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常规课不平常——以《早》为例谈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方式
2015-08-15力新兰
力新兰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一、甲老师教学片段
《早》第7 自然段教学过程:
师:自由读读第7 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
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
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
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的“时时早,事事早”。
师:是呀,鲁讯先生正因为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他才成为了不起的文学大师。好,齐读最后一节。
二、乙老师教学片段
《早》第7 自然段教学过程:
师:自由读读第七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师:这个“早”字怎么来的?练习说说这个小故事,好吗?(生复述)
师:同学们,这个小故事说得很简洁,我们能不能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复述。要知道,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复述课文,可是我们五年级同学一定要掌握的。(学生开始读课文)
(学生复述不够好,只说出了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没有说清刻“早”字的具体原因,复述过于简洁。老师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然后又找一个学生来复述)
师:你复述得准确、清晰,真不错。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早”字的来历,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被鲁迅先生可贵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师:你们也被感动了吗?(许多同学微笑着点头)
师:为什么而感动?请把你们的感动写下来吧,可以写一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师:我们来交流吧。
生:我敬佩鲁迅先生,他一面上私塾,一面还要做家务。
生:鲁讯先生书桌上的“早”字,就是要激励自己每天都要走在时间的前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最为可贵的是,他从那以后,上学再没迟到过,其实,他是把一种信念刻在了自己的心中。
师:你说得真好!这信念也是我们书中所说的——“时时早,事事早”。
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阅读了有关鲁迅的资料,你们有收获吗?
生:鲁迅一生非常勤奋努力,他创作了许多了不起的文学作品。
师:(补充介绍鲁迅的几个“第一”)这几个“第一”告诉我们什么?
生:就是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师:这“早”就像——(师指着一幅蜡梅图)
生:我明白了,作者前文写梅花,就是为了后文写鲁迅先生“早”的精神。
师: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生:现在我知道老师课前给我们提的问题的答案了。(文章为什么以“早”字为课题?)也就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师:是呀,鲁迅先生正因为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他才成为了我们心中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大师。好,齐读最后一节。
三、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才能合理、有效。从片段一我们能够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只是蜻蜓点水,教学过程看似流畅,其实,只是就简单问题所做的表面上的问答。
有底蕴才能有所收获。片段二中教师对复述的指导,对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精神的理解明显较片段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发现学生对“时时早,事事早”的理解仅仅浮在表面时,教师随即为学生补充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为学生在理解难点的过程中搭桥铺路。没有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理解,课堂上学生不会迸发思想火花。
以生为本才能倡简、务实。片段二中,当教师发现学生领会鲁迅先生的“早”与梅花的“早”的内在联系有困难时,很自然地指着一幅腊梅图,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