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情境下小学语文《捉迷藏》教学反思
2015-07-04何春艳
■何春艳
小班化情境下小学语文《捉迷藏》教学反思
■何春艳
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地处六渡桥商业繁华地段,因老城区改造造成学生锐减,班级人数急剧下降,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挑战。在江汉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借助国家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契机,2011年我校开展了小班化实验研究工作,先行在一年级开展试点。经过四年的实验,现在已在全校四个年段中铺开,并结合我校生源特点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基于小班化教学情景的“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板块、六个环节。三个板块是:①课前异质分组;②课中动态分层互动;③课后多元促评,小组优化。“六个环节”是:①明确分工;②设置分层学习任务单;③自主学习,小组互动;④交流反馈,组内互评;⑤分层作业,个性评讲;⑥分层测试,小组重组。作为小班化实验的教师,我想结合个人的体会和《捉迷藏》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革命性变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明确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以后,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课程设计时更多的考虑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也就是“先考虑孩子再设计教学”,不再是“设计好教学再安排孩子”。二是以往考虑更多的是,教师如何上好这节课,出现什么问题多认为是孩子没有“配合”好,而现在更在意的是孩子如何上好这节课,是老师如何“配合”孩子们,让他们学得更好、更快乐。“孩子的学重于老师的教”。观念有所改变后,教学行为自然也会随之而改变。
二、运用教学模式,践行小班化教学理念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学习不能只是关注共同探讨、一起学习,需要通过课前的异质分组、课中的小组成员任务分配、课后小组自由重组多个环节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照顾每一层面的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目的。如在《捉迷藏》教学中,课前已针对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了A、B、C三个层次的排列(A类为优秀,B类为中等,C类为学困生),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散到每组按学生数排列数字顺序组成合作小组,每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内都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按教师明确的要求有序地开展合作学习。如教学《捉迷藏》认读生字宝宝预习反馈环节时,我要求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由组长选择反馈方式完成学习,在此可开展组内开火车读,组长帮助;BC类学生结伴读易错字,组长帮助;C类学生读,B类学生帮助等多种形式的认读。一节课时间有限,老师无法了解所有孩子对生字的认读的情况,由合作组长代替老师来完成这个工作,事半功倍。再如标识自然段的预习反馈时也是如此,都是以最便于各小组掌握知识、开展适合本组合作形式为出发点的。课后小组的自由组合可依据学生的家庭地址、个人交往、兴趣等因素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学习要求。合作者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同学或玩伴,一切以轻松完成学习为出发点。如《捉迷藏》课后玩捉迷藏的游戏,就没有规定合作的对象和人数,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2.任务单的内容设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在相同的课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最大挑战。我通过三张学习单落实我校的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使每位学生各有所获。如在教学《捉迷藏》中,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反馈单都设计了两种星号的题目,一颗星的题目浅显易做,是为c类学生量身定做的,二颗星的题目有一定难度,A类学生可独立完成,B类学生需合作后完成,C类学生需帮助完成。课中学习单的一颗星题是把学习的生字按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进行分类,通过做游戏围绕此内容开展学习,所以对C类学生来说已没有多大难度,能较好完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二颗星题是一道填写量词的开放题,对于C类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采用由A类学生引导B类学生、B类学生帮助C类学生的合作互助方式学习,此题就让A、B类学生得到知识的拓展。
3.关注每个学生,自然形成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就是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通过课座椅的个性化摆放可空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自由地通过游戏、情景构建、成果展示等进行互动交流,在参与不同的活动中形成知识的构建。如《捉迷藏》的教学开始由三条谜语引出三个可爱的小动物,既让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们的特点,自己还可以学做它们的样子呢!多好玩呀!孩子们还和小动物打招呼呢!既学了“青”“你”“你们”,还被老师夸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呢!特别是在八个生字的教学环节,每个孩子都很喜欢。我首先把这八个字宝宝藏起来,请八个平时认读好些的同学上台找出来读,台下的同学判断,之后老师再评价,台上学生最后全班带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着台上的同学,对台下的同学比较忽视。怎样让台下的同学也成为主角呢?于是我就让台下的同学来一个抢读游戏。其实,这个游戏完成了我对孩子们的一个检查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乐得不得了,他们都不需要我了,我也落得个“轻松”。到了后面读第一自然段时,我们也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完成的,每个大组都要读书回答老师提的问题,而且问题都不一样。这样,他们就会认真地听,既培养了孩子们认真听的好习惯,又让孩子们领会了其中的意思。后面还观看了三个“小动物”的“情景表演”——“见面”,十分有趣。再如,找生字宝宝读并把它们送回家这一系列环节,我请2号同学和两个1号同学上台,目的是让他们通过活动来教大家如何将字宝宝送回家的,送错家的孩子们还可以再送一次。在这样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错了的孩子也不会因为错而感到难堪了,他们会很乐意地再送一次。后面词条教学的环节也体现了这一点,先读好短词语,再读长词语。这样的层次教学,既保障了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对他们而言又多了一份挑战,也就多了一份热情,对于班上平时特爱随便插嘴特好动的一个孩子,上课时我见他有点改变,特意表扬了他,为了他我当时还新增了一个小环节来满足他好说的心理。还有两个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很多音发不准。当时,我把话筒拿到他跟前请他读,并表扬他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拉近了师生距离,教师眼中时刻关注学生,学生眼中老师只是合作学习伙伴,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加浓厚,真正做到通过体验、实践掌握知识。
三、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
1.班变小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
参与小班化实验工作后才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不减反增,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都不能按照大班的教学方式开展,相当于是课堂环节的重新构建。在此过程中常常感觉到心中思绪万千不知如何践行,教师是实验的核心,要想更好地体现小班化教育,还需要我在实验的路上边做边学,不断提升。
2.怎样小组合作才最有效
运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时,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怎样的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才能达成目标,体现发展是常常困惑着我的和需要探索的。
在小班化探索中,虽然只是很粗浅的尝试,但是真切感受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气息:同伴的竞争催人奋进,难题的挑战让人兴奋,逾越障碍时的愉悦使人怦然,不断跳跃的思维无法停滞……这才是真实的课堂!它是深邃的、温暖的、丰富的;师生亲密无间,相互熏陶,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片花瓣绽放迷人的芬芳,这是我们每个参与小班化实验老师最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