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是否矛盾的认识和分析
2015-08-08李文江
李文江
摘 要: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存在着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两者之间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但是在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两者走向共生是一种必然趋势。两者如何走向共生,回答这一问题,既要认识两者走向共生的理论依据,还要分析两者走向共生的条件,更要架设两者走向共生的桥梁。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达标;矛盾;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15-03
体育“达标”由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卫制》到现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可以说,体育“达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发展和完善。回顾历史,在“达标”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达标”冲击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现如今,这一问题是否还存在,尽管国家在“达标”实施要求中有提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有时还会表现出矛盾的现象。那么究竟两者是否矛盾?认识这一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一、两者存在发生矛盾的可能
“达标”作为国家的一项体育和教育制度,客观地存在于学校体育之中,与学校体育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自然和“达标”也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从理论和实践讲均存在可能性。为什么这样说?从理论上讲,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去分析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在发展中存在矛盾。这种矛盾究竟发生在哪里,表现在哪些方面,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存在于学校体育之中,因此两者之间就存在发生矛盾的可能。从实践上说,在学校体育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执行者人为地理解存在偏颇,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追求和章法,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诱发两者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处理得好,两者之间不发生矛盾,处理不好,就存在发生矛盾的可能。如把体育课堂上成“达标”课的问题,或者是只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忽视“达标”的问题等。实践证明,这种矛盾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两者具有实质性的关系
认识与分析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是否发生矛盾,要从搞清两者之间关系入手,因为关系能够描述两者是否矛盾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关系?所谓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运用关系的概念,透过现象看本质,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两者在学校体育中,尽管扮演的角色不同,拥有自己的特性,但是它们身体练习、身体活动的手段一脉相通,学习与活动内容相通,形式相似,目标相近,评价共享。在健康的学校体育中,依据国家要求,两者之间应该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体育课上得好,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对体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会促进提高,“达标”中学生个体的评价水平就高;而通过“达标”的实施,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两者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关系,这一点不必赘述。
三、两者应该走向共生
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在学校体育中走向共生,既是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当前学校体育背景下两者怎样走向共生?回答这一问题,要搞清楚走向共生的理论依据,明确走向共生的条件,架设走向共生的桥梁。因为当这些问题都被认识与分析清楚了,两者走向共生才会理直气壮,道路通畅。
1.认识两者走向共生的理论依据
(1)从共生理论去认识。“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运用这种“共生理论”来看待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问题,影响两者发展的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在现代教育理论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共同体。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促进“达标”活动的开展,反过来,“达标”活动在其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协调发展。
(2)从矛盾的同一性去认识。在前边已经分析了,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在学校体育中,存在发生矛盾的可能性,那么用矛盾同一性的理论去诠释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走向共生就存在有道理的一面。在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开展“达标”活动的基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好了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发展了体能,会促进“达标”个体评价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达标”个体评价水平提高了,体能增强了,也会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快速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这正是在矛盾同一性指导下产生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结果。
(3)从体能的定义去认识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运动有关的体能。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分别是: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分别是:速度、力量、灵敏、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正因为体能与健康有关,所以“达标”才更多地选择用评价体能的指标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而正因为体能又与运动有关,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学习中,要发展学生体能。即“技体”结合。“技体”结合是强化体育课的重要切入点,是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走向共生的契合点。
(4)从2011年版课标去认识。研读课标可以看出,课标在强力支撑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走向共生。如“目标引领”的理念,由于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的目标都是基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那么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使它们走向共生就增加了可能性。同时课标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中还提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能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学习期盼的重要结果。这一点和“达标”不谋而合。而课标在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中强调指出:“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中进一步强调指出:“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可见,课标从教学到评价再到评价运用,不仅形成了走向共生的理论支撑,还为走向共生提出了注意的现象。
(5)从《标准》的基本要求去认识。《标准》强调指出:“要使《标准》的实施工作和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和各项体育工作中,都应积极贯彻和体现《标准》的精神,使《标准》的实施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各种组织形式紧密配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同时《标准》在指导方法中指出:“将实施《标准》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由此可见,《标准》的实施追求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共生,这一点也是两者走向共生的理论支撑点。
2.分析两者走向共生的条件
(1)生存环境相同是走向共生的外部环境条件。大家知道,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有着属于自己特点的不同的内部环境。当它们共同生存于学校体育之中时,学校体育就成为它们生存的共同外部环境。形象地说,学校体育是它们共同的“家长”,它们共同生活在学校体育这个大家庭内,特别是在它们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影响,它们会尽量做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逐步成为一个共同体。并且因为它们性质相近,所以当生活在同一环境下,植根于同一沃土时,才会共生。因此,具有相同的生存环境是两者走向共生的一个外部环境条件。
(2)目标追求相同是走向共生的内在动力条件。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新三基”,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而《标准》实施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因此,从目标上分析,不难看出,两者在目标上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正因为如此,两者在同样的内部驱动力的推动下,才能走到一起来,才能共生。所以说,相同的目标追求是它们走向共生的一个内在的动力条件。
(3)内容交叉是走向共生的同舟载体条件。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特别是在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但其中也包括一些精选的、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项目,如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久跑等。这些项目恰恰与《标准》中测试内容一致。既然内容上有一致的项目,那么再分开测试就是重复劳动,可结合体育课的考核进行测试,这也是《标准》实施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从课标对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建议来看,“参考《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这样的建议,也就为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走向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为这样做既省时间,又方便学生,是实践证明可共享的地方。因此,内容交叉是两者走向共生的一个同舟载体条件。
(4)活动形式相似是走向共生的可操作条件。体育课堂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标”除身体形态之外,其他也主要以身体活动或身体练习为主。通过这一点表明,两者活动形式相似,特征相同,为走向共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如果活动形式大相径庭,那么操作起来就有一定难度。而从测试的组织形式来看,无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体能评价,还是“达标”体能测试,既然都是围绕体能进行,那么就可以整合在一起。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达标”测试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既为体育课堂学习评价学生体能节省了时间,也为细化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空间。实践证明,这样操作既可行,又有效,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真正走向了共生。所以,活动形式相似是两者走向共生的一个可操作条件。
3.架设两者走向共生的桥梁
(1)用整合思想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纵观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发生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执行过程中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又和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过去针对两者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者们想了许多预防方法,但是始终解决得还是不够好,有时还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实践中我们尝试用整合的思想去解决,实践证明这种思想可行。如我们选择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相结合,即技体结合为切入点,在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特点将《标准》中的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练习测评结合起来,既传授了运动技能,又发展了体能,并且将“达标”测评整合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健康地走向共生。
(2)用课程打通课标与《标准》。体育课堂教学之所以与“达标”两者发生矛盾,和课标与《标准》之间没有打通有关系。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打通?用课程去打通行之有效。如将《标准》中的评价指标与体育课堂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课程化,就会加快两者走向共生的步伐。如在水平二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教学“我们的身体”时,边学习边测量身高体重,学习蹲踞式跳远时安排立定跳远进行发展跳跃的能力,学习技巧动作时在垫上做发展坐位体前屈的练习等。这样就成功地将《标准》中的评价指标融入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之中,从而促使两者走向共生。
(3)用共生新思维推动两者生态建设。“共生新思维”这一哲学概括,也可以称之为“共生之道”。其“新”就在于它是不偏向,不偏袒,不倾向。将学校体育中的一切工具理性,置于生态文明价值理性的规范之下的崭新的人生观、社会观、文化观、哲学观中。在学校体育中用共生新思维去思考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是全生态学校体育建设的路径选择,是不分强势、弱势、优势、劣势、主体、非主体,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和谐相处,诚信互助,相互认同。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健康地走向共生。
(4)用互动策略让两者和谐发展。互动是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互动一词现如今被广泛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那么将互动作为一种策略,让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和谐发展,就是通过互动推动它们向优化转化,从而实现两者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实现互动,要让互动拉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内容的相互支撑、评价的相互共享等。让互动促使两者之间充满张力,你作用我,我促进你,体育课获得兴趣,表现在“达标”中积极参与,在“达标”中获得信心,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学习情绪高涨。这样在学校体育中,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就形成了。
在学校体育中,尽管体育课堂教学与“达标”存在发生矛盾的可能,但是我们要积极提倡两者走向共生,并且要努力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它们在共生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因为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只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才能在这样的共生环境下,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