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点”能让朗读训练“清清爽爽”

2015-08-15潘慈奎

语文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生字语感

潘慈奎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课的良好状态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当下,书声琅琅已经成为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成了放之每课皆准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在类似“请你读出赞美的语气”“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感情读好这一句”的朗读指导下,“朗读训练”成了没有年段特点、没有文体特征、没有操作技术的课堂“装饰”。更有许多学生读书时声音细若蚊蝇、语句读不通顺,何谈“有感情朗读”。朗读训练应沿着“读准、读通、读懂、读好”的目标序列,选择恰切的“朗读点”,以点代面,扎扎实实地开展朗读训练,才能达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一、读准阶段,精选识读中的难点

学生对新鲜的文章充满好奇,这种“猎奇”的心理使得他们的初次阅读,往往是浮光掠影地捕捉文章精彩情节。这种“猎奇式初读”容易造成“识字出错”,受“首因效应”影响,错误往往难以纠正。中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学生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逐字逐句的检查指导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把好“识读关”,确保人人达标。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正确朗读课文首先建立在读准每个字、词的读音上。汉语朗读中轻声和变调现象十分普遍,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文本的特点,精心地选择容易读错、难以读准的语句进行指导。如指导《菩萨兵》朗读时,可以选择这样一组对话进行检查:翻译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在这段对话中含有“糊涂”、“藏胞”、“怨”“蹋”、“饶”、“怨”等生字,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糊涂”、“糟蹋”和“怨不得”中,“涂”、“蹋”、“不得”读作轻声。指导学生读准了对话,就基本扫清课文朗读障碍。

《菩萨兵》一文主要通过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赢得了藏族同胞信任与感激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司令爱藏族同胞如兄弟的伟大情怀。上述对话,充分表现了朱德同志宽容大度、想藏族百姓所想、忧藏族百姓所忧的崇高品质。学生读准这组对话,对于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很有帮助。

教材中这样的语句训练点很多,选择时不仅关注生字的占有量,还要关注语流音变和儿化等语言现象。老师应及时给予示范和帮助,这样就抓住了“正确朗读”的牛鼻子,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读通阶段,把握朗读技巧的训练点

朗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语文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读准了字音并不意味着能够读通课文。一般来说,读通课文应该达到“五不”,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不回读和不读破句子。听播音员朗读和朗诵,我们感觉很舒服,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表现力”。这种“语言表现力”是经年累月的语感积淀,也是坚持不懈的朗读技巧训练的结果。朗读技巧一般包括语气语调、轻重音和停顿等。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应循序渐进、依课设练。一般说来,一年级主要进行语气语调练习,如读出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以读促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表达的感情。二年级进行重音朗读训练,以读重“定语”、“状语”和“补语”为主要特征。三年级训练关注停顿,尤其加强长句子的断句和根据表达灵活突出重音的练习。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中“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一句比较长,许多学生朗读中停顿和重音出错,教学中可以通过听录音或范读的形式进行语感引领: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抓好难读易错的长句子,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句子大意”,厘清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分清句子主干,采取诸如“缩句”的方式,学会正确地“断句”。

三、读懂阶段,撷取文章意蕴的原点

读懂课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和环节,它往往和读通、读好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因为读通顺才读懂,又因为读懂而读得更加通顺、流利。读懂课文首先是准确地理解生字新词。其次,读懂课文还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感受作品描述的形象、意象,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和意蕴等。如《庐山的云雾》中“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段。

学生在朗读这一段时,往往把重音停留在几个四字词语上,因为他们没有读懂。细读就会发现:这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瞬息万变”表现了云雾的变化迅速。因此朗读时应该突出“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看清楚”等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语上。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文眼”和“文心”,朗读训练应当格外关注那些意蕴丰厚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从而体味课文表达的优美和意蕴。

四、读好阶段,聚焦文本的情趣点

读好即是美读,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人我,委婉处还他人委婉。”读好文章以儿童视角,选取富有情感和情趣表现力的句段进行朗读指导,让孩子在入境的“语言再创造”中感受朗读的乐趣,积累朗读的经验。如教学《赶海》一课,笔者抓住叹词,开展如下教学:

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词语?

生:嘿、哎、咦、哦。

师(暗示):将词语送到课文中,你会发现这些语气词焕发着无限的活力。

生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较平淡)

师:小海星被你抓住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兴奋、激动。

师:你把“嘿”省略了,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没那么兴奋了。

师:是啊,一个“嘿”字传达了多么兴奋的感情。再次读一读。

师(据生读表现评价):既然是兴奋的,眼神应该是忽然一亮,还会做些什么动作呢?(一生读得眉飞色舞,一生读得前抑后扬,手舞足蹈)

王崧舟老师说:文本阅读,写法决定读法。广泛地运用叹词是本课显著的写作特色。抓住叹词“嘿、哎、咦、哦”就抓住了指导学生朗读的牛鼻子。上述教学以“嘿”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读出叹词传递的情感,感受赶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

朗读是对无声文字的有声创造,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依靠老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和训练。依据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本,因课设练,选择学生实践和文本特点的句段进行针对训练,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必将逐渐提升。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生字语感
读儿歌识生字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青铜葵花》选段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