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层次
2015-07-07史东良
史东良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师德修养;内涵提升;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7-2
一、学道,勤能补拙
做一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年轻教师的目标。本人刚踏上工作岗位,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全班五十多位学生时,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无论是教学业务还是教学心理都不成熟,更谈不上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如何才能快速适应和胜任教学任务呢?正当本人愁闷与苦恼之时,学校传来了好消息,教务处推出了“拜师结队”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拜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对于本人来说,算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首先做到“先听后上”“先学后教”。在每次上课前,先学习教参、教材;备课时,除了备教学内容外,还把链接内容、板书的内容与格式一一写在备课本上。不仅如此,上课前还先听老教师的课,然后把上课内容自己复述一遍,才走进课堂为同学们上课。每次上完课,总觉得自己没有老教师讲得清楚、透彻,于是把自己上课的体会、感受记录下来。批作业时,自己除了把作业先做一遍,还探索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然后归纳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便以后碰到这类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在业余时间,除了向老教师请教上课的技巧与艺术外,本人还经常去图书室借阅数学杂志,如《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等,这时阅读杂志的主要目的是看杂志上数学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在备课本之外,还需准备一本摘录本,摘录下杂志上的好题目和新颖题型题等。
二、求道,学无止境
能胜任初中数学循环教学的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中学高级教师和市级优秀骨干教师的梦想和追求呢?关键还是在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教学能力的提升。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和超越教材是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更高要求。在这个阶段,青年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如:《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学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理论部分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其次,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本人在这个阶段主持和参与了镇江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帮助初中生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的研究》和《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在教材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本人积极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如:《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表在《中学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表在《新课程研究》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你会发现教学研究有着更加广阔空间: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的研究,无论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还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探索的问题。
三、悟道,精益求精
参加培训是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12年暑期,本人刚刚参加了镇江市第七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又非常有幸成为“丹阳市首届名师班”学员。在骨干教师和名师班的培训期间,让我聆听到专家、大师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其中影响深刻的有:北京师范大学陈锁明教授的“教育冰山图”,教育理念是从鱼到渔再到欲的提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教学从知识到方法的提升;而从“渔”到“欲”是指从对知识的理解到对真善美的追求的过程,同时也把教学提升到教育的层次,让我理解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解读先天差异》,从教学内容最大化VS掌握人数最多化中寻找平衡点,结合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华应龙特级教师的《课堂因容错而精彩》,从“课改”到“课感”悟得“容错课堂、育人本真”是课堂教育策略与艺术。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秀英的《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感悟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的育人思想和方法。原北京大学校长顾明远教授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必将推动教育的变改与发展。“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1.相信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2.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想法,3.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和学生沟通,4.尊重学生人格,突出生命教育,5.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知识等五个方面是成为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本人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现代化、专业化的教师,必须要有思想,有追求,有师德,更要有智慧。曾国藩说过: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只有有这样胸怀的教师,才可能成为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老师,才可能成为教育的名师、大师。
四、论道,以人为本
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除了给学生一个高分,还给了他什么呢?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首先还是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无论是怎样的课堂,也无论课堂有多么精彩,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会教。教会了吗?学生通过学习有没有达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是部分学生掌握还是大部分学生掌握,可能达到全部学生都掌握的境界吗?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会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总坐在课堂里,总有走出教室踏上社会时候,知识和能力也不可能都从课堂上获得,那学生会学了吗?所以,课堂必须是有生命力的课堂。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而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是知识、思想、情感交流集结地,而不单纯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而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场。因此,从学校教育来说,其真正目标是培养学生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另一层面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个阳光的心境。教育学生忘记过去,着重现在,展望未来站到生活的最高处;教育学生理解到成功不能显赫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站到生命的最高处;教育学生修炼到足以包容生活之不缺,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站到精神的最高处;教育学生做到以宽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站到了灵魂的最高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五、传道,修德育人
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以人为本”包含着教师和学生,也包含学校和社会,教师只有修德才能育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宗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都是教育家的良好师德和优秀人格品格体现。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充分说明了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又告诫我们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时常以别人为镜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尤其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需要有渊博知识和高尚品德,而且需要有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教育的三个层次:“解惑”传授学生知识,解决知识疑惑,是学生可敬的老师;“授业”传授学生技能,解决生活困惑,是学生可亲的师傅;“传道”影响学生思想,改变学生命运,是学生可爱的恩师。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除了要有渊博知识和高尚品德外,还需要具备三颗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教师的爱心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教师的耐心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生命意义负责。爱心是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耐心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梯子;责任心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教师只有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