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初中生进行视角陌生化构思训练

2015-08-15蔡兰婷

语文天地 2015年20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陌生化孔乙己

蔡兰婷

人对世界的关注总是有“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特点,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人编著的《心理学纲要》一书所讲的“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为此我们不妨引入原苏联文学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来的“陌生化”概念,用以确立新颖的写作构思角度,即视角陌生化角度,转换寻常视角,运用创造性思维,搜索、锁定、固化最佳的实现写作目的途径,尝试与众不同的审视角度。简言之,就是追求具有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途径。

一、调整看问题的角度

针对相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从多样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多样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好比摄像,以不同的焦距和角度拍摄获得的影像效果就会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醒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比如时间角度,可以考虑古今、早中晚、时分秒;空间角度,可以考虑中外、全国、小范围,考虑远近、上下、里外、前后、左右等;逻辑角度,可以考虑因果、假设、条件、递进、主次等,考虑发展、辩证地看问题等。有了这样的角度意识,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材料,优选出最佳的角度,获得创新效果。

比如,有一道材料作文题,给出了这样的故事: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但效果却不相同,佛祖调整思路,使他们各得其所。寺庙一派兴隆。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材料,完成一篇作文。

从时间的角度上看,寺庙香火盛衰的转变经历了一段时间,可以这样分析一开始庙里香火旺盛,但这时潜藏着隐患,即“入不敷出”,也潜藏着有利的一面,即能够消除隐患。从逻辑的角度看,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经过不断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作正向的或反向的审视,就可能获得适合自己且有创新的立意来。如果视角狭隘,角度单一,学生就不可能深入挖掘材料的意蕴,创新构思就不可能实现。

二、调整叙事视角方式

初中学生叙事视角往往单从叙述的顺序考虑,很少再能有别的视角了。比如,变换叙事的主体。从叙事人称上看,我们不妨告诉学生,不单单选择“我”,还可以选择“你”,第二人称,比较亲切,且“你”即可指对方。人,应该理解为“角色”,它可指古人、今人或者名人、普通人等,也可指动物、植物等。

比如,郭沫若的《雷电颂》全文均采用第二人称“你”,即风、雨、雷、电和东海、河神等,表达对风雨雷电的呼唤和歌颂,对邪恶势力的斥责和控诉,感情色彩鲜明,感染力强。从叙事主体身份的角度上看,可以建议学生超越寻常的构思,比如,《孔乙己》一文,主题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罪恶,本来是一个很宏大、很庄重的话题,但作者却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计的视角展开。小伙计的叙事主体角色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作为线索人物,在有限的时空里比较全面地勾勒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而且还意在说明孔乙己这样的人物连一个孩子都不能给他一点温存或理解,足以反映社会冷酷到什么程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社会,见证人物的命运拥有特别的表现力,更能触动人心。

三、调整材料的选择方向和使用方式

很多人通常会有“趋新”、“好奇”的心理定式。因此,引入时新素材就能改变这种认知习惯,带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从而增强作品的阅读价值。我们在批阅作文时,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一提到时间,就会有一寸光阴一寸金、日月如梭之类的词句,一提到成功,就会引用“失败是成功之母”、“风雨过后才能看见彩虹”之类的表达,一提到亲情,不少学生还写到妈妈或爸爸送“我”去看病等事。这些素材不是不可用,而是缺乏时代性,新颖性。网络时代每天产生海量信息,随时随地让我们了解即刻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妨多关注,一定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些文化含量丰富的素材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是需要引导学生去努力追求的。

比如要写关于孝道作文,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不是不能用,而是这类素材缺乏新鲜感。我们不妨告诉学生在恰当使用的同时,还可引入身边的孝道故事,或者举出媒体挖掘出来的典型事例,如照顾植物人养母31 年使她苏醒过来的朱清章,协议离婚照顾父亲的朱晓晖等。这里既有传统的经典素材,也有近期的时新素材,除了增强论证力量之外,还使人觉得作者的人文积淀深厚,从而为整篇文章添彩。

也有的学生也使用了时新素材,但是在具体表达时,却没有选择恰当的使用方法,因而也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和创新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使用素材时注重贴近作文实际需要,采取恰当的表达方法。

请看:“想当年你率领江东几千子弟,揭竿而起,凭借自己的才华,率军攻入咸阳……当你发现,自己曾经的辉煌竟是以百姓的生命为代价时,你却动摇了杀刘邦的心,因为那必须牵连百姓”。

上面的片段满含深情地用第二人称“你”指称,和项羽对话,充满人情味,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而不是冰冷、客观地平铺直叙。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壮故事被作者这样的表达一方面突出了“孤单”意;另一方面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格外感动人心。

古人向来重视写作贵在奇绝,“文似看山不喜平”。可见,写作构思陌生化是一个突破构思窠臼的路径,能够使主题找到最亮丽、最新鲜的表达角度。平时教学中,如果我们牢牢树立这个意识,扎实训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陌生化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您”字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