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2015-07-01刘秀峰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园网资源库

刘秀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00)

试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刘秀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00)

虚拟实践是目前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探讨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内涵、优势、基本原则及具体实践,可以为进一步拓宽虚拟实践教学方式提供借鉴。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利用网络海量化的信息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虚拟实践教学不但便捷而且更具吸引力。加之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开展,基于校园网络平台开展虚拟实践教学就变得更加现实。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资源库的构建思路、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虚拟实践教学的具体效果,需要我们认真探究。

一、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内涵及优势

教学资源库是存储和有效管理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强化课程教学效果的平台,其存在形式可以是专门性的网站,也可以是特定的数据库。而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则主要以网络为基础,以网站或依托网站呈现。这里所讲的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就是指依托校园网,开辟课程实践教学专栏,或在相关栏目下设立选项,组织课程资源,形成有效服务课程教学的特定模块,为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不是课程相关网络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在特定思想指导下,呈现特定教学思路和目的,对素材进行甄别、筛选及合理组合,并且不断更新的有机组合体。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在于:首先,依托校园网络大大降低了资源库建设的技术难度和应用成本。各院校的校园网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网络平台,依托它来进行资源库的建设,较独立网站或数据库而言,技术难度大为降低,并且基本上没有额外的应用成本。其次,便于学生群体的使用。校园网是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份认同的重要渠道。因此,依托校园网建设的课程资源库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更利于学生应用。再次,有利于整合学校相关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依托校园网的资源库可以通过链接方式,较好地与学校其他相关数据库或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内容,提高资源质量。

二、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原则

1.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必须立足于服务课程整体教学目标,而不是着眼于课程章节内容,这是由该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纲要》课的特点有二:一是内容多、学时短。该课程主要讲授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涉及诸多关系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而课程全部学时只有36。所以课程教学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能简单着眼于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否则将使内容变得纷杂无序,不能有效组合材料形成课程教育的合力。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是这样。二是线索清晰。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但具有清晰的线索,那就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就使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易于做到围绕历史线索、立整体教学需求,进行条目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同时,从课程性质上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历史教学本身,还要更加注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过程中,遵循服务于课程教学整体目标的原则 (即立足加深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进程与规律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1],进行组织设计,将使虚拟教学目的清晰,重点突出。

2.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是增强课程吸引力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文本阅读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视频阅读越来越具吸引力。所以,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采用文本方式,而且要注重甄选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如视频讲座、影视作品等。此外,短视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钟爱的一种方式。短视频由于其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微信、QQ等媒介快速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资源库的构建过程中,立足大学生实际,以多样化的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3.切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注重互动交流

首先,只有立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9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这一群体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如“崇尚个性自由,用多样化的方式积极表达自我的诉求”[2]等。基于此,《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中需要开辟讨论专区,搭建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这是吸引学生更好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条件,也是更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其次,选择合适的交流媒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中,需要积极利用诸如微信群、QQ群等大众化的交流媒介。这样不但适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而且可以使课程教育的影响走出课堂,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具体建设实践介绍

本课题组在依托校园网络平台构建《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坚持以上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强国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辟了以下模块。

1.经典阅读

此模块主要节选一些经典文章,文章按历史时期进行组合,即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章选取的标准有二:一是具有明确且典型的教育意义。文章内容要么能较好体现当时的国情,要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要么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某些借鉴。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林觉民的“与妻书”、曾国藩家书中的“劝学篇”等。二是文章内容不宜过长。晚清民国时期的文章大部分是文言或半文言写作,且大都引章据典,如果文章篇幅过长,使学生忙于文意的解读,将不利于其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及文章教育意义的发挥。此模块的文章一旦经教师精心选定,可长期应用,除非有特别需要,否则无需更新。此模块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教师重点选择几篇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由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或开展读书讨论实现经典阅读的目的,其他的文章可由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自行阅读。

2.以史为鉴

此模块的核心在于体现历史课程的作用,即 “以史为鉴”。主要内容由近现代的历史人物专题纪录片构成,如晚清名臣曾国藩等。此部分是达到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和一些部门已经制作了大量关于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纪录片,在这些纪录片中,我们选择的标准有:第一,传递正能量或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人物,如梁启超、蔡元培、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学习是实现“以史为鉴”的重要途径,对一些充满迷茫、缺乏动力的大学生更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二,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却充满争议的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等。此部分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有重要影响的反面人物,如汪精卫等。此部分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明确行为价值尺度。此模块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跟进指导,最好以观后交流的形式进行。

3.热点时事

此模块中的热点时事主要指关系国家发展或国家利益的时事,旨在培养大学生养成关心、关注国家发展的良好习惯,自觉将自己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此模块的事件选择在时间上限定为近3年,在内容上分为党的会议和社会发展两个部分,其中两会的内容并入党的会议部分,社会发展部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此模块的建设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些事件,需要教师对事件进行加工和整理。最后呈现的是每个事件的介绍,从形式上,图文并茂;从内容上,除事件本身的介绍外,要增加背景介绍和时事点评。此模块需要日常性的维护,积极更新内容,特别是要及时增加党的重要会议及两会的重要内容。

4.学术讲座

此模块主要是引入一些名家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的引入重质量而不重数量。因为,这一模块不是服务于全体学生,而是服务于一小部分对历史学感兴趣且想有更多收获的同学,达到点面结合的目的。所以,这一模块的内容选择需要以学术性为标准,以探寻更深层次的历史规律为导向,不以知识普及为目的,不以观赏性或可读性为评判。同时,在具体的建设中,教师要用文字形式对每一讲座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条理性的核心意见,便利学生的学习。

5.讨论专区

此模块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线网页的讨论板块,一种是日常性的以QQ群为媒介的讨论。第一种形式主要服务于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组织的内容讨论。这一类型的讨论,题目由教师指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对学生意见进行汇总,掌握学生认知程度,有目的地进行教育。第二种形式主要用于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中其他内容的学习讨论。这一类型的讨论,讨论问题由学生随意提出,学生凭其爱好随意参加,参与人数不受限制,但教师要给予关注,对一些有原则性错误的意见进行修正。

(二)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及展望

依托校园网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在具体的应用中具有如下优势:一是主题明确,可以较好地达到课程教学及教育的目的。所有内容都围绕“立德树人及加强国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指向清晰,容易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内容丰富及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库的内容较为充实,形式大量选取视频阅读,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广泛的讨论,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通过对学生讨论的分析,可以获得学生思想状况的有效数据,便利于课程教育目的的实现。

但依托校园网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无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更多的实践能力。依托校园网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限定了实践的方式,即在教师的规划下,主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完成,诸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开展的实践就不能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如何积极拓展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实践功能,将是进一步完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方向。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2]程敏,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24).

本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及资源库建设”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园网资源库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