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金纳德的一天》的叙事话语分析

2015-07-13刘秀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名作欣赏 2015年33期
关键词:曼氏曼斯菲尔德婚姻生活

⊙刘秀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雷金纳德的一天》的叙事话语分析

⊙刘秀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雷金纳德的一天》是一篇极具叙述特色、却一直以来被中外评论家忽视的佳作。通过多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曼斯菲尔德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主题涵义——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事与主题达到了完美统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雷金纳德的一天》 叙事话语 主题

《雷金纳德的一天》(Mr.Reginald Peacock’s Day)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的一篇婚姻题材的佳作。小说聚焦标题人物雷金纳德,讲述了他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对婚姻生活中男性的自私和虚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像曼氏许多其他婚姻题材的作品一样,这一短篇同样暗示了男女婚姻关系的疏离和隔阂,进而表达了其消极的婚恋观:婚恋阶段的两性关系永远是不融洽、不和谐的①,而其阅读价值则表现在极具魅力的叙事话语。小说中,自由直接引语以及自由间接引语的综合运用,不仅巧妙地刻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并强化了不和谐的婚姻关系这一主题,从而实现了小说的叙事与主题的完美统一。分析这一短篇,无疑可以洞悉曼氏独具的现代短篇小说叙事艺术。

自由间接引语是现代小说最常用的一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它在时态和人称上和间接引语一致,但不带引述句,而是通过叙述者转述人物话语,使读者“能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充分品味人物话语中的荒唐成分以及叙述者的讥讽语气”②。而自由直接引语指“不加提示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其语法特征是去掉引导词和引号,以第一人称讲述……在时间、位置、语气、意识等方面均与人物一致”。③自由直接引语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的风格和语气,更适于表达人物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正如Saralyn R.Daly所说,在《雷金纳德的一天》中,曼氏凭借内心独白这一相对自由的话语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男主人公的自我中心和矫揉造作的性格。④

故事开篇叙述者便通过系列的自由间接引语转述了男主人公雷金纳德对妻子一大早就把他叫醒的内心真实感受(注释为本文作者所加):

(1)要说有什么事最叫他痛恨的,那莫过于早晨她那种把他叫醒的方式了。(2)不消说,她是存心这样的。(3)这是她当天要找碴的一贯做法,他偏不让她知道她这一招得逞了。(4)不过说真个的,叫醒他这么一个神经过敏的人可确实危险哪!(5)往往要好几个钟头他才能恢复过来——真要好几个钟头。⑤

小说开头第一句话就从雷金纳德的视角把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出来,透露出他们之间的不和谐、敌对和仇视。句(2)则是雷金纳德心里对妻子的不满情绪,它不仅勾勒出了雷金纳德自私狭隘的性格,而且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疏离和不可沟通。句(3)是个并列句,前面那个小句是雷金纳德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妻子早上把自己叫醒这件事的解读,他认为这是在“找碴”,不让他好过,显示出他偏执多疑的一面,而后面那个小句则是他的反应,即不让对方的“阴谋”得逞,这番心理上的较量明显透露出他们夫妻之间关系紧张的。而最后两句话则鲜明地表现出来了男主人公的性格,对于妻子的操劳和忙碌,雷金纳德根本就是熟视无睹,而他的一番偏颇的揣测则暗示了其心胸的狭隘。

妻子和往常一样过来叫他起床了。她走后,雷金纳德躺在床上,思绪又翻滚起来,内心继续表达着对妻子的满腹牢骚和对自己婚姻生活的反思:

(1)看来她就是存心不让他过上安生日子——天晓得——她是在否定他作为艺术家的权利,拼命要把他拉下来,拉到她的水平。(2)她这是怎么啦?(3)她到底要什么啊?(4)难道他现在的学生不是他们当初结婚时的三倍吗?现在挣的钱不也是当初的三倍吗?他们置办的家什件件不都是他出的钱吗?眼下不是还开始交付艾德里安进幼儿园的费用了吗?……(5)他几时责怪过她分文不名?(6)一句话也没说过——一点意思都没流露过!(7)其实啊,你一旦娶了个老婆,她就变得贪得无厌了。其实啊,艺术家结婚时再倒霉也没有了;至少是不上四十岁,说什么也结不得婚……

这段引文通过多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运用生动而直观地再现了雷金纳德的意识流动,其中前六句属于自由间接引语,第七句属于自由直接引语。句(1)显示,在雷金纳德看来,妻子把每天早上叫他起床当成了一件乐事,他认为她在以折磨他为乐,这一点再次凸显出他偏执多疑的性格。他认为她这样做是在拉他的后腿。“拉到她的水平”这种表达方式暗示出雷金纳德的自我优越感以及对妻子表现出的轻视的态度。句(2)和句(3)这两个问句表达了雷金纳德对妻子的困惑和不理解。在句(4)这个反问疑问句中,通过并列的四个动词短语,雷金纳德从内心肯定了自己对这个家的贡献,同时也流露出他一种居功自傲的心理以及不满,从而突出揭示了他神经质和爱抱怨的特点。句(5)和句(6)使读者对雷金纳德妻子的社会性别角色有了了解,她是父权制社会下典型的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只能依靠丈夫生活,而碰上这么一个自私虚伪的男人,其婚姻生活的悲剧性可窥见一斑。这里男主人公在心里的自问自答暴露了他对她的轻视,在他心里,她其实就是“分文不名”,而他对她的抱怨和挑剔也是归于这个原因,这里作家反讽性地凸显了雷金纳德的虚伪和自大。最后一句采用的是自由直接引语的方式,叙述语和人物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有力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极端自我中心。前面一个小句流露出雷金纳德对妻子的厌烦之情和对其人格的贬低,后面那个小句则是他对自己婚姻状况的总结,在他看来,自己的婚姻是个失败之举,这里通过他的心声,读者可推测到他们夫妻不幸的婚姻生活。

接下来又有几处曼氏运用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来巧妙地揭示男主人公的性格的。到了吃早餐那一幕,早饭只有两薄片腌肉和一个蛋。雷金纳德和妻子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你不吃腌肉吗?’他问道。‘不吃。我情愿吃个冷的烤苹果。我觉得用不着天天早上吃腌肉。’”紧接着雷金纳德的心理活动又这样被转述了出来:“嘿,难道她言下之意是说他也用不着天天早上吃腌肉,借此埋怨自己不得不为他煎肉吗?”这一个反问句显然是雷金纳德对妻子说的话的误读,他的妻子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大艺术家”丈夫天天早上吃到腌肉,对此雷金纳德非但不感动,反而认为她有不良企图。雷金纳德的心胸狭隘和自私多疑的性格可在此窥见一斑,而他这样的性格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夫妻关系的隔阂。

接下来的叙事则围绕着雷金纳德这一天的工作——给那三个女学生上音乐课展开,而这一部分曼氏主要通过大量直接式的人物话语来淋漓尽致地展现男主人公的性格缺陷,其中穿插着一些自由间接引语。一天的课结束后,雷金纳德受邀陪同那位名叫伊奥妮·费尔的贵妇人去吃了晚餐,而后两人一同坐车前往廷巴克公爵府,在那里,雷金纳德唱了歌,还喝了香槟酒。踉踉跄跄回到那个黑洞洞的家,走进卧室,看着熟睡的妻子,纷杂的意识流动又通过多种话语表达方式的采纳呈现了出来,而小说的主要冲突在此也得以呈现:

(1)他心想,说来真怪,她竟对他这么漠不关心——而且她对他的得意事情和艺术生涯丝毫也不感兴趣。(2)多少女人处在她的地位都情愿舍弃性命。……(3)对,他心里有数。……(4)为什么不承认这点呢?(5)瞧她躺在床上,连睡着了也像个冤家。……(6)难道长此以往都得这样下去吗?他琢磨着,香槟酒还在肚里作祟。(7)唉,只要我们俩是朋友,我现在可以跟她谈多少事啊!谈谈今晚的事,谈谈廷巴克公爵对待我的态度,谈谈人家对我说的话等等,等等。(8)只要我感到她又恢复到当年——我可以对她吐露心迹——如此等等,等等。

这段引文中,第一句显然运用的是间接引语的形式。雷金纳德自认为事业有成,但她对他的一切似乎熟视无睹,更别说支持他、奉承他了,她的“漠不关心”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句话暗示了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接下来的第二句到第五句叙述者接连用了几个自由间接引语来转述雷金纳德的内心所想。其中句(2)继续延续着男主人公对妻子的不解和不满,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比她对他更好,都会更依顺和崇拜他,得不到妻子的赞美和吹捧,他的虚荣心也就无法达到彻底的满足,此句表现了男主人公的自以为是和自我中心倾向。而句(3)和句(4)则分别以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句式进一步肯定了第二句的内容,雷金纳德对自己的判断和魅力坚信不疑,显然他一直在为自己寻找充分的理由,把婚姻不幸的原因一股脑儿归到她身上,自己则完全以一副无辜受害者的形象示人。句(5)暴露了雷金纳德对妻子敌视的态度,描绘出他们夫妻关系不容乐观的现状。句(6)为间接引语的话语表达方式。看着眼前这个冤家对头,雷金纳德心里不禁对这种不令他满意的婚姻生活掂量起来,他的困惑和疑虑恰好表露出他对自己和妻子之间这种冷漠和隔阂的关系的厌烦。最后两句运用的则是典型的自由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表达了雷金纳德的主观愿望。他希望妻子能成为自己的知己,这样他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事向她炫耀一番,可事实是他们是“敌人”,她对他的一切都不关心。雷金纳德这种不现实的愿望暗示了他们夫妻关系的疏离,尤其从最后一句读者能揣测出他们早期的婚姻生活似乎还是幸福的,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感情淡漠了,剩下的只有怀疑、隔阂,甚至对峙了。

像曼氏许多其他作品一样,《雷金纳德的一天》这一短篇看似“无足轻重”,并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忽略,但的确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⑥仅以一天为叙事框架,通过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多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巧妙运用,曼氏成功塑造了雷金纳德——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颇含嘲讽意味地描绘他那种自私虚伪、偏执多疑、爱慕虚荣、不负责任的性格特点的同时,曼氏对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中心主义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对女性的生存悲剧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从而使不和谐的婚姻关系这一主题得以凸显,而曼氏精湛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也尽显无疑。

①⑥赵文兰:《曼斯菲尔德〈鸽子先生和夫人〉的重复叙事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第136页,第140页。

②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页。

③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④[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陈良廷、郑启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页。(以下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故不再另注)

⑤Patrick D.Morrow.Katherine Mansfield’s Fiction.Bowling Green,OH: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1993:62.

作者:刘秀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文化。

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肖邦与曼斯菲尔德:他者身份研究”(14CWXJ65)和聊城大学科研基金项目(32102141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曼氏曼斯菲尔德婚姻生活
江苏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的影响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浅析《毒木圣经》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