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初探

2015-08-13陈一媚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游课文语文

陈一媚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既要关注学生现有的发展,让其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又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陶冶其性情,提升其审美品位,为其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好底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是个关键时期。

一、明确目标,教师主宰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通过具体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目标是多层次的。成功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主宰课堂教学很重要。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与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一定要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乐学、想学,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在《月亮和云彩》一课中我采用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说: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我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我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然后指导读课题,特别注意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开端引趣的方式很好,我就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目标制定得不够科学,甚至含糊不清,根本无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有不少课听起来会觉得很热闹,特别在公开课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教学环节推进衔接得顺畅无痕,师生间默契配合,心心相印,课堂设计别出心裁,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下课后,如果稍加思考,茫然若失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我们竟然无法弄清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对此,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表达了这样的困惑:“学生学到了什么?好像学了,又好像没有学,没在脑子里留下多少痕迹。”这样表面精彩而实际低效的课在当下颇为普遍。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相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个体在每节课上的学习机会是一样的;同样,其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課堂上真正能紧跟教师的节奏、表现活跃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些学生由于参与程度较高,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与教师及文本对话的机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被教师引领,参与的热情并不是很高。

以小学六年级《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我播放了课文的范读录音,同时出示了老人和海鸥的画面。这种刻意的情景创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情境,完全置身于课文之中。在学习文中的重点段落时,我用抒情伤感的音乐配合着老人喂海鸥以及海鸥悼念老人的画面,使得学生再一次把感情完全投入在课文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伟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常常是由于课堂学习机会的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学习机会少的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产觉性,这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懂得了怎样学习,将来长大成人之后,就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实验中就注重“授之以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每带一届一新班,我就首先教给学生记住作者的方法,即记一篇课文的作者只要抓住“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就可以了;我还教给学生扩充标题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执教四上第2课《芦叶船》一课时,我就注重方法的指导,分三步走。第一步,用朗读、导游方式引入学习。朗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安排“我当小导游”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为下一环节的导游解说做准备。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快乐地品读。按课文内容把学生分四组:第一组——水乡美;第二组——做船乐;第三组——远游乐;第四组——游客乐。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见所闻分享给同学。第三步是传播快乐的表演。由同学推选一位小导游讲解,以点带面,每表演一部分,教师就出示所说到的重点句子。如:岛上的河道“像蜘蛛网一样”迷宫式的;长叶子的芦苇“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等句,叫学生圈划出来记住这些重点句,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

同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师也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写日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这样训练久了,学生就不需要只靠着教师这根“拐杖”去走路,而是学着运用方法,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闯荡,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学,去思考提问,去合作交流,去主动求知,就会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导游课文语文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