APP下载

“读”出古诗课堂的韵味

2015-08-15林玉华

语文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孟浩然领悟古诗

林玉华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含哲理,令人叫绝。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展现古诗的这种魅力,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尝试读——读通读顺

古诗语言优美,平仄有律,读来琅琅上口,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的。再加上学生对古诗这种文体本来就偏爱,所以,一接触诗,他们就非常愿意去放开嗓门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既是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比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读诗和读文章不一样,古诗不但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包括老师范读、指名读和评议。

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字典等工具书读懂词句,将能读懂的批注在诗旁,不能懂的记上记号。然后再通过小组或全班的交流领悟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诗歌写了什么。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在汇报自学的同时,教师随时创设情境读诗句。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在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多媒体出示“孤”字情境图:

师:暮春三月,杂花生树,正是赏花游玩的好时节,这时的长江上应该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生: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朋友走了,他心里很伤感,很孤独,一个小小的“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你能在古诗的朗读中表达出这种孤独吗?

2.多媒体出示“尽”字情境图: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尽”了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

生:消失的是小船,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难以割舍的情意。

师:谁再来读出诗中的这份情意?

二、感悟读——读出感受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读,品出诗的意韵来。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我是这样设计的:

赏图,自由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总有那做不完的活,人们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吗?

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地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让学生自由读诗,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

古诗独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熟读成诵是理解、欣赏、内化的最好手段。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再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无疑是最好的形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练朗读,熟成诵”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配乐古诗,创设情境读诗:

一读: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人们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让我们在读中感受这份快乐吧!

再读: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就让我们再次去诗中体会这份热爱吧!

三读:这份快乐,这种热爱,是否感染到你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深情地诵读吧!

尝试背诵: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吗?

三、拓展读——积累底蕴

就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意。

在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比如,学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提问:“你是否还知道其他的离别诗?”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后,可以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田园诗人?”学生课下搜集更多田园诗。这样打开了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之,古诗教学应该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

猜你喜欢

孟浩然领悟古诗
舟中晓望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