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

2015-08-13陈建祥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新课程初中数学

陈建祥

【摘 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表现。教师如何针对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来贯彻实现这一课程目標成为现在教育工作者讨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初中数学三维目标设计与实施做些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标准 初中数学 三维目标 策略

一、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内涵与界定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与原来单一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相比,三维目标是这三个目标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的模型。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是学生规范学习程序,有效选择适合自己最佳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过渡与桥梁。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了解知识的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原来直接运用知识结论去解题,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强的探索欲和分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面两个目标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可以称之为体验性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的事情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和观点。总而言之,就是学会体验,学会了体验,才懂得学习;学会了体验,才能学会探究;学会了体验,才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位的。有兴趣才愿意学,才主动学;愿意学、主动学才能学好学会,有了学好学会的体验,才能产生更大的兴趣,才能更加促进其他两个目标的达成。

三维目标是对原来传统学科观的摒弃,是现代学科、现代教育的内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既离不开知识与技能,也离不开过程与方法,更加离不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二、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设计案例

一般来说,三维目标要求一句话,一个目标,一个要求,一个实施。现在的教参对于三维目标的表述不完全、不全面或者太过于概括化,没有实施性,以至于一线教师不知道怎么设计三维目标。下面针对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6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进行三维目标的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基本上是来自农村,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乐学”到“学会”再到“会学”。

3.确定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设计要以教材为蓝本,仔细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做到高屋建瓴、从整体上理解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能力来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三维目标,要区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的一些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探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途径等。但是两者都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要切实分析本节课数学知识在这个阶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设计的策略

1.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三维目标的确定都要坚持以为学生学习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实际水平来设计学习目标和方案。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确定、理解、分析的具体要求。

2.设计的结构具有层次性

数学课堂的三维目标要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置多层次的目标和有梯度水平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即使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期都要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3.设计内容具有全面性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也是一门学问,一节数学课要选择多个或者不同类别的目标。学习者在确立单一目的的不同目标时,要进行大量的认知活动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要求有知识目标,还需要有情感和技能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形成与数学相关的能力和技能。

4.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可控性

在进行三维目标的确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能够预测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结果的一致性。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老师要确立高水平的教学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多方面健康发展。

总之,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严肃认真看待的现实问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深入贯彻新课标的新型教育理念。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给新社会、新世界培育新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贯彻三维目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会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才智,2008(20).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新课程初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