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终身学习目标与能力达成的选择
2015-07-28姚常红
姚常红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态度,PBL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自主钻研、交流协作,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解题技能,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建构终身学习策略最终达成终身学习的目标。PBL模式是达成终身学习目标以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PBL模式 LBL模式 终身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52-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才能保证21世纪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自主学习则是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相对于我国传统的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基于讲授的学习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PBL 创始人Barrows将其定义为“朝向了解或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学习过程始于问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以问题为起点,以问题为核心。”PBL强调以问题为出发点,先有问题,再有学习过程,学习为目的。在 PBL模式中,学生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实际工作的过程,在探索研究及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时获得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做学问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提出学习新知识的问题要求。往往有意义的材料讯息比无意义的材料讯息更易于有效地记忆。PBL强调把学习设计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自主钻研、交流协作,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解题技能,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PBL模式与LBL模式的特点分析
PBL模式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在这种模式中师生角色和关系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传统LBL 模式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PBL的教学模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融合新的知识去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参与了整个解决问题的始终,在这期间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PBL模式下,教师引导创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中的未知因素能吸引学生不断地学习,追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传统LBL模式,学生总期望教师直接给他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PBL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PBL模式利于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状态,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成效;PBL模式给予学生体验到真正“做学问”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质疑与思考、竞争与协作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合作、协商,主动构建知识,解释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研究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者的任务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二、PBL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PBL 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是正真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这种以学生为导向的模式,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的情景乃至问题的评价方式都吸引了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自主地问题探寻和研究,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学习和认知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PBL的问题通常都是从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凝练出来的,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PBL 模式能极大地鼓励学生直接面对问题,系统性逻辑性层次性地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再只是单纯地去学习和运用某个知识点。这种不断的质疑、判断、假设、验证、评价活动有利于学生开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3.建构学生的终身学习策略
PBL 基于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以“问题”为驱动,注重学习者的反思与批判、创新与协作,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PBL 在教学中的过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交流并呈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因此,当学生被置于问题模拟情境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易于被激活状态,通常在这是一种状态下,教学问题也就随着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策略得到解决。在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中,这些学习策略非常有用也非常有效,主要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
4.达成学生的终身学习目标
PBL模式教师担当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而言,问题情境模拟与创设、资源的支持与共享都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节。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分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自己,并呈现出清晰的策略倾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其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也发生明显变化,逐步发展成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者。
三、PBL模式的实施步骤及原则
1.问题的发现提出及提问原则
这是PBL模式实施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学习知识内容发生兴趣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准备,提出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提问在PBL模式实施中具有重要地位,问题提出的效度与信度是影响PBL效果的直接因素。
提问原则:(1)问题提出的难易度要适中。太难太复杂或太容易太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问题提出以现实生活为核心。问题应该是以现实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为核心展开。(3)问题提出以综合学科为基础。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成功设计PBL的问题,就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合作。使提出的问题更具学术性,也更有实践价值。
2.问题的分析解决及分组原则
这是PBL模式实施的第二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讨,PBL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这一阶段,要提供给各个小组成员必要的学习资源讯息,然后学生根据上述这些学习资讯主动去获取知识信,需要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启发点拨。
分组原则:(1)能力倾向性分组。依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及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方法中又可以分为“相近分组”和“相差分组”两种办法。(2)学习倾向性分组。这是一种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爱好进行分组。学生依据自己对关注问题的兴趣爱好程度自由地编为小组。
3.问题的总结评价及评价原则
这是PBL模式实施的第三步总结问题评价问题。在这个步骤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体验、感受和收获,并反思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其中包括学生评价自己,学生发现不足,寻求改善之法。PBL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就对知识的获取进行评价。
评价原则:(1)过程性原则。促进学生不能只对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过程中的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2)有效性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趋向于学生,评价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有效学习。(3) 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不能单单局限于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友艳.PBL学习模式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交流,2013(05).
[2]龚朝红.PBL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5).
[3]向李林.依托于项目的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邱春红,朱小社.PBL学习模式之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5]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 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0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研究”(2013C04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