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指导朗读
2015-08-15刘小美
刘小美
有感情的朗读是教学升华的基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索:“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朗读教学要义
朗读教学要做到准确。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对于儿化音和轻声音节要多加指导。开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多读几遍,学生准能读通。
朗读教学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不是单纯地把静态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作用。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促情。
如《灰雀》一课,当列宁发现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时,要指导学生读出着急担心的心情来。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要多读,才能走进列宁的心。当然有的小朋友可能读了很多遍但就是读出的句子表达不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这就要从重读、速度、语调、停顿等方面指导。
二、朗读技巧分析
重读,在表达重要思想感情的词语上要重读。重读一般把声音加强并把音拉长一些。像列宁说的这句话,为了能表达出着急,难过的心情,那么句中的词语如“一定”、“冻死”、“严寒”就要重读。在表达幸福、体贴、温暖、温和时往往要读地比原句轻一些。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速度的快慢,一般紧急,热烈,高兴,兴奋时要读地快一些。而难过,悲伤时要读地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要有变化,那才叫有感情得朗读。如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阅读,当读到突出小女孩悲惨遭遇的环境描写时就应该用轻缓、低沉、伤感的语气,这时语速要放慢,并且用重音强调一些重点词语;朗读小女孩出现幻想的部分,就应该用希望,欣喜的语气,这时语速要加快;而幻想破灭,又回到现实时,又是低沉,伤感的语气,这时语速要适当的放慢。
语调,也是表现感情的重要手段。如课文中的语气词:“啊”、“呢”、“怎么”、“难道”就要重读,声音拉长一点。停顿,有标点的停顿、词语的停顿、情感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表示相应的停顿。时间长短大致是: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最长。为了突出某事物,我们有时也会在此事物名称上或突出事物特征上稍做停顿。如三年级《燕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句话较长,春天里事物的名词有几个,描写春天特征的形容词也有几个,读起来有点拗口。这就需要要停顿来处理感情,抒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可以这样读:“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条。”
三、激发朗读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评价来引导学生喜欢读,善于读。当然学生间互评更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每个孩子,不管他多差,他都有表现美的愿望。如我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时,就是采用学生互评的教学方法,“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一首很美的写景诗,有许多生字词,我就叫孩子们练读,再互评,正音,说说读懂的意思,推选出代表比赛读。学生热情高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课堂的丰富多彩。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每当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时,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乐此不彼。教师也可以创设美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情读的兴趣。如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说秋天的雨给大地五彩缤纷的颜色。红色的枫叶,金黄的田野,五颜六色的菊花仙子,美丽极了,你看到了,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兴奋地说高兴的心情。我马上接着说:“那你能说出高兴、兴奋的心情吗?”这节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让孩子们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升华,读中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读中品味祖国语言的魅力,应该是我们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