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2015-06-26高兴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兴蕾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指在课文空白处作感悟式的注读,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亦批亦注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尝试“自主学习三步走”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8

语文批注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常用六类批注方式。

1.感受式批注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批注类型,即在阅读时针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

2.注释式批注

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的一种方法。

3.评价式批注

指阅读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行文背景作出的评价。此种批注可以褒贬文中人物,可以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可品评好词佳句等。

4.质疑式批注

即阅读时随手写下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贵有疑。”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进行深入思考。

5.补白式批注

指阅读时顺着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或依照作者的写法,为作者补充,有时也称仿写或续写。

6.概括式批注

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等,有概括段落大意之味。

以上批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合理运用呢?笔者尝试着“自主学习三步走”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以不同环节的不同批注形式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为例阐述。

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以注释式批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

自学的第二步主要以概括式和质疑式批注为主。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课文后,有哪些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品悟做好铺垫。

以上两步都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预习批注的表格内容:

通过这样的表格式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预习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

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有了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对重点句进行赏析,这时的批注大多以感受式、评价式或补白式为主。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精读品悟阶段,教师可用提问:“课题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结束后再用另一个问题引领文章下半部分的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上可利用同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此环节的阅读批注在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直接对话,调动已有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三步走”的阅读策略和批注方法,尊重了个体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