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当理性回归

2015-08-11贺海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程度传统文化

贺海云

教育原本是个体生命的全方位成长。然而,现实的教育却愈来愈在内容上简化为传授知识,手段上局限于技术改进,方式上无限叠加、生搬硬套,目标上趋于功利。教育改革已被浮躁的社会裹挟,摇摆不定、逡巡难前。由于知识至上、宠物般“圈养”,我国青少年普遍“被学习”,身体素质二十年来持续下降,已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真是 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今,教育却成了逐利的工具、世俗的推手、数典忘祖的帮凶,教育之诟自然滚滚而来。所以,当今的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真。儒学大师南怀瑾曾说:“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此言不假!

历史一再证明:在文化深厚的中国,闭关锁国不可能,照搬国外也绝对行不通,唯有独立自主、借鉴发展才是根本出路。只有找到最宝贵的、优秀的文化之根,才能由迷茫成长为自信!教育亦当如此。

对待传统文化,何为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早有定论,就是“扬弃”:继承精华,摒弃糟粕。因为继承才有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春秋战国“三子”:孔丘、孔伋、孟轲。

教育如果“去传统文化”自断经脉、走火入魔,是很可怕的,远比意识形态对抗甚至战争更严重!百岁老人、北师大教授杨敏如说:“追寻中国教育的精神传统,并不是一味循古。教育改革需处理好传统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有传统的发展,传统是有发展的传统。”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不是在改革,只是在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回归,不等于保守,更不是退步,是偏航的校正,甚至是迷航的重新定位,是新的开始,是再出发。

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教育应当是禾苗的养分,花儿的雨露,翱翔的空气,寒冬的太阳……教育本应是渴望的、美好的、舒展的、自由的。家教是教育之始、人学之基: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帮助孩子们养成一生最宝贵的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流畅的表达、亲和的交往、应有的担当,是我们教育者的共同职守。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那是孩子们一生无尽的追求。人生的教育必然是多方的合力、持续的教化,不是仅哪一个阶段就能全部完成的,也不是仅哪一类教育就可包揽的。所以,一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尊崇程度、统筹程度,必然体现的是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猜你喜欢

程度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