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5-08-15胡宇才,李彬,杜廷海等
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胡宇才1,2,李 彬2,杜廷海2,朱明军2
摘要:从中医主证、兼证、证候组合差异及其与特定超声指标相关程度4方面综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认为辨证标准不统一是制约以超声心动图指标为代表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超声心动图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2.010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2-1387-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85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No.13IRTSTHN012);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创新型科技团队(No.C20130050)
通讯作者:朱明军,E mail:zhumingjun317@163.com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 and ultrasonic cardiogram indexe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related heart failure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CM primary syndrome, accompanied syndrome,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s differences and its degree of correlation with the specific ultrasonic cardiogram index.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consist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 is the main factor,which is restricting the objectivization of TCM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 e related heart failure represented by ultrasonic cardiogram indexs.
收稿日期:(2015 02 26)
作者单位: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CM Syndromes and Ultrasonic Cardiogram Indexe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 e Related Heart Failure
Hu Yucai,Li Bin,Du Tinghai,Zhu Mingju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u Mingju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 e related heart fail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ultrasonic cardi o gram indexs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任何心室结构或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充盈障碍或射血障碍均可引起心力衰竭。随着人口老龄化,其以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1,2]。在欧美国家,造成左室收缩功能不良患者病因中有2/3为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高龄(80岁以上)人群中冠心病所占比例竟达到9成以上,因而,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是现代医学研究热点问题及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3,4]。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现代中医心力衰竭研究中,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拿出现代医学认可中医药疗效的客观化证据[5]。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手段,超声心动图配以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不仅可以描绘出心脏几何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室壁的情况,还可测算和记录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评价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为心血管病证客观化、定量化提供敏感指标,因而现代医学在心力衰竭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开展较早且应用较为广泛。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不同阶段中,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不断变化中,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在心力衰竭不同阶段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通过对心脏血管的形态以及功能的超声技术检测,探索其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亦成为了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对超声心动图技术与该领域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超声心动图指标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证相关性研究
杨康等[6]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其
主证分为3组,并测量其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超声指标,发现CI指标分别在气虚证与血瘀证、气虚证与阴虚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间LVMI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与心脏超声CI和LVMI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及可能的量化关系。张鹏等[7]探讨35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候的患者与超声心动图指标间的相关性,发现与非血瘀证相比,血瘀证患者主动脉瓣环内径(AA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s)等结构指标明显增大,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等功能性指标则显著减低。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与超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罗堃等[8]对中医辨证为水停证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标测量,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水停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非水停证相比,水停证患者左房内径(LA)、LVIDs明显增大,FS、EF显著减低,水停证与超声心动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出现水停证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左室重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可能为该证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上述临床研究可知,由于冠心病心力衰竭不同证候间病因病机的差异,造成相关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亦有明显特异性,亦表明了不同心力衰竭证候与超声心动图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着定性与量化的联系。
2 超声心动图指标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兼证相关性研究
周杰等[9]依据不同的中医主证与兼证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归为4组,以23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通过测量与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周缘纤维缩短速度(mVcf)、舒张晚期血流峰值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值比(A/E)等心功能指标,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兼水肿血瘀证患者LVEF、mVcf较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组明显降低;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与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陈婵等[10]对9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测,同时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判断其心功能级数并对其中医证候分型中主证与兼证进行分析,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气虚血瘀兼水停、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组左房扩大出现率较高,与其他两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出现率较高,与气虚血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上述研究不难发现,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相同的主要证候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兼证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心脏结构与功能部分指标的变化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及规律性,亦提示临床可以从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进行辨证论治的可能性。
3 超声心动图指标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证候组合间差异性研究
潘光明等[11]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95例心力衰竭同期住院患者相应超声指标显示,不同证型间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LVMI增加,且气阴两虚证LVMI、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增加最为明显;心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左室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增加。表明不同证候组合心力衰竭患者多项心脏超声结构指标存在差异性。张军茹等[12]对78例不同中医证型组合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结构指标的分析表明,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与心肾阳虚证比较,LVEF、FS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的LVEF、FS、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室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方面,阴竭阳脱证与心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玉榕等[13]通过对118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各证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气阴虚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4组心功能呈逐渐减低趋势;各证型患者均有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其中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速度(S’mean)、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an)、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与二尖瓣环平均速度比(E/e’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及证候的加重,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结构等超声指标存在定量性差异。同时,由于同阶段心力衰竭不同患者证型中各证候表现程度的差异性,使得单一超声指标不能表现出复杂的证候组合间的差异性,需进一步增加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组合共同、定量地进行评估。
4 超声心动图特定指标与心力衰竭证候组合相关程度研究
贺泽龙等[14]对408例心力衰竭患者不同证型组之间心脏超声检查LV、IVS比较,通过定量回归分析发现,相关证候组合按LV值大小排列分别为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心阳气虚证>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按IVS值排列顺序依次为心
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张蕾等[15]对30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辨证分为5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VEF、FS数值在各中医证候组合中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心肺气虚证组<气阴两亏证组<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龚明等[16]将4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4组,测量各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E/A、E峰减速时间(EDT)以及Tei指数,并与10例对照组相同测定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Tei指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且Tei指数在心力衰竭4型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性回归分析,其指数从大到小显示为: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虚证,说明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心脏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亦可作为反映不同证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之一。这些研究显示以特定的超声心动图结构、功能指标及指标组合为基础,探讨其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各证型间的敏感性,通过相关分析,可定量地找出其指标分布的特点。
5 结 语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结论表明,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中医证候由轻到重、由气虚证、阴虚证向阳虚证转变。说明心力衰竭初始心功能受损不明显,以心室形态学改变为主,中医证型处于气虚、阴虚阶段。随着疾病进展,收缩功能受损,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出现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证[17]。同时,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由单一证候向多证候组合变化及兼证的加重和复杂化,超声心动图相关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异常亦越明显,且与不同证候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显示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是预示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候的预后与转归的定量与客观指标。
超声心动图可以视为中医望诊和切诊手段的延伸[18],从超声显像获得的微观化和定量化指标是对中医宏观望诊和切诊的补充。由于其不仅为临床提供心脏形态结构上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心力衰竭发展进程中心脏组织功能状态的变化,因而可以作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客观依据,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的发展背景下,以超声心动图为代表的定量和客观的医学检查、检验技术指标是基于循证理念的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西医冠心病心力衰竭研究间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在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由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辨证标准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关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尚难于评价,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Yancy CW,Jessup M,Bozkurt B,et al.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 Report of the Amer-i 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 2013,62(16):147 239.
[2] 张开滋,田野,肖传实,等.临床心力衰竭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5.
[3] Ho KK,Anderson KM,Kannel WB,et al.Survial after the onse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Framingham Heart Study Subjects [J].Circulation,1993,88:107 115.
[4] Cowie MR,Wood DA,Coats AJ,et al.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Eur Heart J,1999, 20(6):421 428.
[5] 冼绍祥.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0.
[6] 杨康,杜睿凯,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关系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011.
[7] 张鹏,罗堃,余意.35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超声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 1281 1282.
[8] 罗堃,张鹏,余意.35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水停证与超声指标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483 485.
[9] 周杰,高晓玲,张宝州,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及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72 875.
[10] 陈婵,张鹏,王娟,等.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相关指标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7):491 494.
[11] 潘光明,邹旭,林晓忠,等.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4):3335.
[12] 张军茹,李健,刘超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关系[J].新中医,2006,38(8):3839.
[13] 宫玉榕,林恩平,熊尚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1):46.
[14] 贺泽龙,郭振球.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5):3336.
[15] 张蕾,董耀荣,吴美平.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NT proBNP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11 2213.
[16] 龚明,陈富兰,孙兵,等.心肌活动指数在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作用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4):1113.
[17] 徐慧聪,吕渭辉,任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现代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9,50(7):655 658.
[18] 刘效敏,张玥.超声在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4):293 296.
(本文编辑郭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