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善指导 举一反三出高效
——习作教学要善于指导
2015-07-04肖钰明
■肖钰明
点石成金善指导举一反三出高效
——习作教学要善于指导
■肖钰明
新课程实施以来,九年义务教育第二、第三学段由“作文”改为“习作”,提倡、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习作命题形式多样,类型各异,练笔形式多变。面对这一变化,我们加大了习作教学上问题的研究,特地组织一系列习作教学研究,力求通过这些实例的教研,将新课程对习作的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东西,突出老师“善于指导”的意识与方法,让老师知道如何“导”出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导”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导”出习作教学的高效。
“善于指导”就是老师善于创设、利用契机或情境,引发学生紧扣说写内容中的语言组织与表达;不漏痕迹地指导学生一步步将材料变成习作,落实本年级(段)的习作要求。我们立足于常规教学和教材,将善于指导的意识作用于善于指导的方法。在学生习作出现关键节点之时老师巧妙创设、引发、点化学生,通过“一个出发点、两个成语、三个作用、四个途径”,来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
一、明晰一个出发点
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把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首先要弄清本班学生目前习作状况(好中差所占比例,对习作兴趣状况等),其次是弄清学生对本次习作任务与要求有多大的困难,再结合本年段课标的习作要求,考虑困难点集中在哪里。每个教学环节中,要思考怎么样帮学生消解困难,指点迷津,具体到关键的节点上,怎么样让学生喜欢习作,让学生不那么费难地练习。
要消解学生在习作中的困难于关键的节点上。如在趣味谈话导入中,引导学生从说话、选择材料开始,引导他们自觉走进习作内容(材料)进行开发。如在《给老师“画像”》一课中,老师要能想到在“让学生给印象最深的老师‘画像’”设定节点:引发学生说出几种“画像“印象深的可能:(1)简单的肖像描画;(2)“画”出这位老师(性情、习惯、心地等方面)突出特点,是博学多才,还是乐观幽默,还是其他的方面(包括扣住这题目里的省略号中可能的内容)?然后对学生各种思路进行比较、点评,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知道材料是这样选好的,也寻找到自己的思维路径。在后面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类似的节点。利用好节点,利用好学生思路、表达,甚至某些表达技巧的训练中的对比、开发、点拨,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作用。
积极调动学生习作主动性和激发兴趣。无论在习作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来调动学生参与到习作内容的说、写之中,刻意引发学生走进习作,从自己的材料内容,到高度关注、热情欣赏、诚恳建议,引导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在具体的材料选取、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习作过程中具有高涨的情绪,让习作成为一次生命火花迸发、升华的过程。
二、借助两个成语
两个成语就是:点石成金,举一反三。点石成金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师高效的点化,使得学生习作发生金子般的光芒。举一反三就是每个重要的节点的点石成金都要作用于全班学生,使得全班都被点石成金。
教师的高效的习作教学指导在于怎样点石成金与举一反三。首先是怎样实施点石成金,其要点一是对关键节点的把握;二是高效得法的指导。
关键节点的把握。我们发现,老师在习作教学中的指导往往要求过多,话语过多,问题过泛。相反,年段要求与本次习作要求的结合点这个根本却不突出,致使每次习作指导千篇一律,几个简单的表面程序,几乎别无二致。如我们最近研讨的习作教学《我尊敬的人》,之前,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走程序,都是要学生按照什么要求说和写,至于学生会说什么、写什么,该怎么样、说怎么样写,老师全都不顾及。后来我们研究了学情和习作关键所在,分别找到各个环节的指导节点,并且着重研讨了节点的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几个节点的习写训练,以及训练中的师生评点,一步步将习作要求演化于说写、习写过程中。紧紧抓住如对“尊敬”的把握,对与体现“尊敬”有关的事情,对事情中的细节中的动作,或神态,或语言……具体行为的练习指导,使得学生由不知到渐知,由迷蒙到清楚。最有效的指导方法就是借力打力,借学生的原始、典型事例,借学生的欣赏与建议评价学生,借老师大力的肯定与支招,不漏痕迹地使学生知道哪里该详细写,如何详细、具体地写。如写一个人写什么,写“尊敬”抓什么写,尤其是怎么样写细致、具体,学生在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建议中,紧扣说、写的节点,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如果说点石成金是抓节点中涉及的部分学生的部分嬗变,举一反三就是利用几个节点中扣抓的机会,通过引发学生的欣赏与建议,以及老师的肯定和小结,将点石成金的指导作用最大化地惠及全体学生,使得每个学生豁然开朗,让全班实现了由石头为金子的整体嬗变。
三、明确三个作用
点石成金既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具体学情,让学生在原始状态下逐渐得到具体、高效指点而发生变化的理念意识,也是一种指导点化学生发生质的变化的具体方法。它使得这种理念意识变为具体的方法的媒介或实施者,体现了教师的三种作用:激趣、创设情境的作用,引发学生欣赏、建议评价的作用;肯定、小结的作用;这三种作用直接具体地规范老师的习作指导意识、指导方法和落实反馈,使老师心无旁骛地全力于点石成金和举一反三。
通过上述问题与当前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移动学习的优点与弊端,也为移动学习的改良打好基础[3]。
1.激趣、创设情境的作用
教学中老师的激趣、创设情境、导入过渡一般是不可或缺的。但这里要强调,老师的激励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即:老师从表情到语言、语气,从说写内容到欣赏、建议、评价的引发、点化,自始至终对每个学生的交流充满期待和鼓励。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或习作,即使再差也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发现和引导学生发现其值得肯定的进步之处,抑或表达(语言)意向的可能,让学生获得习作的兴趣。至于创设情境,更是老师应该刻意经营的,每个指点、点化的节点都可以创设情境,从语言情境到画面、场面、生活情境。有了情境,再去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斟词酌句,训练语言表达。
2.引发学生欣赏、建议评价的作用
这个作用是习作指导中使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欣赏与建议是老师“点金术”的要招。老师将自己要说的话、要落实的要点,用学生的欣赏和建议来实现。我们称之为“无痕指导”。怎么欣赏,怎么建议,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意的引导。首先,老师可从“说材料”开始,自发示范给学生看,继而逐步引发学生欣赏、建议,直至放手让学生自觉欣赏和建议。如在《我尊敬的人》习作指导中,老师在后面安排了一个添加人物外貌的环节。学生在欣赏和建议同学习作时,就人物的外貌出现的时机、人物外貌的描写等给予很值得玩味的欣赏。
老师让学生对比几个学生习作,引发学生欣赏,老师的指导意图变成了学生的欣赏评价。在这个欣赏评价中,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写人习作里的人物外貌该怎么写。这就是老师引发学生欣赏、建议评价的作用。
3.肯定、小结的作用
老师的小结,应在每个节点后,要多肯定学生在说、写、改等方面的进步,评价、心得等,让学生在肯定中一点点落实,一点点进步。在每个环节后,在每个内容的评价后,最主要的是借此小结,步步反复敲打练习要点,提醒学生该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怎么改。小结语言简要,多富情味,更容易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通过四个途径
教师有效的作文指导可以通过这样四个途径:在谈说习作材料中“点石”,在变说为写的练习中“点石”,借引发学生评价(欣赏、建议)中“点石”,在总结、修改指导中“点石”。
如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我尊敬的人》,在激趣聊话题之后,老师就着力于抓机会“点石”。四年级习作主要任务就是写具体,“我尊敬的人”得以具体的事例来展现。怎么让学生写具体,在具体的语言上去“点石”去落实,就是老师的着力点。为了让学生把事情“说”具体,老师以身示范:
在你们具体地说说让你自己肃然起敬的事之前,我想起了这件事……(师讲述自己经历、较详细的事情)。其后,让学生把自己深受感动的事跟小组同学交流、分享。学生相互练说,然后交流。老师敏锐地捕捉交流的学生中,事情叙述比较具体的语言,引发大家来欣赏;抓住不足处,引发学生来建议,借助这些欣赏与建议,点化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如老师欣赏:你真善于观察,把你的老师一连串的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用眼神传递老师那浓浓的爱!抓住不足处,老师建议:你老师看到你的伤情时说了什么?她给你擦药时有什么表情?这些都展现出来,就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啊!
2.在变说为写的练习中“点石”
学生说事情比写习作要简单、容易。把学生说出的内容写出来,是习作指导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此处的“点石”需特别给力。老师除了注意在学生习练巡视中抓住特别典型的习作,拿来做“点石”契机与平台,还要着重落实哪些语言上,怎么样写出具体的事情来。如《我尊敬的人》中,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把它写下来一定很棒哦,开始吧。等学生写得差不多了,师生再共同欣赏几位同学练写的内容……
老师用高拍仪出示习作,让学生欣赏哪些地方写得很细致、具体。老师用波浪线帮学生勾画出来,并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细腻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老师又启发学生建议,加以小结:同学们的眼力真的很独到啊,大家这样一番添补修改,不光细致、具体了许多,而且好传神啊……对,这里如果能加上连续的动词……就更具体了。
老师及时、准确的指点,带有鼓动性的点拨,带有夸张意味的波浪号、小红旗、五角星等,带着很欣赏、很兴奋的神情和语气,让学生极易接受,乐于消化,不光兴致大增,还被深深地烙印上收获的荣幸,大有醍醐灌顶之妙。
3.借引发学生评价中“点石”
如果说抓扣具体语句实施是老师“点石”的主招,那么借助引发学生来评价是“点石”的奇招。它奇在引发学生评价,顺势将评价的内容(习作训练的目标、要点)与评价的方式(欣赏、建议),让学生来完成。这样既可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更可让学生在学会在欣赏和建议中熟悉习作落实要点: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他自己知道,也容易吸引同学注意力和思维,很容易将老师要点化的内容,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了。另外,这也达到了由“扶”到“放”的目的,完成知识迁移与能力的内化。如《我尊敬的人》习作训练时,老师让一位学生欣赏评价某同学的习作时,该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点,扣住写得很细致的语句,道出欣赏的几条理由,很有心得。
就在由老师到学生的这些欣赏、建议中,就在紧紧扣住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斟词酌句中,学生会由懵懵懂懂的不知所措,到一知半解的将信将疑,到逐步熟悉、清楚。
4.在总结、修改指导中“点石”
老师在各个环节的总结,虽说简洁,却画龙点睛,对若有所知的学生来说,给他们明晰、加深、巩固了印象。它直接就学生说材料、写内容,以及评价中的语言是否紧扣写细致,对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才能够说、写出具体来总结。虽然学生从说话到习作,可能还有诸如错别字、病句等一类的问题,但是,老师的注意力全力盯住在紧扣细致具体上,唯马首是瞻,这样的“点石”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在学生习作修改中的点化,依然十分重要。除了继续扣抓要点的落实,还有如首尾呼应、段落整理、内容添改等。一如上面所说,举好“一”,作用于反三,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石成金,体现的是老师的习作目标如何契合学情,演化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具体地说就是点在关键节点上,点在帮助学生选取材料上,点在学生语言的斟酌上,点在作用于内化学生的欣赏、建议评价上。借这些点,由几个节点的典型作用,举一反三给全体学生,才能够真正使全体学生受益,而不是只有少数有交流、发言机会的学生受益。这样的习作指导,才能体现老师的善于引导,才能达成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