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研究
2015-06-29焦亚东
焦亚东
摘 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不断落实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成才。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应运而生,贫困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包含志愿服务精神、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公民责任感等六个方面的素质能力,促进了政治认同、推动创新创业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服务学习 贫困大学生 资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77-0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不断落实,教育公平不断实现。以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问题的“绿色通道”为例,已基本构建了涵盖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高校的“奖、贷、助、补、减、免、缓”的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使得大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样,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有学者关心贫困生的精神世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大学贫困生“精神贫困”;随“中国梦”深入人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研究的重心又转移到了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而,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研究应运而生。
1 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概念
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概念,是指将服务学习引入到培养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过程中,从而达到资助育人目标的一种资助模式。学生在服务学习中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志愿性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服务学习与学生的学术学习相整合,并在过程中规定时间使学生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服务学习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目前,在英国、爱尔兰、欧洲、澳大利亚、亚洲和非洲都能看到服务学习的模式,服务学习这一学习方式逐渐被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采纳。通过服务学习,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提升,使得贫困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早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内容
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内容,是指贫困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即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精神、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公民责任感等六个方面。
2.1 志愿服务精神
高等学校应当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离不开“育人”,大学应当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学应当向社会开放,“育人”应当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一方面,大学贫困生的服务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也让贫困大学生“传递爱心”、发挥正能量,形成志愿服务精神。如走访社区老人院、辅导农民工子弟学习、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如“社区道德大讲堂”、卫生环境治理、历史文化遗迹保护。
2.2 专业技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参与式、体验式生活、学习情境的到来,脱离社会实践的单纯的灌输式理论知识传授,已经不能较好吸引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通过服务学习,贫困大学生从真正的工作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此外,学习服务是在服务中学习,是在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社区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区的需求,从而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3 沟通能力
服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沟通能力的好坏充分反映出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服务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沟通的顺畅。被承认和欣赏是贫困大学生发展性需要,服务学习计划的成功实现,不论是服务于个人还是某个组织,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可以说,这种承认,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得贫困大学生能够摆脱心理障碍,积极融入社会,向往美好生活。
2.4 团队意识
所有的学习服务的项目都是精心组织的,每个贫困大学生都作为项目中的成员存在,学生在服务学习中主动参与项目并获得发展。此时团队辅导以及个人之见的相互协作的功效都被放大。贫困大学生更容易找到集体归属感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和个人的在团队中价值,形成团队意识,克服或者消除孤僻、极端和偏见。
2.5 创新精神
社区中的现实问题复杂多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参与服务学习的各位成员都要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例如社区中的邻里关系、老旧小区改造、治安整治、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参与者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因地制宜,解决好社区的发展问题。在参与服务学习后,具有创新精神的贫困大学生更具有社会竞争力,也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兴趣方向的确定。
2.6 公民责任感
通过参与服务学习,他们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社会需求的意识增长,并且逐渐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社会。同时,也更能够理解社会历史内容,尤其是政府的施政方针。通过参与社区的各项服务,不断解决社区的发展问题,为“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不断增强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意义
实践表明,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资助模式促进了贫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推动创新创业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3.1 促进政治认同
通过亲身参与,从受资助者变成“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公益者,从单纯的学习,到学习和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党的光辉,促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3.2 推动创新创业
通过服务学习,在服务和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掌握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也更具有改变社会的勇气和魄力,通过创新创业,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实现贫困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价值。
3.3 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通过服务学习,不断了解党情、民情,更加地“接地气”;通过推动创新创业,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汇聚力量,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贵成.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158-160.
[2] 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22(8):35-39.
[3] 刘桂芬.贫困大学生全方位资助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176-177.
[4] 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