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耳到心
2015-07-13章璐
章璐
【摘要】名曲欣赏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现实的名曲欣赏课程中,会有诸多问题存在,本文立足于此,首先简略的分析了当前名曲欣赏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就提升名曲欣赏的效果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构建名曲欣赏环境、培养学生欣赏名曲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层次体验名曲、鼓励学生说出内心感受。
【关键词】音乐教学;名曲欣赏;效果
名曲是音乐中的精华部分,它能够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精神。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名曲欣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名曲欣赏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欣赏环境不佳、学生兴趣不高、学生体验不够,以及课堂参与度不高等等。
一、构建名曲欣赏的环境
名曲是听觉的艺术,它需要学生侧耳倾听,用耳朵去分辨乐曲的节奏、旋律、调性、力度,用心去感受乐曲背后所蕴藏的内涵与情感;既然名曲是听觉的艺术,它就必然存在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环境的优良与否与名曲欣赏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名曲欣赏的课堂中,一定要注重欣赏环境的构建。首先,就硬性条件而言,课堂环境的好坏,音响设备、名曲教材质量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乐曲的品质。低质的音响、教材不仅难以播放出动人心弦的名曲,还会消减学生欣赏名曲的兴趣。因此,百首经典名曲进课堂,创造优良的环境是首先应该做到的;其次,名曲欣赏除了需要良好的设备以外,还离不开一定的欣赏氛围。契合名曲感情特质的环境氛围,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欣赏名曲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乐曲思想感情的理解。这种欣赏氛围的构建有两种方式:(1)针对宏观的音乐欣赏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墙壁上挂上中外音乐家的肖像以及各种音乐小故事,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学习音乐的整体氛围;(2)针对特定的名曲欣赏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情感特质,选择相应的画面、视频或故事介绍,例如在欣赏《彩云追月》时,教师就可以展示一幅“明月当空、浮云缭绕”的场景图,而在欣赏《十面埋伏》时,教师则可以展示一幅“大军驰征、杀机四伏”的示意图。
二、培养学生欣赏名曲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名曲欣赏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名曲有了充分的兴趣之后,才会主动地投入于名曲欣赏之中,从而提升名曲欣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对于名曲欣赏的兴趣,比如:(1)情景教学法。名曲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完全依托于声音的高低强弱来展现特定的情感内涵,因此,名曲欣赏对于那些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学生而言,效果可以预见。教师在名曲欣赏的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来将抽象的乐曲形象化,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中,感受名曲的内涵,加深对名曲作品的理解。比如在《彩云追月》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彩云追月》的舞蹈视频,让学生一边欣赏名曲、一边观赏视频,通过眼与耳的调动,来提升学生名曲欣赏的兴趣;(2)故事导入法。不少名曲,尤其是古典名曲,其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名曲欣赏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比如在《十面埋伏》欣赏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楚汉相争的故事,重点突出战争中诸如“九里山大战”的场景,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十面埋伏》中慷慨激越的情感基调。
三、引导学生多层次体验名曲
名曲欣赏是一个作为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客体的名曲相互交融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关键因素。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将名曲欣赏课程仅仅视作学生被动接受名曲的课程,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欣赏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次,逐渐深入地体验名曲之美[2]:(1)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名曲的形式之美。名曲之美,首先美在形式,学生们在倾听名曲时,一开始感到的便是悦耳的旋律与节奏,这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学生在倾听《彩云追月》时,第一印象便是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让人从身到心产生愉悦之感;(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名曲的情感之美。名曲的形式与内容大都是完美结合的,一首形式优美的乐曲,通常背后的感情也十分动人。因此,教师第二步就要引导用心去感悟名曲的思想内涵,从旋律的高低、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缓急中去把握蕴藏在名曲中的情感,比如《彩云追月》的第三段,极富动感,跳动的乐音犹如云和月在天空嬉戏,生动地表达出了清新明快的感情色彩;(3)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名曲中价值。名曲欣赏不仅仅是倾听名曲与体验感情而已,它还需要学生用自身的理性去思考,名曲创作的目的,作者的意图等等,比如在《十面埋伏》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战争的悲壮与激烈,以及作者创作这首曲子的意图。
四、鼓励学生说出内心感受
“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名曲欣赏也是如此。学生由于自身的心境不同、审美趣味不同、名曲感受力不同,在名曲欣赏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有些是学生听完名曲后的直观感受,有些是学生深入思考后的产物。因此,教师在名曲欣赏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3]。并且,同一首乐曲,学生在听第一遍和第二遍、第三遍时,内心的感受并不一定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感受,来提升名曲欣赏的效果。比如,在《十面埋伏》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便记录下心中的想法,等第一遍听完后,让学生纷纷阐述自身的感受,教师对这些感受做一些针对性的点评,然后再让学生听第二遍,并且记录下自身的感受,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重新思考,从而逐步提升名曲欣赏的能力。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名曲欣赏状况,有助于提升名曲欣赏的效果。
结语
名曲欣赏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具备外在的欣赏环境和学生内在的欣赏兴趣,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教师才能从耳到心地去引导学生展开名曲体验,提升名曲欣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娟.浅谈名曲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名曲艺术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589.
[2]刘奎民.提高名曲欣赏教学效果浅析[J].金色年华,2010(02):9-10.
[3]刘敬明.浅谈对名曲欣赏的再认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