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例在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实例研究

2015-06-18王浓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解溶液

王浓

摘 要:当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复杂的知识时,用具体的实例和数据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逻辑推理具体化、实例化,降低认知难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词:溶液;数例;理解

初中化学《溶液》一章是学生从对单一物质的学习向复杂物质的学习过渡章节,加之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将原有溶液计算的知识删除,更加增加了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理解的难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以下的问题:(1)具体到溶液种类可以理解(如食盐和水的溶液),但当泛指溶液、溶质、溶剂时,许多问题则不能理解;(2)由改变温度完成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时方法的选择;(3)涉及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判断经常感到茫然;(4)不能很好地理解利用结晶的方法完成混合物的分离等。针对以上出现的几种情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尝试将抽象的概念教学、复杂的逻辑推理教学,用具体的物质作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1:在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时,首先给出数据资料:

20℃ 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g NaCl

20℃ 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0.013 g Ca(OH)2

继而提出下列问题:(1)20℃ 10 g水中加入1 g NaCl,10 g水中加入1 g Ca(OH)2,可以观察到什么?(2)前者若再加1 g NaCl还能溶解,则前者为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3)此时所得的两溶液中哪种溶液的浓度大?(4)从这个实例中你能得出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吗?(5)什么情况下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学生很容易在回答以上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再引申出第五个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2:判断物质的溶解能力,引出固体溶解度定义。首先,给出下表,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物质溶解能力大小需要确定哪些因素。

指导学生进行一下分析:②与①比较得出,判断物质的溶解能力需要确定在一定温度下;③与①比较得出,判断物质的溶解能力需要确定溶剂的质量;④与①比较得出,判断物质的溶解能力还需要确定物质的最大溶解能力,即所得溶液是否饱和以及溶质的种类。随之得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温度该物质的溶解度。这样,概念的确定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有意义的思考而非生硬的概念植入,可以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示例3:在认识结晶方法的選择时,同样用典型物质和具体数据作为数例加之其溶解度曲线,能很清晰地让学生理解,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20℃ NaCl的溶解度为36 g KNO3的溶解度为31.6 g

80℃ NaCl的溶解度为38.4 g KNO3的溶解度为169 g

当温度由80℃降至20℃时,溶剂为100 g的KNO3饱和溶液可析出的KNO3晶体质量为(169-31.6) g,而同样条件下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仅为(38.4-36) g,所以降温结晶可以析出较多的KNO3晶体。以此类推,当KNO3中混合少量的NaCl需要结晶得到KNO3晶体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示例4:复杂判断时的具体数例可帮助简化问题。如有例题为20℃时某物质饱和溶液100 g、200 g,将其分别蒸发10 g溶剂所得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g、bg,问a、b的关系(填“>”“=”“<”)。许多学生得出的判断为2a=b。此时,我举例,教室中有50把椅子,坐了50位学生,椅子和学生的比例为1∶1,从教室中搬出10把椅子,就有10位学生站着;同理,会议室有100把椅子,能坐100位学生椅子和学生的比例也为1∶1,搬出10把椅子,有几位学生得站着。然后,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解决以上问题。

以上所列,是完成《溶液》教学时的具体实例。这些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基于学生在现有年龄段认知特点而设计的。现将一位学生对于问题解答的思路记录如下,问题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问t 2℃时分别用50 g的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a b(填“>”“=”“<”)。学生的回答是,依图可见t2℃时100 g的水中最多溶解的b的质量比a的多,50 g的a、b制成饱和溶液,b需要水的质量大于a的。学生在思考回答此问题时,首先,将溶解度转化为100 g的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剂以自己熟悉的水来表示,再去分析思考,简化了逻辑推理,易于理解认识。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构建与学生所具备的相关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寻找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的理解点,从而才能使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构建知识、理解知识,增强技能。

?誗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理解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Zr-Nb-Fe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镀锡溶液为什么会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