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美学角度分析流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2015-08-05李昊辰
李昊辰
摘要:流行音乐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本文用音乐心理学角度作为切入点来分析音乐美学在流行音乐二度创作中的体现。
关键词:流行音乐 二度创作 音乐心理学 音乐美学
一、老歌新唱的流行
音乐创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角度:一是对作曲家原稿的考察;二是对作曲家创作过程的研究;三是对作曲家创作过程进行实际的观察;四是从即兴演奏中发现创造活动的行为和作品形成的心理过程。
近年来老歌新唱现象颇为流行,作曲家将一些经典老歌通过曲式曲风的变化进行改编,形成焕然一新的风格,带来截然不同的视听感受。何谓老歌?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界定,不同年代的人对于老歌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共通的一点或许就是这些歌曾经风靡一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欣赏音乐的美也在不断变化,一批批符合当下社会曲风的歌曲出现,取代了曾经流行的歌曲,这些歌曲不再传诵,逐渐被奉为经典。
与此同时,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从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选秀已不再是怀揣梦想平凡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歌手加入到选秀的行列,随着这些节目的盛行,许多老歌被重新改编、翻唱,再度流行起来。以《龙的传人》为例,它最早是由台湾歌手李建复演唱,后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传遍中国。2000年,歌手王力宏重新翻唱这首歌,并在2012年登上春晚的舞台演唱了这首歌。这首歌为什么会再度流行起来?首先音乐创作需要灵感,作曲家在原歌曲的曲调中加入rap这一当下极为流行的唱法,给这首歌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
音乐创造者的心理动态是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各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王力宏作为《龙的传人》这一经典老歌的二度创作改编者兼翻唱者,在演唱这首歌的同时,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歌曲融合,通过自身演绎,把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接受西方教育,渴望回到祖国的游子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随着出国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外国接受教育,内心对家,对国的思念都可以在这首歌中找到共鸣。因此这首歌十分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口口传诵。
老歌翻唱之所以可以再度盛行,正是二度创作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离不开曲风更加现代化,易于传唱,演唱者赋予歌曲新的内涵,与现代年轻人产生更多共鸣。
二、演唱者的情感升华
音乐表演者作为再创造者,不仅应对作品有丰富深刻的审美感受,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外化形式,通过表演技巧把内心的体验以有生命的音响动态予以准确、完美的展现。这就要求演唱者对外化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同时把握美感与技巧的统一。演唱者也要在实践中深入体验作品内在的意蕴,发觉作曲家的内心情感,整体的去把握和感知。
例如:歌曲《存在》,是汪峰首先发表并收录在专辑中的歌曲,后由当红歌手邓紫棋在我是歌手栏目中以比赛形式进行二度创作演唱。汪峰看来,摇滚乐不仅仅是反叛不满,更代表了一种生命力。《存在》这首歌描述的是汪峰内心对生命的疑问的一种写照。在他的观察之下,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疑问,由于每天为生活奔波中人们似乎也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疑问。邓紫棋正是抓住了这一情感,近乎完美地演绎了这一意味深远的歌曲。
钢琴家霍夫曼曾指出:“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地运用技巧的能力。”毫无疑问邓紫棋在《存在》这首的二度创作上用了超乎想象的技巧,将其透彻嗓音与歌曲迸发的情感结合得淋漓尽致。邓紫棋巧妙地秉承了汪峰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将无意义的存在感完全剥离出自己的音乐空间。通过不停的拷问、疑问和质问,重新激发了当代人在音乐里已经慢慢丢失的思考能力,从而以存在感这个介质,去提醒和警醒人们思考自己的存在、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存在。
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中更多的是要深入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存在》经邓紫棋演绎出来呈现出了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现实而负面的一面,更深地揭示了这一社会现实,这种无情揭开伤疤的创作,反而让人从中感到一种真正真实的感觉。经邓紫棋二度创作,如此细腻的表达,使歌曲本身显得格外震撼,除了警醒人们的存在感,也更能从正面催发出人们为了存在而奋斗的积极性,给人们带来正能量的启发。
三、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者的自身特征和欣赏场地的不同是音乐情绪反应研究不可忽略的主体因素和坏境因素。也是研究欣赏者心理过程的一重要依据。
关于听赏者类型的划分,古今中外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应当从听赏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分。柏拉图把公众分为四组:幼儿、少儿、受过教育的老人和青年人、老年人。当红综艺《我是歌手》中将观众按年龄段分组进行投票正是这一学派观点的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观感体验和视听感受,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也就不一样。再说我是歌手这一栏目中,各位音乐人的选曲都有所不同,每首歌被演唱者二度创作之后再进行演唱时所能产生共鸣的群体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为什么要对观众进行分组投票的原因,当听赏者所能产生共鸣的旋律以一个新的方式回响耳畔,这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视听盛宴。另一种分类将重点放在听赏者对音乐的态度、需求方面,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如我国古代的荀子《乐论》中指出:“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喜欢音乐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喜欢音乐则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这就说明一首流行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否成功也跟受众人群喜好有关。
当下人们欣赏音乐更多的是个人欣赏、剧场欣赏和社会场合欣赏。而在剧场、音乐厅或演播厅听赏音乐往往会产生群体效应。正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当红节目中不乏有观众泪流满面,情绪激动产生极大情感共鸣的画面。这一现象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作秀、虚假,通过炒作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也有人认为这正是二度创作的魅力所在。熟悉的歌曲经典的旋律以不同的方式在特殊场合展示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的体验。再加上舞台、灯光、理想的音响效果都会对听赏者的情感有一定的激发。正如综艺Hi歌中姚贝娜翻唱的孙嫣然姐妹的原创歌曲《鱼》震撼了全场。这本是不受关注的小众歌曲,在特定的舞台灯光下经姚贝娜二度创作再进行演唱的时候,那种细腻的情感,渴望生存,渴望自由,对生活的无尽向往都通过歌曲展现了出来。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经演唱者二度创作后有着不可小觑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有着相当大的美学意义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