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维度及考核
2015-07-12王燕丽
王燕丽
摘 要: 教育、管理、服务是高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三大基本职能,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他们的服务职能逐渐凸显,更应转变学生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本文对高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服务观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服务维度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维度的服务内容进行了归纳,还从考核内容、考核主体、考核原则三个方面探讨了服务能力的考核办法,为高师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辅导员 服务 维度 考核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能为教育、管理和服务。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所以服务学生便成为辅导员、班主任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建立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辅导员、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作为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完善服务制度、构建服务平台,注重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并以此促进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一、高师辅导员、班主任服务观现状
1.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辅导员都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伴随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且需要向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收入已成了高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既然学生已成为了高等教育消费者,那么高校就是服务者。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主体地位仍然占据了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辅导员、班主任们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只听从上级的安排,仅有22.84%的被调查者表示高师辅导员、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这反映了实际工作中的高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意见听取较少,仅依靠各种规章制度、行政职权来管理学生,责任意识不强。因此,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应该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从管理者身份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理念,积极为广大同学服务,才能赢得同学们的拥护和爱戴。
2.服务手段单一
经过调查可知,当前大部分高师辅导员、班主任采用的是强制管理法,而其他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用较少,这反映了辅导员、班主任的服务手段较为单一。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上仍倾向管人而非管事,在工作中多采取约束、控制、规范的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利益及需要的关心,不能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即使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也是一种高高在上以行政管理为手段的“服务”,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心,真正的师生关系的平等。
3.大学生的满意度偏低
经过调查,仅有17.81%的被调查者表示服务效果很好,而认为辅导员、班主任服务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居然达到了44.18%。追根溯源,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的服务意识淡薄及服务手段单一,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往往处于对立面,在学生普遍认知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校派来“管”他们的,师生间建起了一道高高的心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学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班主任谈心,班级管理也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拥护,班集体缺乏凝聚力。因此,在辅导员、班主任的三大职能中,服务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秩序管理。
二、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服务维度
1.为学生服务
辅导员、班主任既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思想指引者和心理疏导者,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帮助与指导。当代大学生因受外界环境影响,在思想上、心理上都日渐复杂化并变化较快。一方面网络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交流空间都处于空前的开放状态,造成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不稳定。另一方面,日渐增强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增多。再一方面,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困学生心理上形成自卑感,大学生的虚荣心普遍增强,不少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师学生接受的是专科层次教育,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往往文化课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参与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心理素质较差,就业能力较低,政治觉悟不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缺失或扭曲。这就要求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并重,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关爱,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意义,促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辅导员、班主任为学生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学生的引路人。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极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所以,辅导员、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要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做人准则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和理想,较好地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
二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做学生的指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辅导员、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纪校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征求学生的建设意见,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其次,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用校纪班规去管理学生,用热情细心的态度去服务学生。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再次,高校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要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切实做好学生的指导员,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浓厚学生的学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是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做学生的服务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学生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较差,不能适应高校的生活,辅导员要给他们以生活上的服务。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所以导致在大学中贫困生问题长期存在。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因此高师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绝不可有粗心和偏袒之心。一方面,要向学生认真宣传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让学生知晓政策的条款及申报的要求,另外在学生困难补助金、勤工助学机会等方面,尽量向这些贫困生倾斜;另一方面要坚定学生的信念,困难不可怕,消除个别同学的自卑感,增强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服务。
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知心人。帮助大一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新生入校后,既有对新校园新环境的陌生感,又有对新生活的期许,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时,他们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没了月考、周考,学生学习的动力缺失,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迷茫,指导学生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去。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开展好入学教育,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详细解答。针对大二学生,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入学时心理健康普查发现的“问题学生”注意跟踪,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另外,在平时工作中注意观察,对其他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大三学生,应该关注他们因考证、就业等引起的心理焦虑,尤其要关注就业困难和家庭贫困的学生,避免他们因就业难、创业难而造成的心理问题,要与学生勤谈心,做学生的知心人。
五是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做学生的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入学时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毕业后工作有基本的设想,为在校的学习寻求动力,也使在校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鼓励学生到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支教,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多种技能,适应社会就业、创业需求,多渠道实现顺利就业、创业。辅导员、班主任应该举办多种类型的座谈会以增加学生各方面的社交技巧,主动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做好学生的咨询师,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2.为学校服务
辅导员、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是传递信息的中介,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准备地将学校、院系的各项政策措施、各项工作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学校的各项政策措施可以顺利实施,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
安全稳定的校园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学校稳定,是辅导员、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国内外政治因素、校内外治安安全等出现的问题、学生日常纠纷等等都可能造成学校的不稳定。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排查学生中不稳定因素,及时开展针对性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救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维护学生稳定,维护学校稳定。学校要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要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整合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便于辅导员、班主任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关心服务好学生。
3.为社会服务
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辅导员应勤于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为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做出贡献,也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增添力量。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前奏,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沃土,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间接的社会经验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推荐学生校外勤工俭学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建设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为企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大学生也是国家、省市大型活动服务项目志愿者的主要参与者,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社会实践能力。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者的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国家、省市实施的各项支教工作。鼓励学生到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进行教育实习或就业,为我国教育资源均衡贡献力量,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做出贡献。
三、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服务能力考核办法
辅导员、班主任的服务能力考核是高师辅导员考核机制中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可以有效增强辅导员、班主任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果。辅导员、班主任的服务能力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内容
一是为学生服务能力的考核。主要从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学习生活的服务、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心理健康的辅导、创业就业的服务这五方面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考核。二是为学校服务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班级的日常管理情况,班级的班风、学风情况,学生稳定情况,学生的成长成才情况。三是为社会服务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班级的实习就业情况,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
2.考核主体
一是学生评价。学生是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对于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实效,学生最有说话权,因此,学生应作为最重要的考核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自我评价。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全面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寻找工作特点和亮点,促进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经验总结,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同事评价。辅导员、班主任之间进行互评,既扩大了考核主体的范围,使得评价信息更全面,考核更客观,也能促进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彼此了解,互相交流。四是系部考核。系部是辅导员、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单位,应该由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等组成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小组,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考核,主要考查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效果,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听取辅导员所负责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意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五是学校考核。学校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对辅导员进行一年一度的量化评价,量化指标既包括学生培养质量、班级管理、学生维稳、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硬性指标,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创新等方面。
3.考核原则
一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主体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考核评价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隐瞒、不偏袒,让辅导员、班主任能从考核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为今后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二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的考核,较难进行量化,以采用定性方法进行评价为主;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创新能力的考核,则以定量考核为主。
4.考核量化指标
为了实现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服务能力考核的指标化,可以具体量化指标,以指导高师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服务能力做出公平、真实的评价。通过考核打分,总分在85以上的为优,总分在75~84的为良,总分在65~74的为合格,65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对于考评结果不合格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服务能力。
四、结论
高师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队伍中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辅导员、班主任要强化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漆小萍,王燕芳.高校辅导员的三大工作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8.
[4]白振飞.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个关系[J].教学与管理,2007.
[5]高祥阳.把握高校辅导员多重定位[N].光明日报,2006,10,11.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维度及考核办法研究》(项目编号:JY1133)研究成果之三。◆(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