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参与 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5-06-12崔育媚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感官笔者数学

崔育媚

【关键词】感官参与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8-01

浏览人类心理发展历程,人的学习能力是从模仿开始,身体中的多种感官参与甚至贯穿终身学习。随着感官体验的不同,自然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效果也各有不同。让学生的身体各机能积极参与学习,学生才能理解深入、创新突出。把多感官参与的形式总结为简单的几个字,就是“听”“看”“讲”“想”“做”,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这五种形式的学习,把抽象、笼统的数学概念从感性步入理性,引导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一、“看”是“听”的基础,“听”“看”两要素相辅相成,从图象思维步入理性思维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活动有必要从挖掘学生在“看”与“听”两种感官积累的素材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这一启蒙环节,教师不妨尝试以“看”为先导,激发学生回忆与模仿的本能,再辅以“听”教师、“听”同学的分析交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笔者首先出示人们使用人民币的场景图,让学生先“看”。在视觉刺激前提导入中,学生们回忆钱币的功用,同时提炼出“元、角、分”的钱币单位,并能尝试从钱币的外表直观给“1元”“1角”“1分”排序。在“看”的感官刺激下,学生的思维分别向横向与纵向扩张,实现了认识单位“元、角、分”的基本目的,突破了这三者间同为单位“1”时的大小的比较,为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做好铺垫。此时再相机进行“等价换钱”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规律,效果明显。

数学探究活动在“看”与“动”之后,需要“听”学生总结梳理、教师点讲补讲,学生学有所成。课堂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演示过程,点评对错,学生通过“听”来指导“做”……“听”的效果甚至占整节课堂中的30%,加入“看”的要素,两者相辅相成,能将有效率提高到40%。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笔者通实践活动,让学生总结出“从低处或高处观察物体,看到的不一样;从远处逐步挪到近处观察,观察范围将会从大到小”。再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互相说一说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或许听课时光“听”,他们马上就会忘记;但通过前期的观察活动,“看”过了再“听”,他们自然就明白了;对于“学困生”而言,“看”与“听”巧妙结合,关键知识点强化次数在潜移默化中攀升,把知识从初级的图象引导到深入的语言表述呈现中,梯度调控教学,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二、“想”是关键要素,“讲”与“做”让“想”更全面、更具可行性

在多感官参与活动中,“想”是关键要素。数学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想”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讲”得有意义,阐述数学结果、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笔者都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笔者让学生从实例中“想”——总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后,为扩张学生“想”元素的向度,使“想”更贴近生活。笔者布置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自家日常生活中用电、用水的费用,再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比较,让学生尝试设计“节电”“节水”的方案,在班级中交流,改善、提高可操作性,扩张“想”的范围,指导生活实践,实现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做”是“想”的直接表现,教师要让“想”更全面、更具可行性,更接地气。笔者让学生分成四人组收集树枝条,在学校的空地上进行扎篱笆实践和搭小屋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还根据个人喜好,灵活选择出某个顶点作为支点,选择并剪裁三角形合适的边进行组合,通过手工制作巧妙地设计出了极具创意的倒式三角形。

“听”“看”“讲”“想”“做”五种形式是浓缩的称谓,具体操作形式需要教师们不断思考、探究,注意“动”“静”转换,有效缓解学习疲劳,让学生既能静下心学,又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的共赢目的。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感官笔者数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性能相差达32%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