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提问和质疑
2015-08-05麻祖光
麻祖光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数学的生命。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而提问是自主探究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它既是探索的起点,又是探索的动力。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某些不解的问题后,他就会去积极寻求答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我想要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融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增强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作为教师,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提问的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问题不好,不该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
(2)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
(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二、创造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课堂上的提问不再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已成为过去,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如:教学《比例尺》时,某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读课题,让学生提问。学生们纷纷提出:比例尺是不是尺子?它与比例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例尺?为什么叫比例尺?这样从这节课的开始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一般说来,爱提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勤于动脑,各方面的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不少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征兆就是问题多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随时可以提问。
三、创设情景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某教师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妈妈让你去买两箱牛奶,那时你会思考那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这时可呈现两种情境:①通过调查得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②通过调查得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數学问题?学生马上提出:根据调查①可以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根据调查②可以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一箱需多少钱、买两箱需多少钱?等等数学问题。学生的好奇心理,往往可以使他们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学生学习,看谁提问题多、提的好,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使学生形成不懂就问、勤学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授其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发现自己不懂或是懂非懂的问题;发现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问题。
(2)教师示范、培养。教师要巧妙的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逐步知晓“提问题”的方法。
(3)留有提问的空间。教师在讲课中有意留下一些问题不讲,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或看书发现提出问题来。例如在讲质数与合数概念时,故意不讲1是什么数,学生发现后纷纷提出:“1到底是质数还是合数?”通过看书和讨论,学生明白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余地,每学完一个新知识点,都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提问题。
(4)引导存疑。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对提出的一些问题不可能当场研究和解决。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记住这些问题,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在研究。如学习正方形面积时,有的学生问:如果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米,能求出它的边长是2米;如果正方形面积是5平方米,它的边长怎样求?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以后到中学再研究。
课堂上学生有时提问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