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钢琴曲《蝴蝶》的研究与诠释

2015-07-13唐龙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舒曼浪漫主义蝴蝶

【摘要】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许多新颖思想的产生,促使艺术家致力于寻求最适切的途径,意图创作出最能表达其个人理念的作品。在如此的趋势推动下,艺术领域中不同范畴的结合遂成为此时创作的一种型态。在音乐方面,也因为这般风潮的影响,使得在创作的形式以及内涵上,都因着与他类艺术的结合,而产生出不同以往的发展,其中最常见到的型态就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从许多舒曼个人的日记、信件,以及所存留的文献中,发现其诸多在音乐上的创见与手法,都是因为结合了德国文学家尚保罗在文学创作上的特色而产生的。故本文选择以舒曼曾多次提及与尚保罗小说有直接相关的纲琴作品《蝴蝶》为研究主体,观察音乐与小说的关联,试图了解《蝴蝶》这首多变、幻想的性格小曲,并在诠释上就时间及其个性上的处理加以探讨。

【关键词】舒曼;浪漫主义;文学;钢琴

在音乐史上的浪漫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倾向追求自由、提倡平等开放的思想,以及强调个体性的表达,因此,作曲家开始寻求某种最适切的途径,致力于创作能够完善表达其个人风格与内涵的音乐。整体而言,这个时期的音乐不只在乐曲型态上增加了更多变化,乐曲形式也不再固守传统的规范,使得浪漫时期的音乐,如同争奇斗艳的百花绽放,呈现出相当丰富的色彩。

舒曼,这位多愁善感的音乐诗人,由于受其书商父亲爱好文学的影响,以及自身在文学上广泛研读所受到的熏陶,让他的音乐中,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哲理,而如此这般的创作语法,也使他的作品在浪漫音乐百家中显得更具特色。

从舒曼的日记以及其他文献当中可以得知,他相当热爱阅读,并且他所观看过的作品不下六百部,然而,尽管他拜读包含莎士比亚、海涅、吕克特等大师的作品,但唯一一位让舒曼反复品味,直至晚年仍视为最爱的作家,只有尚保罗。

一、舒曼的创作风格

十九世纪开始是浪漫主义的时代,强调情感的抒发与想象。无论是文学、艺术或是哲学,都纷纷摆脱形式、和谐、纪律,而被情绪、灵感所牵动,以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为目的。在浪漫主义的潮流下,十九世纪的文学与音乐紧密的结合。而舒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成长,他的创作风格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年轻气盛时代》与《蝴蝶》的关系

(一)《蝴蝶》的创作背景

《蝴蝶》代表舒曼的音乐创作与文学结合的第一步,不但乐风创新,更影响了舒曼以后的许多作品。《蝴蝶》在1831年完成出版,这组作品包括六小节的序奏和十二首小曲,大部分都很简短,并包含舞曲的节奏与织度。舒曼于1829一1831年之间创作《蝴蝶》,这段期间中舒曼曾在海德堡修习法律。那时舒曼的社交活动很频繁,常常参加音乐沙龙,所以在创作时,深受那时轻松、愉悦的生活经验所影响。舒曼在寄给他法律学生时代的朋友泰布肯的信中曾说道:“其中大部分的曲子,都是对那美丽的海德堡郊外之回忆,以及和你们以心相处所产生得来。”《蝴蝶》是一个很微妙的引用与暗喻。在舒曼的语法中,化妆舞会是“Larventanz”。“Larve”意指“mask”-面具;另一意思是指“Larva”-蝴蝶的幼虫,暗指参加舞会的狂欢者,不同于平日的精心装扮,就好像蛹蜕变成蝴蝶般精巧变身的过程。

但其实《蝴蝶》并不是原创,而是舒曼在看了尚保罗的小说《年轻气盛时代》之后,因得到了许多的灵感与启发,于是选择了可以符合小说的旧有作品加以修改而成的。舒曼的第一本和第三本笔记本包含了《蝴蝶》的片段,其中第一、六、七首源自舒曼未出版的曲-SechsWalzer,而第五首源自舒曼早期的作品-Acht Polonaisen中的第七首。舒曼并增加了第十一首和第十二首,让整个《蝴蝶》的创作更为完整。

舒曼非常喜爱《年轻气盛时代》,他终其一生都不断的去探索、阅读它。

舒曼曾对克拉拉说《年轻气盛时代》就像我的圣经一样。由此可知舒曼对《年轻气盛时代》的着迷程度。《年轻气盛时代》对与舒曼创作《蝴蝶》有极大的影响与启发。《年轻气盛时代》里的每一幕、每一个情节,都应该不能被漏失掉,因为它们是舒曼创作的基本条件。

但如果说《蝴蝶》只是将《年轻气盛时代》中的双胞胎兄弟-伍特、瓦特的爱情之争依样描绘出来,就会变成一种太草率的说法,因为《蝴蝶》不只有描述小说的场景、动作、事件,更借由音乐创作的细腻性,表达瓦特的诗人气质、伍特的精明聪慧以及薇娜的天使之爱。

《年轻气盛时代》可以当成舒曼创作的灵感,也可以当作舒曼对小说的冥想与思考。尚保罗借着一对双胞胎兄弟瓦特、伍特迥然不同的个性,塑造了“现实”与“幻想”两种不同的人性理念,不但激发了日后舒曼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中用了“佛罗伦斯坦”与“欧瑟比斯”两个笔名的灵感,更影响了舒曼时而活力十足,时而温柔内省的人格及音乐发展。

舒曼因《年轻气盛时代》创作了《蝴蝶》,而舒曼也在他创作的痕迹中来回印证,如何把音乐当成一个文学作品去刻画、营造。

(二)乐曲中受小说风格的启发而产生的特质

小说的风格,给予舒曼很多的启发。《蝴蝶》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片段性以及暗示性,而各首小曲之间对比性均极强烈,这些不外乎都是受到小说风格上的启发。以下的探讨将分成幻想性、对比性以及片段性三部分来进行。

1.幻想性

尚保罗以极富幻想性的写作手法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像是“最吸引他的是一双到处滑动的巨型靴子,它会自己穿上卸下”“愈来愈多的波兰诗琴不见了,只有微弱的语言-有如来自远方荒岛上的蝴蝶迷失在大海上...”而舒曼的创作风格似乎也与小说所提供的幻想空间相互呼应。

2.对比性

在《年轻气盛时代》中,尚保罗刻意塑造了瓦特、伍特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而舒曼也承袭了此种风格,在《蝴蝶》中,对比性不时的存在着。

3.片段性

《蝴蝶》中有许多的片段性,有如小说中的扑朔迷离以及常被打断的情节与思绪,其中又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特别明显。它们都制造出跳跃的效果,使段落更紧凑,带起高潮。例如第十一首,大体看来,可分成序奏(第1一3小节)加上A(第4-31小节)B(第32-47小节)A(第48-67小节)三段,但在A段中,会发现音乐极为片段,几乎每两小节就立刻换上另一种姿态·再加上发音以及力度上、调性上的不断改变,更使音乐充满了跳跃性的效果。而在B段里,原本梦幻的气氛持续了八小节之后,突然插入两小节雄壮的旋律,旋即又回到了原本梦幻的气氛,但舒曼不甘于此,把这次的旋律织入了倚音的变化。由于第十一首是如此的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充满了幻想、对比与片段,整个音乐也才能在此推升到最高点,并将热闹的气氛带入终曲。

三、《蝴蝶》乐曲诠释

(一)速度标示

舒曼在每一首的开始都有写上他所想要的速度,而当我们实际演奏时,常常会觉得有些速度太快、有些太慢,但研究舒曼速度的学者Walker表示,舒曼觉得他的拍节记号非常重要,并不是随意添加的。舒曼的速度标记是一个有用的指引,虽不需要盲目而精确的遵循,但却能增进我们对曲风的理解·笔者也认同以舒曼的速度标示所引导的方向,来寻求符合每一个小曲的速度,展现舒曼在当下所想要的感觉。

(二)小曲之内

《蝴蝶》有许多速度上的改变,而且舒曼经常在速度变化之后不标示a tempo,所以弹奏者几乎必须根据每一小节的特色来调整速度。例如:第四首全曲是相当轻快的,而中段一连串的半音进行,使音乐的色彩变化更多端。因此,从第十八小节开始的accelerando可以很自由的加快,一直到第二十三小节稍做喘息之后,又继续开始加快,一直到第三十小节的ritenuto才放慢下来。

(三)曲与曲之间

对于曲与曲之间,段落时间上的处理,笔者的观点倾向于结合结构、调性、各曲性格以及创作时受到小说情节上的影响来处理。先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序奏拉起舞会气氛,一直到第六首出现了前半部的高潮,之后继续到第十一首后半部的高潮,并把整段热烈的气氛带入终曲。因此,整首乐曲可略分为四个大段:序

奏到第五首、第六首(前半部高潮)、第七首到第十首、第十一首(后半部高潮)及第十二首(终曲)。

其次,从调性上来看,第四首到第五首之间,调性相隔遥远,因此要停留久一点;从性格上来看,第六首和第七首性格差异很大,再加上要平复先前高潮热闹的气氛,所以间隔长一点;从小说情节上来看,第七首到第八首,从一个很抒情的渴求,转变到一个狂喜的舞蹈。因此,第七首结尾的延长,可以很充分的持续,等到结束后,准备好再进入第八首。

四、结语

综合以上全文的探讨,相信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蝴蝶》所表达的姿态与精神。舒曼在1832年4月17日写给他的三位兄嫂的信中提到:“《蝴蝶》已经将化妆舞会转化成音乐了,希望《蝴蝶》能带给你们像蝴蝶振翅起舞般的喜悦”。的确,小说的精神已经和《蝴蝶》融为一体了。我们不必把文字的描述硬是套在音乐上,也不需要在音乐上强加一个特定的意义。正如研究十九世纪音乐的学者Larry Todd所说:“激发狂想、引起情绪共鸣,就是《蝴蝶》的主旨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7.

[2] 李靓.论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艺术底蕴及其演奏[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唐龙(1977-),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理论作曲。

猜你喜欢

舒曼浪漫主义蝴蝶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为了蝴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