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外嵌入的高技术企业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研究
2015-08-02陈学光朱大蔚
陈学光 朱大蔚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基于海外嵌入的高技术企业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研究
陈学光 朱大蔚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本来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以国内外三个高技术企业为例,对其海外嵌入和逆向知识溢出的过程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出了海外嵌入和逆向知识溢出的四阶段关系模型,并认为在海外嵌入过程中,高技术企业可以寻求一条技术模仿的快速通道,以实现自身技术的快速提高;同时,其知识溢出过程具有生命周期,即酝酿期、增长期、井喷期和衰减期。
高技术企业 海外嵌入 逆向知识溢出 案例研究
一、引言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最初以军用高科技为主的积累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以技术和资金引进为主的推动发展时期。但在技术和外资引进推动的模式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有限,一方面,外资企业没有把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即使把核心技术转移过来,也大多锁在外资企业在本土的子公司或配套企业中,有意识对其技术溢出进行屏蔽,加强其在技术供应方面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转让价格高,再加上技术引进往往存在滞后性及自身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本土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有限,无法在竞争中取得较高的收益。
2002年,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现阶段我国国情来看,作为一个技术低位区域,向发达国家地区等技术高位区域,贯彻“走出去”发展策略是适时且实际的。江小娟认为,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是利用国外科技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实际上,在国内,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大量高技术企业,已开始纷纷“走出去”,在美国、瑞典、印度、俄罗斯、韩国等技术高位区域设置了海外研发机构。
本文提出基于海外嵌入的高技术企业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研究命题,分析高技术企业在海外“扎根”过程的特点,总结海外嵌入过程的周期及阶段性特征。观察企业海外嵌入是否是一个渐进强化,而后逐步消退的过程。同时分析逆向知识溢出的过程状态及其阶段特征,希望可以为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海外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相关学术概念内涵的梳理
1.海外嵌入
自从20世纪40年代Polanyi在《大变革》一书中首次提出“嵌入性”概念,众多学者包括Granovetter,Uzzi,Barber,Lee et al.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研究。陈学光等首次提出研发团队海外嵌入,指本土高技术企业的研发团队作为嵌入主体,其研发和知识获取活动跨越国界,嵌入海外区域这一客体中,往往以海外关系为载体,且受到这些海外关系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将高技术企业的海外嵌入内涵分为两种类型:①企业与海外的产业网络发生着经济关系或者社会关系;②企业的研发机构或子公司融入海外的网络、制度、文化中,扎根于当地的社会网络中。
2.知识溢出与逆向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Dougall在探讨东道国接受FDI的收益时,首次将知识溢出效应作为FDI的重要现象提出来。[3]Kokko通过对FDI的研究认为,知识溢出是外资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未经其正式转让,而被本地企业所获得的现象。[4]Stoneman认为,知识溢出过程是一种“学习”活动,即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学习获得知识的应用,或是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现有知识相融合开发出新知识的活动。[5]
一些研究发现,知识溢出也可能与资本输出的方向相反,进而提出逆向知识溢出理论。例如,Kogut et al.在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日本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大量集中在研发密集型的产业,由此提出了逆向知识溢出的猜想。[6]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逆向知识溢出的研究结果及结合中国高技术企业海外获取知识的实际情况,将逆向知识溢出定义为:高技术企业通过海外关系嵌入海外网络中,通过各种途径从海外嵌入网络中获取海外先进知识,并能将知识转为自身内部知识的过程。高技术企业海外获取知识溢出包括两层意思:①企业获取的知识不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市场化方式获得的诸如专利等技术知识,并不属于技术知识溢出的范畴,而是显性化的知识转移和交易,而受到购买的技术知识的启发,通过吸收、模仿和改进等获得新知识才属于知识溢出;②企业能够识别知识溢出,并且有能力对溢出的知识进行吸收并使之转化为企业内部知识。
三、研究模型
1.海外嵌入过程模型
本文所研究的高技术企业海外嵌入过程是指其与海外的产业网络发生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或者其研发机构、子公司融入海外网络、制度、文化,扎根于当地社会网络的过程。这与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Johanson et al.在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业国际化:一个网络的观点》(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a net二ork approach)一文中,把整个国际市场看成企业间相互联系的商业关系网络,从关系网络视角解释了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图1)。
图1 关系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行为
沿用Johanson et al.的观点[8],本文认为高技术企业海外嵌入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卷入海外商业网络关系的过程。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的国际化关系网络构建开始于目标国家的市场网络中,但在高技术企业的海外嵌入过程中,还包含在本地通过与海外企业建立某种联系而实现关系嵌入的这一阶段,如购买国外技术专利,与国内的海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合作等。国内学者郑准在Johanson et al.的网络模型基础上,将企业的网络国际化发展划分为关系建立、关系延伸、关系渗透和关系整合四个阶段。[9]本文借用郑准的网络关系模型构建了海外嵌入的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高技术企业海外嵌入过程模型
海外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指企业在母国本地与国外企业建立关系,通过国外企业联系嵌入海外网络,初步构建自身网络位置的过程;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指企业跨越国家网络,通过在目标国家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方式置身东道国并与当地市场网络当中其他企业发展网络关系,把企业网络位置延伸至目标海外市场网络当中,实现跨国经营的过程;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是指企业进一步加深对目标国家当地市场的“关系承诺”(即为了维持和巩固已经建立的海外关系,对其进行经济和情感上的投资),发展企业在目标海外市场上的网络关系位置。如实行本土化经营拉近企业与当地市场关系距离,或通过战略联盟、并购等高级海外嵌入方式加深与当地市场网络成员间合作关系等,进行当地市场扩张和渗透的过程;嵌入晚期的关系整合阶段是指企业在多国经营的基础上,立足全球统一战略,不断协调在不同国家市场关系网络中的网络位置进行企业全球资源整合的过程。
2.逆向知识溢出过程模型
逆向知识溢出的效果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知识输出方、输入方、知识特性和外部环境。[10]其中,知识输入方的吸收能力和学习意愿是决定因素之一[11],它直接影响输入方接收、学习和应用所溢出知识的程度和效果。Agrawal(2000)的研究也表明,产业内的知识溢出与接收者的认知、吸收与利用新技术知识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高技术企业逆向知识溢出的过程时,本文将重点关注知识输入方的影响因素,从吸收能力视角,结合高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逆向知识溢出过程分为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消化吸收、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图3)。知识的获取阶段是指搜寻、识别可能的知识源及获取途径,再对其进行评估与判断,最后接收其中与企业运营紧密相关并能为企业所用的外部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消化吸收阶段是指对获取的新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和解释的过程。知识的转化阶段是指将已经消化吸收的新知识加以利用,融入企业运营并实现商业化产出的过程。知识的应用创新阶段是指利用内化的知识进行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过程。
有必要说明的是:第三、四阶段都开始了对所获得知识的应用,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创新;而后者在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持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图3 逆向知识溢出过程
3.海外嵌入过程与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关系模型
前文已指出在借鉴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国际化过程理论,将高技术企业的海外嵌入过程分为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和嵌入晚期的关系整合阶段,并且在企业实现海外嵌入的过程中,其海外关系网络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关系建立阶段呈现出本地社会网络的特点,在关系延伸和渗透阶段呈现出国际商业网络的特点,在关系整合阶段呈现出全球战略网络的特点。同时,高技术企业通过海外嵌入实现逆向知识溢出,其过程将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在关系模型下(图4),本文结合三个样本案例对模型进行解释和验证。
图4 基于海外嵌入的逆向知识溢出过程关系模型
四、案例实践
本文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了三家较典型的高技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它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案例概况
本文通过关键事件法对案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将大量的资料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精炼的反映资料内容。开放性编码的程序是先定义现象,即将资料概念化,再挖掘范畴并为其命名。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推敲的结果。下文将分别详述三星、银轮机械、吉利的开放性编码过程。
1.三星—半导体技术
综上所述,三星海外嵌入过程及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 三星海外嵌入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续表
表3 三星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续表
从表2可知,三星在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主要通过人员外派和代工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建立关系,特别是人员外派,这些人的主要任务是搜寻、辨析技术情报信息,并将这些知识带回国。
在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三星的海外关系跨越了国家网络,实现了从国内到国外的延伸,开始在海外设立研究中心并在当地招募技术专家,这些研究中心一方面追踪最新的技术专利信息以进行知识获取,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和先进企业的合作机会,以提高三星的技术研发水平。
在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三星通过战略联盟、控股收购海外企业进一步加深了其海外嵌入程度,拉近了与当地市场的距离,这一时期三星已跨入DRAM技术的世界前沿,并开始向日美企业提供某些技术,有关半导体的专利技术也在逐年上升。
到了嵌入晚期的关系整合阶段,三星陆续进入其他技术领域,在半导体制造技术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复制应用到其他产品上,知识的创新和再造可以促进如平板显示器和手机等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三星的海外嵌入行为还在继续,通过与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强强合作”,实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并逐渐发展成研发全球化战略。
2.银轮机械——热交换器技术
银轮机械海外嵌入过程及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情况如表4、表5所示。
表4 银轮机械海外嵌入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表5 银轮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从表4可知,在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银轮机械在积累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后,开始接触国际厂商,进军美国配件市场,接着通过在国内的国外合资公司,由他们引荐获得了与国外母公司直接接触的机会,成了我国第一家进入国际OEM市场的散热器生产厂家,实现了从配件市场到主机市场的突破。
在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银轮机械开始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聘请当地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进行联合开发。在全球各地设立办事处,建立自己的技术信息网络,与公司在国内外的分支机构和分公司共享技术数据和管理数据。
在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银轮机械的生产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并逐渐主导整个设计和生产过程,银轮机械和主机厂商的合作走向了高层次的研发合作阶段,建立起了优势互补的、平等的战略联盟关系,而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依赖者。
银轮机械和三星不同,关于嵌入晚期的关系整合阶段的特征还不明显。银轮机械从配机市场到主机市场,从OEM代工到承担产品开发项目,在汽车热交换器领域虽然已走在了国内前列,但在国际上还无法跻身第一梯队,银轮机械需要依靠康明斯、卡特彼勒等国外顶级厂商来持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从银轮机械海外嵌入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在嵌入早期是单向地依赖国外厂商,反向学习他们的样品,接受他们的培训和指导,这一时期所溢出的知识是基础性、标准化的;而过渡到嵌入中期后,银轮机械还是和国外厂商一起共同开发新项目和新产品,对方也非常认同这个合作伙伴,双方已经变成了一种双向依赖的关系,在合作中溢出的知识开始转向了复杂化、非标准化的,在合作过程中,涉及新产品开发方面,需要银轮机械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造,钻研新的技术。
3.吉利——汽车制动技术
吉利海外嵌入过程及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情况如表6、表7所示。
表6 吉利海外嵌入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续表
表7 吉利逆向知识溢出过程的开放性编码
从表6可知,吉利在海外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主要是通过产品嵌入的方式与海外企业建立联系,包括拆装进口车、引进国外的生产设备等。
在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吉利在海外投资建厂,进行汽车的生产组装。在积蓄了一定的研发和资金实力后,吉利开始寻求与一系列国际技术中介的合作,以实现自身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在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吉利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机会,采取从并购中学习的方式,果断收购了DSI变速器公司和沃尔沃轿车公司。并购整合使吉利可以零距离接触、吸收世界汽车工业的前沿技术,将其整合到自身的技术体系中,同时可以不断积累国际化、全球化的运作经验。
和银轮机械一样,吉利目前仍处在海外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与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相比,吉利的产品质量仍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的吉利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再造能力,其技术实力也在逐步提高中,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对吉利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深入海外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分析与讨论
1.高技术企业海外关系网络的演化路径
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企业家或者经营者的社会网络十分重要,它保证了企业家或经营者可以获得更多无形的信息和有形的资源。如三星的“咨询顾问团”制度,就是会长利用自己的私交甚密的朋友组成的,他们充当智囊团的角色,在提供情报、技术甄选和引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吉利的李书福也在早期,利用自己的人脉从当时的天汽和一汽挖来很多技术专家,而这些人又带来了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在吉利初期的知识积累阶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初期社会网络的主要作用集中在满足个人和企业经商的直接需要上,且主要集中在国内。
而在关系延伸和关系渗透阶段,高技术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甚至通过战略联盟、收购控股等高级的海外嵌入方式,发展了一系列海外关系网络,海外网络数量也在这段时间大量增长,由此形成了企业的国际商业网络,企业可以在商业网络中寻求国际上的战略伙伴,与竞争者和其他重要的合作伙伴联系,共享生产知识、技术知识,获得声誉等。通过建立自身与其他组织的紧密联系,最终在关系整合阶段形成具有战略意义和导向的战略网络。整个海外关系网络的演化也是企业战略性的利用和适应网络以获得成长所必需的资源的过程。
因此可以认为,随着企业从海外嵌入的实施到逐渐丰富的海外网络到最终实现跨国的全球性的发展,企业所嵌入的网络将从“本地社会网络”发展到“国际商业网络”再到“全球战略网络”。
2.知识溢出的生命周期
从已有的关于知识溢出的文献来看,对知识溢出的测量主要有两类: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方法包括技术流量法、成本函数法和技术函数法。直接测量法则是利用专利及专利引用数据来测量知识外溢的效果,Jaffe et al.指出,知识流动常以专利发明的形成留下踪迹,可以运用专利技术测量公司间的技术溢出。[12]
本文利用高技术企业在实施海外嵌入期间申请的专利数来直接反映该期间的知识溢出效应。笔者以企业名称作为专利申请人关键字在www.soopat.com网站上进行检索,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三星、银轮机械、吉利有效专利数的时间分布
比较三个样本案例的专利申请数的时间分布(图5),可以发现,三条曲线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呈现倒U型的分布。但以专利数来反映高技术企业的逆向知识溢出程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最明显的一点是专利申请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案例材料来看,三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处于海外嵌入的初期阶段,主要做的事是通过海外研究所进行情报收集、知识获取工作;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处于海外嵌入的早期阶段,主要通过购买成熟的核心技术进行模仿学习,通过产品显性知识的占有和学习,逐步掌握简单的隐性知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三星处于海外嵌入的中期,通过海内外的同步研发,掌握了复杂的隐性知识。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海外活动大量进行,海外关系不断密切的阶段,溢出的关于半导体制造的知识在1989—1995年间形成了大量专利。银轮机械在90年代后期开始为国外主机厂商配套生产,通过复制模仿不断增强自己的研发实力,到现在和多家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这期间获得的知识溢出主要在2007年以后通过大量专利的申请表现出来,2009—2011年间形成了一段高速井喷时期。2001—2007年是吉利的战略扩张阶段,通过复制模仿、与国际技术中介合作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知识溢出;2007年以后,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公司和美国沃尔沃公司,为吉利带来了大量知识学习的机会,吉利的专利申请数从2008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至2012年达到顶峰。
高技术企业专利申请成功的数量能够反映其在相应海外嵌入阶段获得的知识溢出数量,海外大量知识的获取,通过学习、模仿、消化、吸收、整合,最终转化成了企业自己的知识,以专利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专利数的时间分布,相应地会发现知识溢出也是具有周期性的,本文将这一周期划分为:酝酿期、增长期、井喷期和衰减期。
(1)酝酿期:是指在海外嵌入初期,高技术企业通过外贸出口、建立海外研究机构、派人员外出考察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海外渠道,构建海外网络,是为后期的知识溢出打基础的过程。在酝酿期,海外知识还没开始溢出或只有少量的溢出。
(2)增长期:知识溢出稳定增长的时期,在酝酿期构建的海外网络已初具成效,国内企业可以不定期地获得海外的各种情报知识,另外企业在这阶段通过产品的软嵌入,对其复制模仿,占有了显性知识并开始掌握简单的隐性知识。
(3)井喷期:海外知识大量、集中溢出的时期,这一阶段高技术企业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再通过与国际技术中介合作、与跨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甚至是海外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知识溢出,知识溢出达到井喷状态。
(4)衰减期:知识溢出逐渐减少的时期,高技术企业某一项产品或技术已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关于该产品或技术的知识溢出逐渐减少,转而变成企业自己向外溢出知识。
3.技术模仿的快速通道
对于像三星、银轮机械、吉利等后发的高技术企业来说,未必要从基础技术的研发起步,基础技术研发对专业化积累、资金投入等要求相对都较高,想要研发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则更不现实。对大多数新进入的高技术企业来说,从成熟的核心技术入手,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然后通过分解研究、模仿学习、改进创新等阶段,可以实现技术的快速模仿和进步。三星从DRAM技术入手,瞄准那些有财务危机、濒临倒闭但手中握有技术专利(虽不算顶尖但属一流)的公司,率先收购专利技术和生产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然后高薪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科学家在现有一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研究,再结合已掌握的组装技术,尽快开始商业化应用,抢先推出市场。吉利则是从汽车制动技术入手,以国外的变速箱为原型,在没有任何参数的情况下,研制出了自己的自动变速箱。高技术企业选择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可以直接缩短研发周期,并为企业后期赶超日美欧的先进企业奠定基础。
据此,本文认为,高技术企业可以寻求一条技术模仿的快速通道:高技术企业通过引入较成熟的核心技术,而非投入高、难度大、破坏性强的基础技术,再经过分解研究、模仿学习、改进创新等阶段,实现自身技术的快速提高。
六、结论
本文通过动态分析高技术企业实施海外嵌入获取逆向知识溢出的内容,开展相应的过程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有:
第一,高技术企业海外嵌入可分为嵌入初期的关系建立阶段、嵌入早期的关系延伸阶段、嵌入中期的关系渗透阶段和嵌入晚期的关系整合阶段;逆向知识溢出过程可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吸收、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创新四个阶段。
第二,在海外嵌入过程中,企业的海外关系网络呈现出从“本地社会网络”到“国际商业网络”再到“全球战略网络”的发展路径。
第三,高技术企业知识溢出具有生命周期,即酝酿期、增长期、井喷期和衰减期。
第四,高技术企业可以寻求一条技术模仿的快速通道。
[1]江小娟.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J].中国外汇管理,2000(11):24—29.
[2]陈学光,俞红,樊利钧.研发团队海外嵌入特征、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基于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1):151—160.
[3]DOUGALL M.GD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oard:a theory approach[J].Economic Record,1960,36—45.
[4]KOKKO 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J].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2.
[5]STONEMAN P.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M]. 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1995.
[6]KOGUT B,CHANG S.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401—413.
[7]JOHANSON J,MATTSSON L-G.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a network approach[M].New York:Croom Helm,1988.
[8]JOHANSON J,VAHLNE J E.The mechanism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7(4):11—24.
[9]郑准.关系运作、网络演进与中国企业后发国际化成长——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7):130—134.
[10]PERSSON M.The impact of operational structure,lateral integrative mechanisms and control mechanisms on intra-MNE knowledge transfer[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6,15(5):547—569.
[11]王清晓,杨忠.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一个情境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81—86.
[12]JAFFE A,TRAJTENBERG M,HENDERSON R.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3):577—598.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课题基金:基于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嵌入的逆向知识溢出过程、模式和机制研究(7100209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