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肠间置术对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意义

2015-07-31颜克保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空肠消化道食管

颜克保

空肠间置术对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意义

颜克保

目的 探讨空肠间置术对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近端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3),对照组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采用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用空肠间置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体质量变化和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CRP和SIR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体质量变化和反流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肠间置术手术时间延长,而术后并发症无变化,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反流症状减轻,是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法。

胃癌;消化道重建;空肠间置术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我国肿瘤病死率第三位[1]。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高。近年来,我国胃癌外科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3]。本研究对近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采用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相比较二者在手术风险、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普外科行近端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126例,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29~74岁,平均(47.21±7.82)岁。其中胃底癌26例,贲门癌38例,弥漫性胃癌22例,胃体癌33例,残胃癌7例。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3)。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用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取上腹正中切口,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在屈氏韧带远端50cm处行空肠端、食管吻合,在距空肠-食管吻合口40cm处将输出袢肠段与十二指肠残端吻合,再在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下方5cm处的输出袢与距屈氏韧下方30cm处的输入袢之吻合。分别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远侧2cm处及输入袢肠段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处各用缝线适度结扎。完成消化道重建。

1.3 疗效评价 (1)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2)比较2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3)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体重变化情况:0分—营养正常;1分—近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2分—近2月内体质量下降>5%;3分—近1月内体质量下降>5%。(4)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采用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二者在血液感染、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CRP和SIRS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

2、6、10d CRP分别为(132.65±25.61)mg/L、(96.52±16.23)mg/L、(61.71±12.37)mg/L,观察组术后2、6、10d CRP分别为(146.98±24.72)mg/L、(94.75±17.81)mg/L、(52.33±11.95)mg/L,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

SI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变化比较 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体质量变化评分分别为(2.36±0.84)分和(0.59± 0.12)分,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体质量变化评分分别为(1.54±0.75)分和(0.10±0.03)分,观察组体质量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变化评分(x±s)

2.4 2组患者术后反流严重程度比较 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反流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3.54±0.72)分和(3.49±0.66)分,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反流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37±0.18)分和(1.24±0.15)分,观察组反流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反流严重程度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常见肿瘤疾病之一,发现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患者越来越关注术后生活质量,而术后生活质量与消化道重建密切相关[4]。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该法术后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常出现反酸、呕吐、灼烧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研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由于切除贲门后失去了其生理括约作用,破坏了抗反流结构,剩余残胃成为管道,从而丧失了胃的储存功能[6]。而空肠间置术则可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相比,空肠间置术不受残胃大小的限制,即便是残胃体积很小仍可以应用[7]。此外,保持了正常的胃肠生理通路,使食糜和胰液、胆汁等很好地混合。空肠间置术之所以具有抗反流之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8]:(1)空肠的碱性液体中和胃酸,一旦有胃液反流入食管,可以有效地被中和从而降低酸度,不至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间置空肠的机械缓冲作用阻止胃液反流入食管。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空肠间置术后的患者体重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反流严重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空肠间置术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延长,而术后并发症无变化,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反流症状减轻,是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建昆,陈心足.进展期胃癌治疗方式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8):720-722.

[2] 吴德顺,付磊,李青.6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术式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7):114-115.

[3] 苏向前,杨宏,邢加迪,等.腹腔镜胃癌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8):773-775.

[4] 张斌,姬社青,花亚伟,等.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7):530-533.

[5] 胡铭,张建民,李西安,等.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935-937.

[6] 陈宇岚,袁如华.老年男性反流性食管炎易患因素的研究与预防[J].上海医药,2012,33(4):24-25,39.

[7] 李舒明.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式48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6):62.

[8] 许夕霞,王彦霞,王玲玲,等.胃癌空肠间置术后中药治疗对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8):2186-21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30

湖南 416400 花垣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颜克保)

猜你喜欢

空肠消化道食管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四、胰腺重建技术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