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激趣方法
2015-07-04齐传干
■齐传干
地理课堂教学激趣方法
■齐传干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有时是与生俱来的,但更多的时候,则要靠后天来激发。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地理学科涵盖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内容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动物、行政区划、产业布局、人口、民族、资源、城市、交通等。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将这些复杂的内容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习专心致志,精钻深挖,情趣无穷。因此,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情境,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地理导语激趣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学生展开新学习的媒介,它有“导读之语”的含义。在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唤醒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述故事等方法创造一个与新课相关且充满新奇的悬念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教师可这样激趣: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拿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截止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一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中年人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要学习“时区与日界线”的有关知识了。这样的导语,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去探求新知。又如,在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导语设计:我们的家园——地球,绚丽多彩,可人们对其内部结构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尽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下地无门”。那么,我们将用什么方法去探寻地球内部结构呢?结果又如何?这样创设悬念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二、贴近生活激趣
越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越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会产生较强烈的感受,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的地理知识”,是这次课程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理念之一。地理涉猎知识面广、容量大,且很多是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性认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降水形成过程是一个教学难点,空气中的水汽是怎样凝结成小水滴并降落到地面的呢?教师可以用电水壶做实验,打开刚刚烧开的电水壶的壶盖,然后将一个玻璃片放在不远的上方,就可以看到“水滴”;再如,在冬天,人们在室内向窗户上的玻璃哈气,可以看到水珠从玻璃上滴落;又如,热力环流是因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它的理解是学习“风的形成”“大气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知识的关键和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家的厨房作为实验室,在无风的情况下,分别在做饭和做饭半小时后,观察厨房窗口(或厨房门口)在垂直方向上气流流向的变化(气流流向的变化可由燃烧蜡烛的火焰的偏向或点燃的香所冒出烟的偏向来判断);再如,学习“城市区位”时,学习了区位知识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分析自己家乡武汉的区位条件,理解九省通衢的地理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收集、思考、质疑、探究、解释、发现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地理情境激趣
杜威曾提出把儿童的本能和兴趣作为教育的起点,主张使学习过程成为在一定情境中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相互合作的过程,从而实现经验的不断的改造和重组。
情境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地理情境,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例如,讲授“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教师先绘出四川盆地地势,阐明北面秦巴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作用之后,可联系愚公移山的寓言,让学生讨论假设愚公把秦巴山地移走,四川盆地冬季的气候状况又会怎样?再如,学习“海洋资源”时,教师适时地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引入,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处理,为学生创设了“愤悱”的情境,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地理表象激趣
地理表象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形象的再现。地理表象越鲜明、完整、稳定,对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记忆就越深刻。而完整的地理表象,常常是综合过去的多次感知、经过大恼的加工、概括形成记忆表象。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事象是无法搬到课堂上来的,也无法逐一被学生亲自感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概念,将抽象或无法亲自感知的地理事象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呈现到大脑中,这将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形成地理表象方法很多,大概有五种。一是验证地理表象。地理实验包括真实实验、模拟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例如,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大气环流的基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实验用材,碎纸屑若干、火机、铁板。步骤:①在安全的开阔平坝,放置铁板,在铁板上点燃纸屑。②同学们注意观察燃烧火焰及纸片、灰烬在空气中流动方向:只见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下沉,然后又流向火堆。实验的结果: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在中学地理中还有很多可以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的地理事象,比如验证全球气温变化规律、验证水污染的危害、验证废旧电池的毒害、水土保持实验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二是“制作”地理表象。在地里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制作等高线、背斜向斜模型、地球仪模型、地图绘制等,还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把遥远的地理景观、地理问题“拉”到学生面前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地理事物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三是积累地理表象。如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参观、课外活动等。四是观察地理表象。充分利用地理直观教具,如地图、景观图、插图、模型等经常地、仔细地观看,发现问题,加深印象。五是想象地理表象。通过词语的生动描述,将抽象的地理事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想象地理表象。
五、美文诗词激趣
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这些可以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使教师们有机会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提供缤纷地理之美,领悟地球的奥秘,探索未知的宇宙,激发地理学习热情,感悟生活的道理。地理美育也是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之一。例如《美丽中国》通过独特的视角、细小的切口真实地展现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飞禽走兽、中国的山川美景、晨曦中的漓江等自然美,有历史古迹、地域风情、人造梯田、繁华都市、福建的土楼、美丽茶园等人文美,也呈现出沿海渔民与天鹅共生、藏族人民保护黑颈鹤等和谐美。地理之美,真可谓无处不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环境,古人也不例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对地理事象的描写。它们凝聚着前人对某些地理事物的观察、体验和认识,是前人智慧的积累和结晶,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例如,向学生传授“水循环”知识后,可让其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诗句是否科学;又如,在学习降水知识后,向学生提问“东边日出西边雨”按成因属于什么雨等;再如,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山地垂直差异”时,教师可以引用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诗句的引证,既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生动的地理表象,激发兴趣,又能达到启迪思维、感悟古人的智慧。除了美文诗词激趣外,歌赋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堂激趣的方法很多,但任何方法必须是创设激发兴趣的地理情境,让知识情感化,用激情与地理之美感染学生心灵。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地理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武汉市旭光学校)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