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2015-08-15王鹏里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曾皙礼治西华

王鹏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较长、有完整结构、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本文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琢磨深思的地方。

一、孔子为何赞曾皙?

1.勤学

当别人都在进行对话谈礼的时候,他不仅在听,而且在不断地练习琴瑟,耳听的是礼,手弹的是乐,礼乐双修,十分符合儒家礼乐治天下的追求。

从曾皙鼓瑟的熟练程度能看出其功夫之深。因为他一边弹一边听别人谈话,甚至还能用余光看到别人的一颦一笑,已达到信手成曲,一心能二用的化境,手上功夫真是了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他在平日里的刻苦。

从别人都已离去,而他独自留下向老师继续求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老师都打马虎眼了,可他偏不,穷问不舍,又能问到点子上。这不仅是勤学,而且是好问。

2.好问

他与老师单独相处时,向老师请教,“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老师也许是听了他的发言,触及伤心之处,不愿多说,没有谈兴,轻描淡写地搪塞:“亦各言其志也已。”但曾皙却穷追不舍,不仅问了,而且提出的问题让老师不得不回答:“夫子何哂由也?”迫使老师对发言的学生,一一做出评论。曾皙心细如发、洞察秋毫的观察力,诱导老师回答自己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看到一个不仅勤学,而且好问,不仅好问,而且善问的谦谦君子。

3.懂礼

曾皙描绘的春日郊游,正是儒家礼的最高境界。曾皙虽然没有谈及礼,却是真正理解了礼的实质,其他人谈及的内容是礼治的过程,他描绘的情景是礼治的结果,也是礼治的终极目标。因此,曾皙真正懂得礼治的内涵和实质。

二、孔子为何哂由?

在师生对话中,子路作了一番大展鸿图的设想:一个中等诸侯国,外,夹在大国之间,受大国欺侮;内,遭受灾荒,民不聊生。在这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只要国君信任我子路,只用三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训练一支战无不胜的敢死队,以一当十,消除外患,让大国不敢正眼相看。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让老百姓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消除内忧。孔子在子路发言后“哂之”,即一笑置之。

孔子为何在子路发言后,只是微微一笑?孔子在曾皙问到他时做了解释:“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是治理国家依靠礼乐,礼讲究的就是谦让,子路说的一番话,没有谦让之意,却有吹牛之嫌,所以笑子路年过半百,却还不懂谦让。

真是这么简单吗?其实,孔子“哂由”是有深意的,只不过孔老先生不愿把另一层意思说明罢了,因为另一层意思已隐含于对冉有和公西华的批评中了。冉有和公西华与子路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谦虚、退让有余,自信心不足。孔子主张当仁不让,此二人却一让再让,冉有说的国家概念小得不能再小了,公西华才堪大用,却只愿做小小的司仪,委屈了自己,也着实委屈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理念。

孔子批评子路不谦让,批评冉有和公西华过于谦让,评志的意图表达了“过犹不及”的儒家理念,却把另一层笑子路的意思隐藏了,这层意思就是对子路的肯定,肯定他当仁不让,有抱负,有雄心,不服老的凌云壮志。因为子路此时已是五十岁的人了,古代到这个年龄已是老人了,子路心无城府,口无遮拦,还能风风火火率真一把,理想可谓远大,追求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据此可以认为,孔子内心深处,赞扬还是多于批评的。

三、“浴乎沂”有何深刻含义?

澡身浴德,洗去身上的污垢,洗去心灵上的污垢。这体现了儒家注重外表美、仪态美。长相是爹娘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提高修养,以整洁得体的衣着,高雅的言行弥补这些不足。穿不起名牌,可以穿朴素而干净的衣服。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即使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也只会让人鄙视。一个内心高尚的人,必然是行为优雅的人,是有风度的人,即使穿着再朴素,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他。“浴乎沂”正是要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

曾子选择“浴乎沂”的时间是暮春,也很值得玩味。阳春三月是一年的最好时光,但绝不是在河里洗澡的大好时光。试想这个时侯下到冰冷的河里去洗澡,能舒服吗?恐怕此时沂水中洗澡的人想到更多的是温度,不会是风度。既然如此,曾子为什么还要在这时带学生“浴乎沂”呢?显然是要对他们的意志加以磨练。换言之,曾子让学生不仅澡身,而且浴德,浴德重于澡身。曾子把儒家的传道者,自己的衣钵传人提到一个新高度:体魄要强健,意志要坚强,道德要高尚。

四、“咏而归”的境界

一方面,归来的路上唱着歌依然体现了“礼乐”中的“乐”,随时随地进行教化,由强迫性的学习,升华到自觉性的学习,是一种觉悟。另一方面,表明教育收到了预期效果,师生轻松愉快,以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没有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唱歌。这里正是一曲歌舞升平的盛世赞歌。教学任务的完成,全身心的放松,老师的成就感,学生的收获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全都在“咏而归”中表露无遗。

猜你喜欢

曾皙礼治西华
解读《论语》
西华大学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由礼治“嵌入”法治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性探寻
我国古代蹴鞠衰亡与现代足球兴起:礼治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