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2015-07-07谭丽丽

关键词:创新精神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谭丽丽

摘要:美术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保证生活是学生创造的源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激发灵感。小学美术课堂要让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兴趣、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教师讲解示范点,学生实践创新完成目标,重视展示评价和拓展延伸,开发学生创新精神,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35-2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任务中,“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

在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感染力、渗透力,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深刻而又具体的作用难以取代。小学生美术学习的思维特点、实践性和物化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挖掘美术教材中创造精神的有效因素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

1.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所谓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其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包括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等”。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2.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有一首题画诗写道:“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和语言讲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也说出了美术实践智能型操作的特点。美术学习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时间、方式和成果鉴定等方面,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靠保证。

3.美术学习观察、描绘、加工、创造所需的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和社会。高山大川等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类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智慧结晶;美好的社会万千物质更是人类科学思维和艺术构想的产物。美术学习所接触的内容无不与汲取大自然造物的营养和人类的创新精神、创造实践有关,因此美术学习即使对中小学生抑或是学前儿童,也是一种程度不等的接受人类创新精神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

4.美术学习具有使知识技能物化性特点,也就是说美术学习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质产品——美术作品。因此美术学习离不开工具和材料。美术材料的广泛性决定了美术造型手段的多样性。为了处理那些形形色色的材料,包括专用的正规的美术材料,和那些被“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中的多种多样的材料,就要用上数不胜数的造型手段。发现新材料、处理与运用材料、使用工具(包括自制工具和发现替代工具)和艺术造型,离开创造、创新和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

仅从以上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由中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美术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时间、教学物质材料、学习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方面面,保证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二、探寻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由于受学习空间和上课时间的限制,他们的习作不可能臻于完美和成熟。因此,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应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更不能因此看不起他们的创作活动。

2.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能以社会价值去衡量和要求他们的创造,产生“这也叫创造?”、“这是什么创新?”之类的怀疑,从而造成教学中把握失度,使师生双方都失去发展创造力的信心。

3.美术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教师常向学生提出美术创作要求:作业不要“雷同”。但结果往往难如人意,作品大同小异是常见现象。教师为此而苦恼,以为方法不当或启发不力。其实,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创作,其可能具有的新颖性是主要的,即从他们自身的纵向比较中,他们的作品的确有了“新意”。如某生过去在画背景时只想到画上太阳,而这次有了变化:背景中出现了树林,校园,或是一群小鸟……同别人比较,可能没有什

么特别,但对于他自己而言却已是有新意的作品。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多留心学生个体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及时予以鼓励和表彰,以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实施美术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1.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如:在《变脸的太阳》一课中,教师由一个开心的笑脸变成太阳,再由笑脸的太阳变成哭脸的太阳的小魔术导入。

2.小组探究,交流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在教学中,我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等方法。在教学《海洋馆》一课时,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份废旧物品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废旧物品以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制作海中生物的方法,把设计用画笔画出来,小组交流后在班中交流展示。

3.欣赏观察,拓展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在《汽车的联想》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创作出更有创意的汽车,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奇特的汽车作品图片,并让他们欣赏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动物、食物、生活用品等等都可以变身成为汽车,使学生联想到更多的事物,知道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我们联想的引发物,从而激发学生联想的兴趣和培养联想习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4.改变评价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制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评价标准,更新评价观念。例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造力不与智力正相关,但一定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正相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保证生活是学生创造的源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激发灵感。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2]李新云.浅谈小学美术的创新性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

[3]付槟桀.浅谈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特点与教学方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

[4]钟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08).

[5]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04).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