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
2015-07-09张京亚
摘 要:21世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介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金融业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金融当局的应对措施。作者认为作为金融创新之一的互联网金融,对經济的促进作用应予肯定,但其应该置于金融监管之下,也许可以探讨建立全球性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金融监管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得以问世。例如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在线金融理财等等。互联网金融具备适应“大数据”条件下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提供全新的理财方式,具有资金配置成本低、效率高和支付快捷等优势。目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传统金融之外非常重要的金融模式。作为金融创新已经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银行多年经营所积累的优势和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金融当局应该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自第三方支付公司诞生起,第三方支付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市场相继涌现出一些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既有侧重个人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电子支付,又有专注具体行业的易宝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第三方支付存在于金融产业的各个环节。数据显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总金额从2008年的2356亿元急剧增至2012年的3.80万亿元,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同比增长46.8%,整体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2.互联网理财产品竞争激烈。2013年6月份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余额宝”作为一种创新的理财产品,不仅具有高收益、高流动性、支持购物支付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借用了淘宝的支付平台,因此自上线以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青睐。这种理财神器迅速扩散,网络公司纷纷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宝宝类”产品,如中国平安的壹钱包、苏宁的零钱宝、腾讯的理财通等,成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金融业从混业经营进入到跨界经营的新阶段。
3.“余额宝”发展态势迅猛。从整理汇总数据来看,网民理财产品中,绝大多数人选择余额宝,占比达到了58.6%。网民选择余额宝的原因在于:门槛低,一元即可进行理财;投资渠道方便,利用支付宝即可存入余额宝;收益高于银行利率;可以随时存取,不影响资金使用;投资流程简单可操作,且网民绝大多数都拥有支付宝,有购物习惯;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信耐度高,风险抵御能力强。正是基于此类优点,余额宝在未到一年的时间内拥有了数千万的用户数。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1.传统金融业务受到挑战。商业银行一直处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控制着绝大部分金融业务和渠道,并且长期享受着政策和体制的红利,使得其在金融市场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随着互联网技术融入金融行业,一批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对银行业发起猛烈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正在被逐步侵蚀。
2.金融中介角色被弱化。商业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载体和媒介,在金融市场扮演着信用中介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下,这一金融中介角色已经开始逐步弱化。
3.跨越式发展,使得金融风险监管难度陡增。从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到P2P、众筹模式的风生水起,再到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业的主动融合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对传统金融监管理念发起了新的挑战。
三、当前中国金融当局的应对措施
1.要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充分借鉴英美的成功经验。
2.整合金融监管部门,成立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为了改变目前各自为政、协调性差的被动局面,有必要整合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相对独立的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统筹规划和监管。
3.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银行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过渡产品,新一代金融客户服务的主流方式还没诞生。在战略导向上,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调整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掘金大数据,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同时严控风险,争取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金融门户。
此外,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及无国界性,各国金融当局应该就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加强研究、合作与沟通,也许可以探讨建立全球性的监管框架。
参考文献:
[1]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01).2-4.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作者简介:张京亚(1990-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学生,金融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