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5-06-29石洛祥赵彬王文博
石洛祥+赵彬+王文博
摘 要:卓越教师培养是当代教师教育的新主题。本文从探究卓越教师的内涵、卓越教师培养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教育实践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以陕西师范大学构建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 教育实践模式为例,介绍了高等师范院校在构建教育实践体系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同时,从加强和深化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多主体合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教育实践工作,实现培养卓越教师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育实践;实践教学
近年来,各高师院校先后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工作,旨在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优质师资,逐步形成一支由卓越教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要求各高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为契机,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创新教育实践理念,改革教育实践模式,做好教育实践工作,成为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我校在多年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摸索并构建了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教育实践体系,2013年该成果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卓越教师培养:当代教师教育的新主题
1. 教师角色的不断重构:从养老育幼者到卓越教师
作为一门古老的职业,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从最初的“养老与育幼者”到后来的“官师合一”、“僧师合一”,早期的教师甚至不能和医生、律师一样被看作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工业革命以后,法国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轫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世界各个国家陆续兴起,各个国家先后有了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有了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教育机构管理制度,对教师任职资格有了专门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标准等方面的规定,教师职业逐步成为一门专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社会对教师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培养优质师资,成为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就我国而言,在当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师数量已初步满足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基本需求,广大学生和家长由关心“能上学”转变为“上好学”的现状下,大力培养卓越教师、解决优质师资匮乏问题,成为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关键。培养卓越教师,成为新时期教师教育的主题。
“卓越教师”又被称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教学能手”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更多地聚集在描述性定义的维度上,即理想中的“卓越教师”主要具备哪些基本特质。总的说来,一个卓越教师,应该同时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应该同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应该同时能胜任并关注教书和育人。
2. 卓越教师培养与教育实践体系创新
教育实践是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水平师资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教育实践,对师范生进行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实行的是“理论教学+实习实践”的培养模式,师范生在前三年集中学习主要课程后,在第六或第七学期集中实习8周到一学期。这种教育实践模式,对于师范生来说,一方面是一次入职前的集中综合训练,通过实习,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了解和熟悉基础教育现状。另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前期在大学的理论学习与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实践二元分立,大学教师与实习基地学校教师的指导合力尚未形成,地方政府、中小学实习基地等行业一线单位平等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没有得到系统理论的指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是相对封闭和单一,不能有效地与国际接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水平师资培养的要求。卓越教师培养,迫切需要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变革与创新。
二、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教育实践新体系探索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 教育实践体系。
1. 实践教学内容:“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段设计
学校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遵循从理论到一线教学实践,从一线教学实践再到理论升华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规律,形成了“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段设计、精细化实施的实践教学内容结构。
在实习前,学校多种途径为师范生教育实习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一是构建了“通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实践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编写了旨在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系列教材:“中学学科教师教学技能”系列教材(7部),“中学学科教学论”系列教材(12部),“中学学科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系列教材(12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南”系列教材(13部);面向本科生开设“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专题”等选修课程,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能力指导,夯实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二是组织学生开展每学期不少于两周的教育见习,使学生对基础教育有了前期的初步感性认识。三是微格模拟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四是通过学院和学校两级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为全校师范生搭建了教学实践能力交流的平台,推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近期举行的第四届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校2010级2776名免费师范生参加了由各学院组织的预赛,6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同时,学校自行设计开发了免费师范生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教学技能大赛现场评分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和比赛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在实习过程中,统筹规划,全方位指导。一是采取“多学科混合编组+单一学科编组”的教育实习编组模式。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传统的单一学科编组中存在的因同一学科实习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实习生上课不足、实习学校老师指导不力等问题。二是实施“区域集中+分片管理”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原则上,以一个或几个区(县)为一个较集中的区域,确定一个学院牵头,负责安排带队教师。三是“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班主任管理”相结合。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见习、基础教育调研三个实践环节,全方位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四是“实习现场指导+学校网络远程指导+专家巡回指导”。通过教育实习网络指导平台,成立专业化、高层次的教学指导团队和心理辅导团队;针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实现网络化、即时性的指导;学校组织学科教学论专家与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到个别实习学校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困扰学生实习中的各种疑惑和问题,从而将现场实地指导与远程指导有机结合。
实习结束后,反思总结,螺旋式提高。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总结反思阶段工作计划,促进学生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再提升。精心安排基础教育名师讲堂,聘请实习基地一线优秀教师、班主任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来学校为实习回校的师范生开讲座,通过名师面对面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优秀实习生汇报课;评选优秀实习调研报告、召开主题班会等,编印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优秀成果集;召开实习基地校长会,举办校长论坛,交流分享优秀实习基地的经验和做法;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下辖11种中学教学参考期刊,面向实习基地学校征集教学研究论文。同时根据“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专题”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评课反思、笔试、教学能力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互动、信息技术应用、自我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完成了针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认证,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及提高的标准体系,为我国职前教师培养积累了经验。在实习总结阶段,经过一系列不同维度的反思,最终实现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
2. 实践教学主体:“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
在推动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中,需要探索建立卓越教师实践培养的发展共同体,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都能够以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平等参与、合作对话,协同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带动教育理论研究创新。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参与,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协调功能,使教育实践工作由过去师范大学到中小学的“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点对点”变成了“点对面”。
探索建立了以实验区地方政府为依托的大区教育实习合作制度。坚持“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宗旨,师范生实践教学实现了从以西北地区实习和沿海发达地区实习相结合为主到向东南沿海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实习的发展趋势。按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学校在西部省区建立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先后分别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等签署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协议,确保满足我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习需求并在制度上加以保证;近几年,学校积极探讨“异地实习”模式,鼓励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地域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在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以及陕西、河北、河南、重庆、四川、山西、广东、江苏等17个省区建立了350多个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
探索建立以中小学为载体的教育实习与服务基础教育发展互利双赢的协作制度。学校加强了与基地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了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实习中,免费师范生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给了实习学校,而实习生也将基地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同时,我校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实习基地学校。通过用专家讲座、小组交流、教学观摩等多种培训方式,着力促进基地学校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与实习基地中小学一道,开展教育课题合作研究,开展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多渠道促进实验区区域教育发展。
3. 实践教学指导:“中小学资深教师+大学专业教师”协同开展
在教师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托马斯等学者积极倡导建立教师专业社群,由教师与校外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一个社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下进行跨专业对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并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这一理念,我校摒弃传统师范生8周教育实习单学科编组,带队教师指导与实习基地指导不能有效衔接的做法,建立了基于混合编组的“中小学资深教师+大学专业教师”二维交互、协同式培养的实践教学指导新模式。
一是大学专业教师与中小学资深教师相结合。在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基础上,聘请实习基地学校的资深教师为我校学科教学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担任基础教育导师,实地指导实习生开展教育教学实习活动;二是现场指导和巡回指导相结合。学校组织各专业的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业实习导师团,在随队现场指导的基础上,巡回到各实习学校对各专业进行教学实习指导,集中解决实习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三是大学专业教师亲自指导与利用网络远程指导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教育实习网站,通过网上答疑、建立QQ群、实习论坛等形式,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远程对免费师范生指导,实现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的相辅相成,有效衔接。
4. 实践教学地域:“国内+国外”双向发展
多年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对封闭与单一一直被各界所诟病。因此,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培养方式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新体系,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教师教育工作,同时构建集职前、职中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工作,增强师范生的国际化视野。
在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践新体系建构中,在实践教学的地域上,我校探索出了国内国外双向发展的新路子。在不断扩大国内实习基地地域分布的基础上,与英国伦敦西敏斯学校、俄罗斯友谊大学等建立起了交流合作关系,先后选派4批免费师范生前往英国、俄罗斯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学生通过在国外实习,了解国外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知识和视野,培养了国际化视野和意识,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更加坚定了立志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endprint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教育实践新体系开展教育实践,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免费师范生通过实习增强了对基础教育一线教育状况的深入了解,激发了服务祖国基础教育的信念,进一步坚定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从教信念,为成为未来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师范生培养质量受到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部分实习生以优良的表现,实习结束后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完成了实习与就业的良好对接。许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已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
三、实践教学新体系下对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思考
在以培养卓越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践新体系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利用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3-3-2-2” 教育实践新体系,做好教育实践工作,必须要转变观念、锐意改革、整合力量、加强合作、统筹推进,紧紧围绕培养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等多主体合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实践工作进一步发展。
1. 要紧紧围绕培养卓越教师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实践体系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具备完善的教师人格与丰富的职前实践经验的卓越教师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既要立足本校办学实际和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又要放眼卓越教师的培养。要进一步按照 “知行合一”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渗透,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要进一步按照“引而不抱”的原则,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对象开展分类指导。
2. 要进一步加强多主体合作,推动卓越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
进一步做好教育实践工作,实现培养卓越教师目标,需要进一步构建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卓越教师发展共同体,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等开展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高校要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打破相对封闭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教育设计和运行模式,尝试吸纳地方政府、中小学实习基地学校以平等主体的身份联合设计和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在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基地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合作教育课题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等活动,推动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的培养、实习基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实习地方政府区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发展,实现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学校及地方政府的共赢。
3. 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实践创新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变革管理及教学范式,推动教育实践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远程指导,建立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习基地学校的远程联系,进一步优化“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基地学校”三结合的实习指导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分利用实习指导网站的指导、服务、咨询和评估等功能,搭建师范生教育实践教学网络服务平台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等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模拟实验、模拟演练和模拟操作等体验性、探索性教学活动,作为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加强数字化教育实践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兄弟院校联合开发网络课程、电子教材、教学案例等优质教育实践资源,并实现优质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在教育实践中的充分共享。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校将以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以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完善的保障制度、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推动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践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进而推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造就更多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8-01]. http://www.moe. gov. cn/.
[2] 教育部.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2-01-10]. http://www. jyb.cn/info/jyzck/201202/t20120203_476041.html.
[3] 斳希斌. 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钟秉林. 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董玉琦,刘益春,高夯.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 东北大学学报,2012(6):170-175.
[7] 张灵. 国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启示[J]. 理工高教研究,2005(3):58-59.
[8] 安仲森,王欣. 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5):87-90.
[9] 刘湘溶. 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
[本文是2013年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强化实践环节”大类项目和陕西省高教改革研究项目“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吴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