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12许建成
许建成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从高考制度、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因此,打造一支卓越教师队伍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构建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引领 高效 夯实 锻造 创新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中小学校能否跨越式发展在于是否有一个具有教育家思想的校级领导班子,教育教学质量能否稳步提高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团队。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站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中小学校有组织性、目的性、针对性地建立卓越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显得十分迫切。从宏观上看卓越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人格风范、精湛的教学艺术、强烈的创新意识、突出的科研能力;从微观上讲是指获得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本文结合多年来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成果与体会。
一、师徒结对,名师引领
近年来,各省市在特级教师培养方面都有一个明确思路:按台阶逐级培养。经过实践由此而逐步形成培养卓越教师的长效机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明了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迸发热爱教育事业的热情,为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夯实根基。纵观各级学校特级教师人数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学校,其所占的比例较大,获得社会认可度高。
师徒结对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无论在哪个时期这种教育模式都传承了一种文化和理念,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延续,对教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使师徒结对、名师引领带来更具活力的培养模式。一方面,扎根于本校。学校采取个人申请与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原则,青年教师可在本校选择一位名师作为自己的成长导师,原则上需选择比自己更高层次的优秀教师,尽量做到学科相同或相近,要考虑到教育科研方法、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等具有共性,特殊情况也可在不同学科选择导师。一位导师应由五名同校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另一方面,辐射于外校。我们倡导每位导师创建网络名师工作室,由挂牌名师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以本校教师成员作为基本力量,对其他区域的教师可通过网络招聘工作室成员的方式,组成不受规模限制的专业团队,建立新时代的师徒关系。在网络名师工作室这个强大的平台中实现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程以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思想交流等共享教育资源,其培养的教师队伍将是高效率、高品质、高水准的团队。
按照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青年教师,实施师徒结对、名师引领、阶梯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逆向成长。学校在每个新学年全校教师大会上给卓越教师师徒结对颁发证书并签订培养协议书,彰显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培养的重视和关怀,形成崇尚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风气,传递正能量。为保证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学校每学年应当划拨一定经费给每位导师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科研经费,对完成上述逆向培养目标的导师还要进行适当奖励。
二、明确目标,跟踪考核
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卓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学校完成师徒结对,建立了工作室团队,再对其采取具体培养措施,落实各项考核指标。要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需完成以下目标:阅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交给导师批阅;完成一项省级课题立项(或结项),并有阶段性成果,三年内主持完成一项省级结项;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三年内必须发表两篇论文;上一节校级公开课,至少提供一节市级公开课或作有一定深度的学术报告;录制两个微课,并上传至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络平台;撰写两篇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听十节课并有详细听课、评课笔记,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参与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命制两份原创试题,并提供命题思路和试题评价;每学期指导学生社团开展至少两次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沙龙活动,每年订阅一份本专业期刊和一份教育科研杂志;听专家学术报告两次;学期初需交个人成长阶段性计划,学期末需交个人成长阶段性总结。
培养对象每学期需上交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考核表,根据完成培养目标的量化指标情况,确定奖励等级,并作为教师评职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对于外校的工作室成员,采取目标管理,每学年末对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对成绩突出的成员可在工作室中开辟专栏给予表彰,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
三、高效课堂,提高质量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场所,是知识传递、情感交流、能力提升的场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平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个性化成才。卓越教师必须是德育的楷模、教学的能手,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卓越教师的培养应以德育为先,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教学能力为重点,在课堂教学目标、策略、方法、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宏观的视野把握教学要素,还要有微观的洞察力驾驭教学活动的每个细节。
为此,我们要求师徒之间每学期随堂互听常态课不少于十节,听完每节课后进行及时评课:谈构思、谈体会、谈反思、撰写听课、评课札记。导师要在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课题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教学反思等环节上对教师给予耐心指导,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学校每学期中期举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竞赛和特级教师示范课活动,在活动中检验教师水平、提升能力。
四、命题竞赛,夯实基础
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业务学习机会。命制原创试题能力不仅是评价教师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卓越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思考教学技巧较多,关注命题方法较少。命题包含在课堂提问、变式练习、课外作业、单元测试等教学活动之中,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以达到教学效果,命题形式包括在课堂内的即时编制和课堂外的精心编制。由此可见,命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命制一份优秀试卷是作为卓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我们对卓越教师开办了命题理论学习专题讲座,通过专家引领、互动研讨,提升命题能力,在每学年寒假举行的命题竞赛活动中,锤炼队伍,在学习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
五、解题竞赛,锻造能力
一位卓越教师一定是一个解题高手。当前,多数教师对教材上的习题解答唯教参是从,对教辅资料上的题目则以详细解答来应对,长此以往,教师的解题能力将退化,思维能力会僵化,并且抑制了教师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卓越教师要有一流的解题能力,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崇高威望,在教师中享有非凡声誉,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教学活动。
要求教师对所有试题必须养成自己独立作答的习惯,对一些试题可以尝试变换条件与结论是否成立,甚至进行必要的引申,并从中发现新结论。这种做法有利于解题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锻造自己的解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提供的优秀解法要及时鼓励表扬,并作为教学反思内容之一。教师从研究试题到命制试题是一种再创造活动的过程。学校在每学年的开学前一周举行解题能力竞赛,初中教师所考内容为当年全国各地中考模拟题,高中教师所考内容则是当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依据教师竞赛成绩进行分学科设置奖项等级,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评先晋级的条件。
六、专家引领,创新理念
在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在大学时代所学知识已远不适应时代要求,教育理论正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正在不断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胜任岗位的工作。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年龄大致在35岁至50岁之间,但由于他们家庭负担过重、教学工作繁忙,除了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教师远程学习之外,便是在夜灯下苦读教育教学书籍,难免收效甚微。
中小学校必须依托高等师范院校雄厚师资力量的优势,为卓越教师的成长开辟新途径,学校每年暑假由校级领导带队率领高三、初三毕业班全体教师赴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全国重点师范院校进行为期一周集中研修,用三年时间作为一个培训周期,使每位教师得到一次充电学习的机会。这种基于教学实践所遇问题来确定培训内容而进行量身打造的高端研修班,对教师成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效果显著。近年来培训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专家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可达到以下三个目标: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以研究角度审视日常工作,激发教师研究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层次;强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考虑,提高教学的质量。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撰写研修学习心得体会,质量高的文章优先在校刊校报上发表,并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以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为突破口,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