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科学习与语文学科的交叉性教学研究

2015-12-03淮利平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中语文学科

淮利平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高中历史学科学习与语文学科的交叉性教学研究

淮利平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高中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从两个学科知识上的交叉性、学习能力的迁移性、教学方式的区别性、教学目标的互通性四个方面来论述,结合教学实践整合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 语文学科 交叉性

新课程改革,高中各门学科知识内容都作了相应调整,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和生活。目前江苏高中历史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的编订按照通史包含古今中外。历史必修课程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同时提供了六个选修学习模块,这样的专门史编排在教学中纲目清楚主线明显。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六册,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哲学论文等。高中语文教学与历史相关内容可分为六类:文化人物,文献作品,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与人类历史相比,教科书中的历史可谓沧海一粟,由于历史学科的覆盖性,教学内容关联到不同时期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处理文史知识,衔接学科知识的交叉,提高教学效率,显然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高中历史与语文学科在知识的交叉性、学习能力的迁移性、教学的区别性和教育的互通性方面,联系教学实践加以论述。

一、知识上的交叉性

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兼习六艺。近代西方教育思想传来,学科划分日益细化,有利于培养专门人才。人文学科是基础学科,高中教学在学科内容上,历史和语文有很大的交叉性。

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高中语文教学中选录了大量的传统文献,出自左传,史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体裁。下面以高中历史必修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学》一课举例说明历史与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交叉性。

___西周至春秋中期 《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 ________战国 楚辞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_________汉汉赋 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_____ _________唐唐诗 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______ _________宋宋词 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____ _________元元曲 杂剧与散曲_________ ________明清 明清小说 小说创作繁荣

通过表格整理出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除了分析文学特点形式,历史教学还要探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唐代诗歌繁荣是因为政治稳定统一、经济繁荣强盛及科举制的推动,而明清小说流行则是市民阶层的兴起,反映出整个古代文学演变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的总体历史特征。所以内容上,文史教学内容看似交叉相通,但是实际上大有不同。

在这一课内容的学习中,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历史与文学内容的紧密结合。那么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才可以体现出教学的新颖性、学科的互通性呢?陈经桥在《浅谈历史学科时空交叉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提出了如果文史知识相撞就略讲,历史课堂突出历史人物除文学以外的其他成就,重点放在分析上,这些方法都值得学习。

二、学习能力的迁移性

语文与历史学习的能力可以相互迁移。善于学习的人都善于学习和总结,关于学习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都有相通性。

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整理书本知识脉络,分析内在历史渊源,总结历史特征,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整理笔记,课后及时反思补充。在做题中,对于学科能力的迁移性使用更是比较突出的。历史学科在主观题目的解答中除了学科的特性之外,解题能力是对材料的审读分析和表达,是对学生掌握能力的根本考查,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文字功底和书面表达能力。

首先,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语言的书面化和专业化,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口语化和其他学科倾向严重。比如有些学生在回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时候,就写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直接写出政治学科的语言,缺乏史论结合文史互证的表达,因而不能拿到高分。学科语言和思维能力在平时学习中需要不断积累和锤炼。

其次,近几年出现的历史高考小论文,就是对学生文史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已经丧失了信心,其实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指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出答题框架,写出提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善回答。一个问答题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回答,每一方面又包含哪些内容。比如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演变论述,先写出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方向的不同革命史实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独立民主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这种类型的题目,方法是通用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前提,然后调动思维整合表达应用。

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对待学科教育,应该触类旁通,寻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的区别性

当然,两个学科尽管在教学内容方法与学习技巧上有互通性,但是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区别性。

中学语文教学内涵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名篇,通过读说听写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提高写作水平。

历史教学在通史和多元史观的研究视野下展开,但不论出发点如何,学习历史为复古、思今、指导未来。比如必修二中对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后联系我们国家今天的改革开放,可以做出思考和判断,指导我们的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思考学习。从通史角度,可以对比近代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和当今的改革开放,得出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强大和进步发展的国家应该积极对外学习并采取开放的政策,闭关锁国带来的只能是落后挨打。

从以上对比,可以发现语文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倾向性是不同的,决定了不同的学科课堂有不同的教学特征。

四、教育的互通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读书和做人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优秀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从这点来看,历史和语文在教育目标上应该有互通性。

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来熏陶和塑造人文情怀。高中语文教材突出文体的广泛性、学生的接受性,培养理解和探究评价能力,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人生观。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所选课文为读写范文,可陶冶情操、规范行为、激发热情,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历史教学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形成科学历史观,培养创新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教学中,语文与历史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都有非常大的互通性,也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的优秀人才。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一切都为我所用。一切的知识和学习都为了指导社会生活实践而服务,这就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识,环视宇宙之变化,形成自我的独立认识,从而通过教育学习来熏陶人、影响人和塑造人。

五、总结

用联系的方法看待一切事物,在区别中找共同,在平行中看碰撞,知识的海洋浩渺无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学科中发现区别和联系,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历史课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可以体现学科教学的互动性,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历史教师必须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语文课本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须通读语文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历史教师要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与教法,就会更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相互迁移,就更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有效教学服务。

[1]顾之川.人教版教材简介[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

[2]刘志国,毕朝辉.论学科交叉的历史必然性[J].华章,2011(8).

[3]单力丽.略论历史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8).

[4]贾艳霞.简述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J].科技信息,2012(2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高中语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