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

2015-06-23张万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母版逻辑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张万兵

(湖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

张万兵

(湖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咸宁 437100)

根据《纲要》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探讨了课件制作的问题:(1)应坚持以人为本、一致、简洁方便开放的原则;(2)课件制作前应作好相应的设计和材料准备工作;(3)制作中应当注意文字和材料的取舍、界面的布局、逻辑性的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新增的一门面向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它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发展观。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中宣部、教育部先后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组织制作“精彩一课”、多媒体课件”、“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1]。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必须采用现代科技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和完成的课题。

一、课件制作中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怎样制作课件,制作怎样的课件,应当根据《纲要》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制作前做到心中有数。《纲要》课件的制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这里的“人”指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纲要》课的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程,它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使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入脑入心”。因此,思政课的教学仅靠灌输、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靠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形成和发挥,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主导。因此,《纲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在紧紧围绕《纲要》教学目的(即“两个了解”、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性、自觉性愈强,“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领会就会愈加深刻。

怎样发挥“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体性呢?首先,要在“两个转换”上狠下功夫。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1]。其次,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典型历史人物的教育功能,在感悟人生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激情与精神信仰。第三,把课件设计与个人研究、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传授给学生,以逻辑的魅力、灵活的教学方式、精心的设计、个体的积极参与吸引学生。第四,将课件设计与开拓学生思维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且要学会怎样“学”。可考虑在课件里设置“问题与思考”、“参考文献”等栏目,引导学生课后复习时进一步思考。第五,把课件设计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传至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复习、自学。

(二)一致原则

课件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致原则不仅指形式与内容一致、也包括思想性与趣味性、逻辑性一致、课堂内外的一致。

1.形式与内容一致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往往体现了课件制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因此,课件本身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课件的设计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优先于形式。

内容之间的一致,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上,统一于“两个了解,四个选择”。形式上的一致,要求课件母版一致、一级二级标题以及正文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一致,课件版块设计的一致等。形式的一致,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内容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2.思想性与趣味性、逻辑性一致

作为一门思政课,《纲要》教学的思想性是首位的,但历史的厚重感和规律性又为我们提供了趣味性和逻辑性,我们可以在思想性的基础上,实现趣味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比如,在讲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时,先以几段小视频“大革命的失败与秋收起义的准备”、“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的争论”、“进军井冈山的思考”、“三湾改编和进军井冈山”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然后再以理论分析和总结,讲述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在讲到近代中国人民的五次斗争时,可以让同学们思考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是一个怎样承上启下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3.课堂内外一致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课件的设计,应当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后复习、预习和拓展性学习的引导,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讲解课后的相关习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可以通过现代的通讯和网络技术,如电话、短信、QQ群等,和同学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三)简洁方便开放原则

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简洁、美观而不花哨,这既要对母版的设计提出较高要求,也要求内容精炼。课件的使用要求方便,能适用于常见的多媒体电脑,因此,课件的设计应选择适当的开发软件,要求系统兼容性强,占用系统资源少。选择开发软件时还要注意开放性。因为一套课件不可能包打终身,尤其是《纲要》课程的教学,随着理论的创新、教研的进步、新技术新手段的出现而不断推陈出新,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而且,《纲要》课的备课过程,实际上也是课件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课件制作前应作好相应的准备

(一)母版的设计

根据上述原则和课程特点,整套课件需要设计一个统一的模板,既严肃又活泼,既美观大方又操作方便,同时又体现课程特色。母版左上角是一个翻书的动画,旁边标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个字,用楷体,字号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20号比较适宜,字体用红色体现《纲要》的思政课特色。母版右上角标注我校校徽校训,一方面既体现我校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一种隐性教育。母版中间小半部分为一抹黑影,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为白色,象征着辉煌的古代史和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史。母版四周镶以绿色的粗线条,表示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蓬勃朝气。母版这样的设计,既有象征意义,也简洁、大方,同时也为课件正文文字的颜色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强烈的颜色对比中增强美观和灵动感。

(二)版块的设计

母版的版块设计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反映。根据上述原则,母版设计为“学习重点”、“主要内容”、“问题与思考”、“推荐阅读”四个部分。“学习重点”、“问题与思考”、“推荐阅读”三部分主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拓思维,加深理解。

“主要内容”部分主要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突出思政课的基本理论、框架、概念及教学方法,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以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讨论式教学法总结日本侵华的原因;以案例式教学法论述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联系近几年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实际,对比中日两国对待历史和战争的态度;以比较式教学法,通过对比抗战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中共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结论。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精心选择图片视频资料,根据需要选择播放南京大屠杀、武汉保卫战、皖南事变等视频;突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部分爱国官兵的抗日英雄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冷云、张自忠等,以及为了抗日民族大业而牺牲小我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资料的收集和开发软件的选择

课件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种:统编教材、教辅材料、自行收集的其它资料。统编教材是2013年版教材,教辅材料包括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学读本》、《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其它资料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徐奉臻著)以及自行收集的其它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软件主要有Photoimpact、Director、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这些软件各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从软件的普及程度和使用的稳定性、方便性、兼容性和开放性上看,本文选择了Powerpoint。它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操作简单,完全能满足课件开发的需要。

三、课件制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文字和材料的选择、取舍问题

确定了课件的制作原则和版块框架,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制作了。要制作内容精炼的思政课多媒体课件,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把握好教材的理论脉络、基本观点以及重点难点[2]。课件的制作首要和关键的问题就是文字和材料的选择、取舍了。文字的第一要求是准确。其次,文字和材料要精炼、经典。课件上的文字不可能“教材化”,否则,PPT上文字密密麻麻的,学生怎么看得清?比如,讲到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时,可用如下图示,简洁明了:

图片、视频也不宜过多,否则,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一般而言,一堂课视频不超过2段(特殊情况除外),每段2-5分钟左右。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放视频,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比如有些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第二条战线”,那就放一段第二条战线的视频看看,就很容易理解了;再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渡江战役”发起后仅仅3天就解放了南京,同样放一段渡江战役的视频,那雄浑的“向前、向前”的歌声、那枪林弹雨的江面上一个老太太奋力摇船帮助解放军渡江的特写镜头,让同学们在热血沸腾中真正认识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2.界面整体布局问题

界面布局影响到美观问题。一般而言有三种情况:纯文字界面、文字与图片(表)视频结合的界面、图片(表)与视频结合的界面。对于第一、二种情况,有文字的可根据需要将文字设计成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正文三部分,分别选用黑体、黑体和仿宋字体,颜色采用红色、蓝色和黑色,字号采用40号、36号、32号。采用黑体是因为黑体是标题的经典字体,笔画粗大;仿宋字体纤细,灵秀,再配以三级文字不同的色彩和母版的白色底版衬托,给人总的感觉既简洁又庄重、既灵动又层次分明,而且非常清晰,即使是座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也不影响文字的阅读。

对于文字与图片(表)视频结合以及图片(表)与视频结合的界面,可以采用包围式、上下并列式、左右并列式,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差别排列的方法布局,以增强美感。

3.怎么在课件中体现逻辑性

逻辑的魅力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最大力量。《纲要》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逻辑魅力的课程,小到每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每个历史人物的成败,大到“四个选择”的必然性,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问、讨论、情景引导、对比分析、专题讲授等方式来揭示这个逻辑性。比如上文讲到的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近代历史上的五次斗争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情景引导和设问的方式实现的。当然,更多的逻辑性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概括和分析、进行逻辑的推理,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就可以在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分析,抽象出内在的必然性。

4.教学方法在课件中的体现

课件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领会。比如“日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用讨论式教学法比较合适,有利于活跃气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再比如,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不同阶段、人民为什么抛弃了国民党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适宜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一目了然;讲解粉碎敌人对山东、陕北根据地的重点进攻时,可用图表分析法,清晰直接;讲解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时适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到国民党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课件制作基本完成后还要进一步审核和修改,统一形式,精炼内容,调整布局,力求内容准确、精炼,形式美观、大方、简洁,操作便利。当然,课件制作完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课件本身不可能替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是对课件的单纯解说,也不是照“课件”宣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源于课件而高于课件,有很多内容,比如教学导入、课堂临时提问、对社会热点的介绍与评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感悟、对相关内容的归纳概括总结推理等,在课件里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来。而且,课件本身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还要随着理论的创新、教研的进步、课件的推广、新素材、新技术新手段的出现而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文件汇编(内部资料)[M].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3.406~422.

[2]武星亮,甘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2095-4654(2015)05-0092-03

2015-02-05

2012年湖北科技学院教研项目(2012X032C)

G641

A

猜你喜欢

母版逻辑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ASP.NET中母版页技术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基于母版页在ASP.NET网站测试用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