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2015-07-28戴建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文朱文印章

戴建江

“中国印”即篆刻,作为一名篆刻爱好者、坚持近十年的小学篆刻教学的实践者,笔者对当前小学开展篆刻教学,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创建“中国印”校园文化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一、教育功能

1.篆刻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具有益智功能

篆刻是一种复杂的、精密的,既要求细心,又要求大胆的动手动脑劳动。“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刻印时要集全身之力,经臂、肘、腕,最后凝聚于手指,通过手指的精微动作,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可以说,篆刻是动手的最好训练,是手眼脑最佳结合的一种艺术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开发,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会得到激发。

2.篆刻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美育功能

刻印时优美协调的动作,奏刀霍霍的声音,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验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的源泉。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自会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自会提高。

3.篆刻注重动手实践体验,具有育人功能

学生在设计印稿、奏刀镌刻、濡朱钤印的过程中,通过人与物的作用、动脑与动手的结合和主动探究,完成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从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涵养人文精神。

4.篆刻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具有知识互补功能

篆刻与语文学习相辅相成。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积累古文字的相关知识,熟悉常用的古文字字体,学会使用古文字的工具书,掌握文字学和古文化的一般常识,了解文字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古文字的特点。这些知识,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篆刻与美术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两者之间的许多美学原理同出一辙,如线与面、黑与白的对应关系,线条的轻与重、清楚与模糊的对比变化、计白当黑,等等。

基于篆刻的教育功能,笔者开发的小学篆刻校本教材《少儿篆刻》(下图),拓宽了课程的领域,集劳动制作与艺术创作为一体,重视培养劳动态度和情感,注重提高修养,大胆创造,既有刻刀磨制、印材制作等劳动的锻炼,又有书法、章法、雕刻等艺术的熏陶。

二、基本理念

“中国印”篆刻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基本理念呢?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篆刻艺术修养

篆刻课程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篆刻技能技巧和欣赏能力;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层次性和全面性,使学生在不同层次阶段的篆刻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篆刻艺术修养和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篆刻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要把篆刻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对优秀传统篆刻的欣赏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并在篆刻学习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3.培养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

篆刻课程强调个性化学习,应充分发挥书法篆刻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参与个性化的篆刻学习活动,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篆刻课程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

按《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占学期总课时量的16%进行教学,每学期6课时,三、四年级同学收集中国印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印文化,识别一些常用的篆字,运用正确的方法临摹印章。五、六年级同学能使用工具书,独立完成印稿的设计与创作,熟练辨别秦汉印风格、明清流派印的主要风格类型及特征。

[内容\&开设年级\&课时比重\&必修课\&篆刻欣赏\&3-6\&20%\&刻印过程\&3-6\&40%\&刻印技巧\&3-6\&40%\&]

1.以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篆书在篆刻中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古朴精美的印章源自华夏远古文化。殷墟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诏版、镜铭、泥封、秦砖、汉瓦、墓志皆可入印。而这些文字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在开始识篆中会有“望篆生畏”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猜一猜”“写一写”等游戏进行教学,如出示一些“巧工司马”“菅里”等易辨认的印章,让学生“猜一猜”,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获得成功感。

2.直观教学与精讲多练

“技进乎艺”,篆刻艺术具有很强的工艺性,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许多问题用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如在学习篆刻的冲刀和切刀等刀法时(如下图),单是直观演示和讲解是不够的,校本课程给予的时间有限,教师讲要讲到点子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让学生练习,教师巡回点拨,学生在练习中提高篆刻技能,使教学效果在印面上得到体现,也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3.设置循序渐进的篆刻教学及辅导模式

(1)从学习回文刻法开始。回文是在印石上用毛笔画出一圈圈均匀的方形或圆形线条,按线条的走向奏刀,刻出朱文或白文的线条。刻回文是一种让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运用刀法,熟悉石性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小学生练习刻回文印,真可谓是“一回生,十回熟”。一开始画不直、刻不深,急得不行,老师在这时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给他们示范,一次次基本功练习之后,作业就越来越好。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刻回文作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回文刻得越来越规整。

(2)从学刻单字工整印起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篆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学习初期练习单字工整印不失为一个起步的好方法。单字印也分朱文和白文,在小学生看来,白文印比朱文印要好刻得多,因为朱文印易刻碎。因此学刻宜先从白文入手,由单字印、二字印、多字印逐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深入下去。

(3)从“画”肖形印中入门。肖形印是我国传统篆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内容包括人物、动物、建筑等。生肖动物印相对于文字印章要直观活泼,更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易于接受。

① 剪纸入印。传统剪纸形象有着“拙”“简”特色,分阴阳剪法,于质朴中见灵巧,这与篆刻中的生肖形象有相似之处。触类旁通,利用剪纸形象可以设计出一些很有趣的生肖印稿。

② 图案、漫画入印。在一些动物图案、卡通漫画中,也可以找到生肖印起稿的素材,这些动物形象由于进行了夸张简化,往往很生动,充满了情趣。学生缺乏创作灵感时,常能从漫画图案甚至卡通画中得到启发。

③ 儿童画入印。儿童画天真烂漫,形象“似与不似之间”,给肖形印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④ 简笔画入印。简笔画造型简洁,易学易记,它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物象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尤其简笔画突出物象的主要特征这一优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辅导中,可以大胆地借鉴简笔画中的方法来设计肖形印。

(4)学习篆刻常用章法。

① 分布均匀。这是最基本的篆刻章法,要求印章文字及笔画的粗细、间隙的大小,力求排得匀称、妥帖、转折自然。刻了一个阶段,随着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不断丰富,逐步可以追求能表达自己个性的作品。下图1是辅导的学生作业。

② 讲究疏密。中国书画常常大片留空,给人以遐想。强烈的疏密对比往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只要处理得当,可使一方印顿感生动活泼、意趣无穷。“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疏密的调遣,一般可用调整文字的繁体和异体等手法,即挑选笔画合适,风格统一的篆书写法。所谓“留红”“空白”实际上也就是最强烈的疏密处理(见下图2)。

[图1][图2]

③ 粗细有致。印章文字在墨稿上就可以表现出粗细来,这种粗细的变化与书法完全一致,加上刀法的技巧,就可以使印章产生一种节奏感和灵动感。初学篆刻的小学生适宜先临刻平正的满白文,以后通过书法上的练习,配合欣赏名家印和汉将军印等,仔细体会这些范印中粗细的变化,才能尝试在印章中做到轻重适度、粗细合宜。下面是两方在线条粗细变化上动过脑筋的学生习作。

④ 注意留空。印章中留空的地方,在白文中称“留红”,朱文中称“空白”,密处任其密,而留出一些空地,让有些笔画得以舒展,它表达了作者在章法上的巧思。尤其在白文印中,大块殷红的色彩,可以给欣赏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朱文的大块留空,能给人以疏朗舒展的空灵感觉。下图“俞皋楠印”这方学生习作,大胆留空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⑤ 构思边框。在印面加上边框或间以多种形式的分界线,可以使印章的形式更加丰富。无论朱文还是白文,都有各种不同的边框和间隔法。分界线的常用刻法就是“田字格”“日字格”,它往往可使印面分布均衡、虚实呼应。下图是学生尝试的汉印中常见的分界方式,朱文与白文穿插,呈对角分布,有呼应之感。

(二)环境课程

静态方面,为加强学校艺术特色,笔者注重艺术教学环境的审美化,学校的校碑上有篆刻,校长的名片上有篆刻,体育馆立面上有篆刻,并将优秀学生的作业装裱,在校园宣传橱窗、走廊、艺术教室进行布置,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篆刻校园文化;动态方面,名作欣赏、每周一品、学生作品进社区展出等,陶冶他们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热情。

[学校体育馆外墙立面装饰也体现“中国印”特色(效果图)]

四、研究心得

1.把握校情,统筹规划,确立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方向。

2.立足现有,分段实施,合理安排篆刻校本课程的内容。

3.创造环境,营造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5.常抓不懈,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成果显著。

校领导非常重视篆刻进课堂的研究,支持美术教研组“扎根地域文化,边实践边创新,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内涵,发展特色教育”。经过近十年来扎根于课堂的深入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在篆刻教学的普及与提高上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扩大了教学的层面,特长生进一步有效学习,而且在学校里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每个孩子了解篆刻,三十个孩子懂篆刻,十个孩子精于篆刻”,篆刻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将在我校得到传承。

以上是笔者在篆刻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研究过程中的初步总结,所开发的课程内容及校园文化也只是粗浅之见,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寻下去,将“中国印”这一祖国传统艺术在校园中与课程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白文朱文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自制橡皮印章
发现木耳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
“白文”非“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