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学习成为中小学教学常态
2015-07-12王素珍何芳
王素珍+何芳
摘 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也相应地提出了培养和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可以说从教学实施到考核,对“探究”的要求一以贯之。本文根据调阅2014年高考考生的语文作文答卷100份的相关情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探究学习 语文 作文 高考
自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至今,十多年过去了,探究学习的实施情况如何?广大学者和教师开始进行阶段性总结,视角一般局限于教师。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自己的体验、见闻或思考,为我们从学生视角研究探究的实施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我们从考生的答卷中寻找答案。
一、考生对探究学习的认识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对事物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关于探究学习,他们在答卷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综观答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培养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有考生写道:“探究可以锻炼人的思考能力,鼓励独立思考。中国式的填鸭式的教育历来饱受诟病,原因就在于老师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这种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有点像先哲柏拉图的启发式教育,老师提出一个课题,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寻找资料,自己总结反思得出结论,在这样一种方式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独立思考,释放思维的火花,比老师拼命地灌输知识效果好得多。”有了独立思考,就会有对权威的质疑,思考和质疑是探究的双生子。
2.培养创新能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有学生写道:“探究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只囿于课本,而没有探究的自觉意识,那就不可能有创新。如果你学富五车,但不想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那你只能被称为U盘。”形象生动地将不会思考、创新的人称为U盘,说明了创新于人之重要性,认识不可谓不深刻。同样,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探究学习责任不可谓不重大。
对此考生也深有体会,如一位考生写道:“为探究点赞,赞的是它对我们伟大祖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成为了中国的难题,而探究活动则很好地使学生们的思维不囿于条条框框之中,放飞在广阔的现实世界中,用自己奇特的创造力去改变。而我们每个个体的不同创造相汇聚将会形成一条闪烁着创新光点的时代长河,助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好前行。”这位考生结合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探究对于提高年轻一代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合作与交流
探究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对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位考生写道:“探究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当我们亲手拿着试管,点燃酒精灯,混合各种神奇的试剂,一遍遍搅拌、加热、等待……才能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表达与交流研究成果是探究学习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此考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有考生写道:“探究可以促进合作,加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在交流中,各种见解才能交汇,探究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探究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学会了如何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二、考生笔下探究学习现状
探究学习的作用如此之大,同学们的期盼如此之高。实施现状如何?让我们从考生的字里行间寻找真实的答案。
1.探究学习的理念师生皆知
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课本中探究学习内容的安排,关于探究学习的理念,广大中学生还是很熟悉的。同时,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作用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期盼探究学习的全面开展,为探究学习的开展而欢欣鼓舞。例如,有考生写道:“近年来,众多学校推出课改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课改浪潮,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和探究,在课内外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的确,改革的浪潮给同学们带来一股新鲜劲儿,推动同学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2.探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流于形式
尽管教育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素质教育,尽管学生对探究学习充满无限期待,但具体实施却流于形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主观观念上的不重视,甚至是无视,有考生直接写道:“探究学习去哪儿了?当课本中的探究学习被直接忽视,当校实验室禁止入内,当学生被淹没在茫茫题海中,探究学习已流于一种形式。”
在考生笔下,课本中出现“探究学习”这几个字眼的频率很高,但探究实验要么变成了笔记式实验,要么直接变成了“实验题”;实验室中的器材总是缺斤少两,甚至干脆禁止学生入内;做课题成了放PPT,图书馆的书更是少得可怜。考生们的文笔犀利、辛辣,笔端充满了对探究学习现状的讽刺和无奈。因此,有考生发出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适合描述中国特色的‘探究,与‘素质教育一样,探究虽云乐,终归要填鸭。真正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仍任重而道远!”
三、探究流于形式的危害
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百害而无一利。考生对此有非常犀利的批判:“纸上谈兵式的刻板教育,缘木求鱼式的死板做法,无法产生饱含热忱、满怀兴趣的求知者,无法培育出勤于思索、乐于实践的躬行者。而与此同时,所带来的副产品,是学生思维的惰性化、精神的空壳化。一条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复有牛顿为一个苹果引发的思索。”对个人如此,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更无法计算。有位考生写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没有实战性的演练,没有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能,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中国创建创新性国家仍是‘道阻且长。”
四、探究流于形式的原因
探究学习普遍流于形式,考生在描写现状、分析其危害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探索其中的原因。
1.“分数至上”的评判标准
虽然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学校和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到了高中,更是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当中。对此,考生深有体会。有考生写道:“一旦分数支配一切,学校分明就是一座超负荷运转的高考工厂。高考不考的统统不学,老师、同学一切都围绕分数运作。”“探究流于形式的背后,是人们对学生能力评判标准的错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分数似乎已经成为了评判学习能力和学生优困的唯一标准……”
2.功利主义观念盛行
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分数至上,其深层次原因是功利主义观念的盛行。因此,考生笔下的这类现象比比皆是。“探究流于形式主义有功利主义从中作祟,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可以为学生高考助力的。但学校和学生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对眼前利益不忍割舍,对长远利益又视而不见,探究活动多被全盘否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目标,忽视了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潜能。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探究失去了最核心的元素,那就是学生本身。”
五、留给我们的思考
2014年高考渐行渐远,考生们带着“探究学习”缺失的遗憾,心存梦想走向自己的未来。但考卷上的笔迹还历历在目,时刻提醒我们——探究学习是该到了真正落实的时候了,探究学习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一种常态。
1.健全考试评价制度
考生对探究学习的期盼也是教育界的共识。让探究学习成为一种常态,首先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打破了原有的“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其中,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等成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将有利于促进中学“探究学习”的实施和开展。2014年9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探究学习保驾护航。
2.主体的具体落实
再好的制度只有具体落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作为落实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要为探究学习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软件上,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倡导探究式教学,不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教师的业绩。在硬件上,要完善相关设备,一是设置充足的实验室,备齐实验器材,并定期开放,供有探究需要的学生使用;二是设置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全面开放,满足教师和学生借阅书籍的需要。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在评价时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掩卷沉思,深刻反省,反观现实,让2014届考生们欣慰的是政府、学校、教师正在行动,保护学生的探究权利和需求,努力让中小学的探究学习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常态。
参考文献:
[1]刘树仁.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