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背景

2015-07-28夏丏尊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被教育者教科境遇

没有背景的艺术不能叫作艺术,没有背景的教育也不能叫作教育。什么叫作教育的背景?这个问题可分几层解释。

第一,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当然应当用人来做背景。

而无论何物,不能离开空间与时间的两大关系,这个空间和时间,在人就是境遇和时代了。不论英雄豪杰,都逃不了境遇和时代的支配。印度地处热带,山川动植物皆极伟大,自然界恍如扑倒人生,所以有佛教思想。中欧气候温和,山川柔媚,所以有自由思想。批评家看见绘画诗文,就是无名的,也能大略辨别它是哪代的制作。这都是人不能离开境遇和时代的证据。所以教育上,第二应当以境遇和时代为背景。

上面两种背景以外,还有第三种的背景,就是教育者的人格。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机械的大家卖来卖去,试问: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知识不过是人格的一部分,不是人格的全体。现在学校教育何尝无管理训练,但是这个管理训练与教授绝对的无关系,教育者大概平日只负教授的责任,遇着管理训练的时候,便戴起一副假面具,与平时绝对成两样的态度了。这种管理训练除了以记过除名为后盾以外,完全不能发生效力。而且愈发生效力,结果愈不好,因为于人格无关系的缘故。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发出来的行动,自然使人受着强大的感化。同是一句话,因说话者人格的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分别。空城计只好让诸葛亮摆的,换了别个便失败了;诸葛亮也只好摆一次的,摆第二次便不灵了。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教育者必须有相当的人格,被教育者方能心悦诚服。只靠规则是靠不住的。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凡是教育者必须贤人圣人。理想的人物本是不可多得的,我并不要求教育者皆有完美之人格。原来学校所行的教育,都不过是一种端绪,一切教科,无非是基本的事项,不是全体。所以教育者于人格方面,也只求能表示基本的端绪够了。这个人格的基本端绪,比教科的基本端绪成就虽难,但是不能说这是无理的要求。

这三种是教育的背景,教育离开了这三种,就无意义。

(选自《夏丏尊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有删节)

猜你喜欢

被教育者教科境遇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图书出版审查审定法律制度初探
——从行政法角度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赫尔巴特“训育”思想的教育原则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高职院校学生与高校教育者之间法律关系初探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有多少教育观念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