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及达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

2015-08-08邵伟德曹舒晴李启迪

体育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体育中考教材

邵伟德 曹舒晴 李启迪

摘 要:“体育中考及达标”是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测试手段与结果判定,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学校体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当下体育课程教学“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倾向。本文在分析其成因(体育教师的误读、体育中考与达标制度本身、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缺失及校长、家庭、社会的压力)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举措。

关键词:体育中考;达标;体育课堂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13-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充分说明了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重要性。“体育中考”“达标”是对学校体育各种工作绩效的评价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体育中考”“达标”这个指挥棒直接干扰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出现了“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异化现象,这种现象若不得到及时纠正,必将破坏体育课程教学自身的规律与节奏,而且将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一、形成“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现象的原因

1.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及达标”的误读——过程与工具的异化

从学理视域考察,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辅助,两者犹如大雁飞行的两翼,缺一不可。多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持续下滑导致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各种质疑,为了扭转与改善这种状况,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的系列举措,其中包括阳光体育工程、学校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艺术2+1、中学生长跑活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这些系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系列活动过程中,“体育中考及达标”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测学校体育各种工作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然而,由于体育教师在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与“体育中考及达标”测试工具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过程”与“工具”的替代倾向,形成了“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异化现象。

2.“体育中考及达标”制度本身的因素

首先,“体育中考及达标”内容基本稳定,变化不大,这就容易引导教师、学生、家长更多地倾向于去做“事先工作”, 形成了“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异化现象,这是“体育中考及达标”制度本身的因素所致。其次,“体育中考及达标”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把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也用于训练中考项目与达标测试,极大影响了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

3.体育课程内容的缺失

课改之前,由于体育教师每人手头都有一本全国通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因此,他们不必去思考“明天需要教什么”的问题,但是新课改把他们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了。由于取消了《体育教学大纲》,颁布了体育课程标准,而体育课程标准又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一时之间要为“明天需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发愁,导致了教师在选择教材上的不知所措。而“体育中考及达标”项目由于其本身就是具体的运动素材,且家长、学校对成绩又如此重视,何不以“体育中考及达标”内容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这不省事省力吗?于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模仿该做法,并形成了一种意识与行为的大众化倾向。

4.校长、家庭、社会的压力

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体育中考及达标”成绩时时刻刻影响与制约着校长、教师与家长的思想。自体育被列入“中考”以来,这本是体育学科的幸事,也是几代体育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其分值尚不能达到百分,但这已极大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地位。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重压导致了体育中考的形变:校长、家长、班主任等这些原本与体育无关的群体也掺和其中,他们的愿想只有一个:要求每一个学生体育中考满分。于是就有了各色各样的策略,其中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初一、初二学年中还不十分严重,到初三学年就变得尤为突出了。初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展开的。而“体育中考”内容由于其项目固化、简单乏味,学生学而无趣,这种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课堂教学限制了他们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是违背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理念的。[1]

“达标”的情况虽有雷同,但似乎要轻缓一些,因为它毕竟与体育中考分值并不直接关联,只是与学校体育的评估、社会舆论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达标测试结果与学校校长、体育教师的关联度较大,这同样也容易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达标项目训练课”的现象。

二、改变“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现象的对策

1.正确处理体育中考及达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关系

“体育中考及达标”严重干扰与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与解决这个问题是当下急需的任务。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中考及达标”都是学校体育极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我们不能取消任何一方,而是使之和谐化。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它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我们只有尊重与遵循其运行规律,才能使其达到最佳化的效果。从中小学各个学段角度考察,小学阶段是培养兴趣、促进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的阶段,由于受学生生理特点的制约,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以游戏、简单动作、活动单元为主;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的快速发展,基本已具备学习各项运动技术的素质与条件,因此,初中阶段应是全面学习运动技术的最佳时间;高中阶段的学生因在初中阶段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学习能力与运动技能,因此,高中阶段是进行运动技术深化教学的有利时机;大学阶段则是专项化教学或俱乐部制学习的阶段。以上是学生在校14年体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衔接性。

“达标”是检验与监督中小学各个学段体育锻炼成效的一个手段,达标测试结果显示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学习与锻炼后的实效。因此,它是一个结果测试,如果把达标项目作为体育课堂的教材,那么,“达标”必将破坏体育教学自身的规律,体育中考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体育中考直接影响初中正常的体育教学,而达标影响的是各个学段的体育教学,前者影响至深,后者影响至广。

如上所述,应尊重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中考及达标”的自身运作规律和运行机制,使之各行其道、壁垒分明,否则必将产生混乱。体育中考的本质是通过考试形式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本质是通过测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两者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测试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成效。而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遵循中小学各学段自身的规律,按照体育课程的总体规划,落实运动技术教学与运动育人计划。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相互干扰,而应各行其道。

2.体育教师应坚决抵制“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现象,把好体育教学关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的落实都离不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对学校体育活动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面对这种“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现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正确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及体育中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其次,以身作则,不要跟风,认认真真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搞好体育教学,同时严格执行达标与体育中考制度。最后,坚决抵制这种现象,对于他人的这种做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成纠正之目的。

3.校长正确认识“体育中考与达标”意义,绝不要给教师施压

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指导思想与导向具有重要的把舵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言:“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蒋南翔在1963年也提出了与张伯苓相近的观点:“不懂体育不能当中学校长。”[2]蒋南翔多次以校长的身份与学校体育教研组教师和学生会干部谈话,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立运动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也正是在蒋南翔校长、校领导带领下,清华大学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同时,蒋南翔还以校长的身份,以身作则,经常参加长跑活动,在清华操场等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蒋校长的身影。张伯苓与蒋南翔的观点对当下的学校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要把这种要求对照当下的校长,可以说,大部分校长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这的确是学校校长的一个努力方向。结合当下的学校体育工作,校长们即使“不懂体育”,但至少不能反对学校体育工作,误导学校体育工作,那种过分注重体育中考与达标成绩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校长,实质上就是一种误导,这就容易导致校长的错误思想直接干扰与影响体育教师的现象,这是需要避免的。因此,无论社会、家长对体育中考关注度如何,作为校长,在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放手让体育教师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不能直接干预,甚至反对、错误引导学校体育各项工作。

4.正确利用与使用“达标”这一工具与手段

“达标”的全称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这是国家教育部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全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都在认真执行这项工作,但却极大忽视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作用。它不仅具有检验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效果的作用,也具有反馈指导的效用。但很多学校教师只是被动地去完成测试工作,较少主动利用达标测试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其实,“达标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较为客观的学生体质现状,如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这些指标不仅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现在”,也代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过去”,而要改变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将来,必须立足学校体育的“现在”(学生体质在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反思学校体育工作的“过去”(反省哪些工作是做好了?哪些工作还存在问题?),并根据当下的现状,研制本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实施策略等,如某校某班级学生耐力测试指标较差,并低于某市、某省平均水平,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此现象,采取相应的策略:开展晨跑活动、在体育课程中增设耐力项目、在每节体育课中增加3~5分钟趣味性耐力跑“课课练”、在课外活动中增加耐力循环跑练习等,这些举措皆是围绕“达标”测试结果而展开的,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5.改革“体育中考”内容

“体育中考”内容设置的初衷并不是甄别运动员,而是希望通过体育考试引起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及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被人们误读为追求高分是唯一目标,形成了刻意追求满分率的应试体育。

现阶段,我们首先需要重归本源,理清“达标及体育中考”的本质和内涵,淡化体育“达标及体育中考”的满分率色彩。其次,我们要对“体育中考”内容进行改革,即打破体育中考项目“一成不变”的模式,以“教什么、考什么”为主导思想,实施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中考项目挂钩的策略:体育中考项目可从已教的内容中抽取,这样我们可以避免“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现象。最后,兼顾历年体育中考内容。体育中考历经数年,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改革体育中考内容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贯彻“教什么、考什么”的主导思想,也要兼顾地方性体育中考内容的传统特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6.制定与完善地方性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从体育课程外延角度看,既有国家课程、地方性课程,也有校本课程,由于新课程改革取消了《体育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体育课程标准,而体育课程标准中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材上的困惑。体育课程标准出台的原意之一是改变体育教材一成不变的现象,给予广大的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材以更大的空间,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的困难:对于水平较高、主动意识强烈的教师而言,这一定是一种福音;但对于一些被动的、无创新性的体育教师而言,这也许是一种“放任与无奈”——导致他们不会选择、无从选择体育教材的尴尬局面。

面对上述在课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难,一些省市应对及时,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并出版了相应的教材。这其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与难题,但至少构建与研制了“国家课程”指导下的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地方课程,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对于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举措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体育课程内容缺失的空白,这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定会产生助力,有助于广大的体育教师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具导向性地选择校本教材,而不至于产生“因无内容可教而只能选择体育中考项目或达标项目来教”的错误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

[2]清华大学编辑组.清华蒋南翔纪念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体育中考教材
教材精读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