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2015-06-11谢小轶
谢小轶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者2012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CRS,chronic rhinosinusitis)伴中度或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82例(138侧)。采用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56±2.34)个月。临床治愈68例,占83%,临床好转10例,占12%,临床无效4例,占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鼻中隔偏曲经治疗全部矫正治愈。治疗后,并发眼睑肿胀淤血患者1例,术腔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患者9例,发生鼻中隔血肿患者2例,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脓肿以及脑脊液漏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窥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鼻甲成形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42-02
慢性鼻-鼻窦炎(CRS,chronic rhinosinusitis)是一种耳鼻喉可常见疾病,常伴中、下鼻甲肥大等鼻甲及鼻中隔异常,长此以往造成患者健康不适同时不利于治疗进行,因此,进行手术矫正和成形术的病例逐渐增多[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中度或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82例(138侧),分析并探讨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CRS,chronic rhinosinusitis)伴中度或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82例(138侧)。男46例(82侧),女36例(56侧)。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6.46±7.74)岁。病程2个月-36年,平均病程(19.81±6.41)年。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例数
发病部位 下鼻甲异常 24例(40侧)
中鼻甲异常 32例(64侧)
中下鼻甲异常 26例(54侧)
临床分型分期 Ⅰ型 22侧
Ⅱ型 90侧
Ⅲ型 26侧
临床影响程度 Ⅰ度 32例
Ⅱ度 27例
Ⅲ度 23例
1.2实验方法
首先患者保持仰卧位,然后使用1%的丁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鼻丘、钩突黏膜下进行浸润麻醉并在蝶腭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在麻醉起效后,进行治疗,按照Messerklinger术士进行操作,首先将患者的钩突切除,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将息肉摘除,开放患者的前筛、后筛等,扩大上颌窦窦口,再行鼻中隔矫正术。根据患者中隔的偏曲程度和压迫程度,进行不同的切口和手术。最后,进行狭窄侧的鼻窦手术,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下鼻甲成形术。对与黏膜肥厚的中鼻甲患者,使用切割器将肥厚的中鼻甲外侧切除至下缘黏膜,对于估值肥厚的中鼻甲患者则将中鼻甲外侧病变组织和中鼻甲前端部分组织切除,取出部分的肥厚骨质。对于反向弯曲的中鼻甲,则用血管钳将其骨折,并压向中隔面,对于病情严重无法保留中鼻甲的患者,则要采取大部分切除的方式,保留前上部分做标识。对于黏膜肥厚下鼻甲患者则要将鼻甲骨折外移,去除肥大骨质部分,分离下鼻甲骨质,去除骨质,填塞鼻腔。根据患者鼻腔的大小和鼻中隔的偏曲程度,也可以在对患者开始进行手术时先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行鼻窦开放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术后48h内将鼻腔填充物取出,并在术后的2周内清理鼻腔的血痂块和分泌物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进行换药。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檢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56±2.34)个月。临床治愈68例,占83%,临床好转10例,占12%,临床无效4例,占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鼻中隔偏曲经治疗全部矫正治愈。治疗后,并发眼睑肿胀淤血患者1例,术腔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患者9例,发生鼻中隔血肿患者2例,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脓肿以及脑脊液漏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CRS是一种耳鼻喉可常见疾病,常伴中、下鼻甲肥大等鼻甲及鼻中隔异常,随着研究的逐渐进展发现,鼻中隔及鼻甲结构变异在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影响。据报道显示,通常鼻中隔异常程度越重的患者,其鼻窦炎发生率更高,症状及进展程度更重[2]。鼻中隔偏曲导致患者同侧鼻腔通气受阻,同时对策鼻甲代偿性肥大以利于补偿通气受损,筛漏斗狭窄引起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异常,引流功能障碍继而导致鼻窦炎的发生,这亦造成鼻中隔偏曲但却引起双侧病变原因。中鼻甲功能一旦减退,患者通气功能及引流功能同时受损,不利于鼻窦炎病情缓解,而下鼻甲增生是临床常见鼻窦炎并发表现,若术中仅对鼻窦炎予以治疗干预,而不进行鼻中隔及鼻甲的校正成形,则阻碍鼻窦炎恢复效果。
在术中可以发现中鼻甲内侧有垂直小窝,内部为嗅神经通路,术者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如阻塞程度及变异范围判断是否应切除,当进行中鼻甲校正时,应避免破坏内侧粘膜,防止中鼻甲形态术后固定不良,更利于术后患者恢复。对于下鼻甲修复时,常见手术方法对下鼻甲破坏相对严重,过多干预粘膜会引起萎缩,而过少干预则易导致疾病复发。在本次治疗中对下鼻甲粘膜予以充分保留,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术后恢复及鼻腔通气恢复效果更好。同时,术后及时对鼻道换药更有利于术后患者通气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治愈68例,占83%,临床好转10例,占1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鼻中隔偏曲经治疗全部矫正治愈。该结果表明,通过成功校正鼻中隔偏曲,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暗示鼻中隔的异常确实对治疗进展起一定阻碍作用,类似结果也见于其他临床报道中[3]。治疗后,并发眼睑肿胀淤血患者1例,术腔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患者9例,发生鼻中隔血肿患者2例,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脓肿以及脑脊液漏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玲玲,郑玉美.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2]郝晓民,刘水明,蔡威仪等.鼻内镜下108例鼻腔扩容术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7):586-588.
[3]陈芷慧.联合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骨性肥大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