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斯维里多夫”合唱创作的民族化倾向

2015-07-13丁明飞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民族化

【摘要】思维里多夫作为俄罗斯当代作曲家,合唱创作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体裁领域。出生农村的他对于俄罗斯斯拉夫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最为熟悉,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合唱创作扎根于俄罗斯的民族民间音乐、诗歌以及自古以来受东征教影响的较为厚重的合唱音响特点。

【关键词】斯维里多夫;合唱创作;民族化

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斯维里多夫(1915—1998)是俄罗斯当代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曾师从于肖斯塔科维奇和利亚赞诺夫。他的创作以声乐作品为主,尤以合唱作品最为著名,并首创出声乐交响曲、多乐章室内声乐音诗、合唱协奏曲等具有一定交叉性的新体裁形式。代表作品主要有:交响诗《纪念谢尔盖·叶赛宁的诗》、清唱剧《热情清唱剧》、康塔塔《呆板的俄罗斯人》《春天康塔塔》、合唱套曲《普希金的花环》、大合唱《夜空的云》等。除上述代表性的合唱体裁之外,斯维里多夫的的创作涉及的它体裁类型包括电影音乐、戏剧配乐、室内乐等,代表作品如《复活》《暴风雪》《伟大的战士》《小三折画》。

思维里多夫出生农村,“俄罗斯的民间音乐融化在他的血液里,民间乐器样样精通。”因此,尽管思维里里多夫曾经受过最专业的作曲技术理论的训练且师从于肖斯塔科维奇并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但是他的创作并没有因此而显得脱离俄罗斯的人民群众而不接地气,反而在创作中将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构成元素融入到他自己的创作当中去,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例如他的合唱套曲《普希金的花环》就是一部扎根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下面本文将从结构原则、歌词的选用以及合唱音响的追求三个方面来对思维里多夫合唱创作的民族化倾向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分节歌”的结构原则

《普希金的花环》是一部由10首合唱作品组成的合唱套曲,每首作品在结构上都相对独立。就当中的各单一作品而言,在结构的设计上以传统的单一型结构原则为主,其中第二首《》、第五首《希腊的盛宴》以及最后一首《白肋喜鹊》三首作品中均将民间音乐当中“分节歌”的形式融入到作品的结构当中。一般来说,在民间歌曲以及声乐作品的创作当中会应用到“分节歌”这种结构的形式,然而在思维里多夫的创作思维当中,在合唱当中将这种“分节歌”的形式融入到结构当中是对其创作当中民族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如第五首《希腊的盛宴》的结构划分情况如下:

从上图的段落划分我们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的结构应为带有变奏结构原则的回旋曲式或并列的复三部曲式,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段落划分①中的A段以及A?段和A?段都是器乐的伴奏部分(包括钢琴、竖琴、钢片琴、排钟、钹等乐器),其中A段就是由动机(两个二分音符时值的和弦)重复组成的段落,而A?段仅仅是将A段的最后一个动机重复省略再加上动机的变形,其整体与A段并无区别;而A?与前面的A区别在于和弦的性质不同,且和弦的重复音相对减少。所以,事实上思维里多夫在这里是将同一器乐段落当做是作品的前奏、间奏以及尾奏,所以我们可以将段落划分①中的A、A?、A?看成是同一段旋律,如段落划分②所示。

段落划分①中的B、B?、B?在旋律的形态上是一致的,这三个段落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歌词。首先三段歌词没有重复,其次每段歌词在语境上都具有规整和上下次序的关联性,符合“分节歌”形式歌词所具有的一般特点。

B段歌词:“在晚会上我们品尝主人斟给我们的酒……”

B?段歌词:“这第一杯酒是为了……第二杯酒是为了……”

B?段歌词:“希望第三杯酒之后……”

二、歌词源于本土诗歌

思维里多夫在合唱创作时多数会使用俄罗斯的著名诗人所写的诗作为歌词,如作品《热情清唱剧》、《史诗“纪念叶赛宁”》以及本文所探讨的《普希金的花环》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其中,《热情清唱剧》的歌词来源于俄罗斯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史诗“纪念叶赛宁”》的歌词来源于在今天被认为是苏联诗歌的奠基人之一的叶赛宁;而本文所探讨的《普希金的花环》的歌词来源于被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

在音乐艺术的创作当中,历史上有很多作曲家在歌剧、音乐剧、清唱剧、合唱套曲等体裁当中应用到著名诗人的诗歌作为其表现的题材或歌词,如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塔尼耶夫等。与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以其他应用诗歌作为创作题材或歌词的作曲家相比,斯维里多夫的作品中,以俄罗斯的诗词直接作为歌词的合唱作品占一半以上。除了上述所述的代表作品之外还有以民间诗歌作为歌词的《库尔斯克之歌》、以伊萨阿克杨的诗作为歌词的《父辈的故乡》等。

从上面的例举不难发现,以诗歌直接作为歌词进行创作是思维里多夫合唱创作的一个重要符号。而与此同时这些诗歌均出自俄罗斯的民间或者是扎根于俄罗斯本民族诗歌创作的诗人,如普希金、叶赛宁都是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具有代表性里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深深扎根于斯拉夫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思维里多夫能在众多的诗歌中选用他们的诗歌以及散落于民间的诗歌直接作为其合唱创作的歌词,并且占他所创作的合唱作品的大半部分,可见斯维里多夫的创作是扎根于斯拉夫民族内涵的,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斯拉夫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内涵得以传承和流传。

三、扎根于“东正教”的合唱音响

俄罗斯大都信奉东正教,其合唱的音响特点是较为厚重,雄壮,这与西罗马风格的合唱所追求的那种轻、飘、亮的音响是有很大区别的。早期西方合唱的发展就是以教会的圣咏发展而来。因此在音响的继承上,思维里多夫的创作手法以柱式和弦和复合的和弦为主,而且在声部的分配上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分配而是在每个具体声部当中在进行细分,除此之外,斯维里多夫还应用到双合唱队的这种编配形式,这使得整体的合唱音响较为丰满、厚重。

例1是合唱套曲《普希金的花环》当中第一首作品的一部分,从谱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斯维里多夫的创作在声部的分配上对声部进行了再分,最多的将女高音声部再分了三个声部,这样的声部处理方式使得整体的音响更为丰满。其实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仅限于这第一首作品,本部合唱套曲整体上都使用了这样的柱式和弦织体,且局部伴以声部的再分方式。

例2是合唱套曲《普希金的花环》当中第二首作品的一部分,这里斯维里多夫将女声分成了两组以及两小节的两位女高音的声部叠入。这里的合唱团配置相当于两支女声合唱团,而且每个女声合唱团都拥有四个声部,在织体上使用柱式和弦,音响很丰满、厚实。在本部合唱套曲当中,除了第二首作品之外,第四首与第十首也都应用到了双合唱队的这种配置形式。

通过上述的两个例子来看,思维里多夫合唱音响的观念是扎根于东征教的那种雄壮、浑厚的音响特点的,正是因为这样的音响特点,所以他的合唱创作以柱式和弦以及再分声部和双合唱队的应用为主要手法,在这样的织体编配手法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东正教合唱风格中厚实、雄壮的音响特点。

四、总结

综合上述三点内容,对于思维里多夫的创作民族化的倾向的方式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在音乐结构的安排上应用到了民间音乐当中“分节歌”的结构处理方式;第二,在合唱歌词的选用上,直接选用俄罗斯著名诗人或民间流传的经典诗歌;第三,在合唱织体编配的手法上体现了东征教的合唱音响厚实、雄壮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曹通一.俄罗斯合唱文化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0:121-124.

[2]欧阳小华.《史诗“纪念叶赛宁”》作品介绍(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02:27-37.

[3]阿·索霍尔姆·比亚利克 ,吕金藻等. 苏联音乐史纲[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9,01:58-70.

[4]向方,李洪梅,袁秀敏等.苏联当代作曲家小传[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01:48-63.

作者简介:丁明飞(1990— ),男,安徽省天长市人,职称:无,学历: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在读,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合唱指挥与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关于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相关思考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我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发展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