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以故事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为例
2015-07-0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舒 丹
故事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以故事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为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舒丹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的纽带。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能使幼儿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好的提问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它所使用的优美的语言、塑造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充满趣味的故事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那么,我们在故事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呢?
教师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根据故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
一、吃透教材,找准教材的“问题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有意义的互动、交流获得新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时一定要找准教材的“问题点”。《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讲的是主人公塔比莎的一颗牙齿松了后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它掉下来的故事:跳舞、请乌龟帮忙用绳子拉、用捕蝇草套、在蹦床上蹦高,甚至把使劲嚼过的泡泡糖粘在牙齿上,能想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她的牙齿就是不掉下来。换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这个故事非常契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了调动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老师把故事的问题点放在“观察力”的培养上,由此设计问题:“塔比莎在干什么呀?她为什么不高兴呢?你们能说说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吗?”教师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塔比莎不高兴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很快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随后教师的一个设疑性提问又把孩子带入一个很有悬念的境界,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来:“塔比莎和这颗超级顽固的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明确目标,突破教学的“难点”,层层深入推进活动开展
所谓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指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线索,是对幼儿教育价值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最有挑战性的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的是认知性的问题在前、理解性的问题在其次、创造性的问题在后的原则,也就是一步步提高幼儿认知层次的原则。换牙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是已有经验,所以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换牙的经历吗?牙松了以后心情是怎样的?”熟悉的经历通过问题的牵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思维的空间,兴致勃勃地开始回忆自己牙松时的心情,推己及人,从中体会塔比莎当时的心情。故事活动就这样在幼儿的回忆讲述中不知不觉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了解对象,确定问题的“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筹划课堂提问时抓住活动内容的整体要求,使提出的问题按照难易级别递升。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以便使问题能和幼儿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老师还要了解活动的参与者,要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到因人施教,照顾不同层次认知水平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在发现塔比莎牙松了之后,老师便问:“猜猜看塔比莎会用什么方法让她的牙齿掉下来呢?”这个开放性的提问在这里出现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想,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图片进行联想或自己发挥想象,这个问题能让各个能力层次的幼儿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想出各种有可能让塔比莎的牙掉下来的方法。
四、把握时机,抓住活动的“生成”,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时期,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强,因此,回答问题的角度也非常的奇特,答案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抓住活动的意外生成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活动能有序开展,让不同认知层次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例如,在塔比莎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让自己的牙齿掉下来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主动站起来说:“老师,塔比莎为什么不去医院找牙医呢?牙医可以帮助她把牙齿拔下来呀。”这个孩子的疑问说明孩子有到医院拔牙的经验,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再次抛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有没有小朋友到医院去看过牙医?一般什么情况才到医院去看牙医呢?”通过幼儿间的问与答,使他们逐渐了解了有关换牙护齿的知识。
总而言之,“学贵生疑,教贵激疑”,有疑才有思考,有疑才容易理解。教师要想组织好活动,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孩子在不同程度得到提升,在设计教案时就应找准教材的“问题点”,明确教学的“难点”,确定问题的“层次”,抓住活动的“生成”,使故事教学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