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夕“援佛入词”创作手法研究

2015-06-09刘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歌词林夕

刘嬴

摘 要: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创作丰富,享誉华语歌坛。“援佛入词”是他极具特色的一种歌词创作方式。林夕结合佛理创作歌词,采用了多种创作方法,有借佛理写爱情的“绵里藏针”法,直接阐释佛家人生哲学的“大张旗鼓”法和以佛理观照歌词整体的“大象无形”法。林夕“援佛入词”的歌词创作,随着实践发展将佛理与歌词结合得日益圆融自然、不着痕迹。

关键词:林夕 歌词 佛理

林夕,原名梁伟文,1961年生于香港,198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自1986年成为职业填词人之后,他先后与张国荣、王菲、陈奕迅等多名华语乐坛重量级歌手合作,创作了近四千首歌词,屡获华语乐坛填词大奖。他对生活体察入微、触觉敏锐,词风唯美深刻、内涵丰富、自成一格,有评价指出:“在一二百年后,大家认同代表香港这时代文学创作的,将是以林夕为首的充满现代意象的歌词。”①

自从事歌词创作以来,林夕歌词的内涵随着其创作水平的提高益发深刻隽永,其中援佛理入歌词是林夕歌词创作的重要特点。林夕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写词,在时装学角度而言,即是好多条line,我现在主力钻研的叫‘佛line,1998年我为王菲写了《守望麦田》《百年孤寂》与《开到荼蘼》,都是尝试用佛家精神,solve恋爱的问题,很难流行,希望以后糖衣再多放一点。”②由1998年的“援佛入词”创作尝试开始,这条“佛line”逐渐成为林夕创作的一股主流,林夕歌词中佛学意味日益浓厚。

鉴于媒体传播和听众接受度上的要求,在流行歌词中蕴含佛学道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林夕在自己的歌词创作中,也在不断地调整策略,选择不同的手法使佛理与歌词的结合更加浑然天成。

一、“绵里藏针”法

“绵里藏针”法,即在讲述爱情等主题的歌词中掺入佛理,以佛理抚慰人心。林夕1998年“援佛入词”的尝试开始于他为王菲创作的《守望麦田》《百年孤寂》《开到荼蘼》,在这三篇歌词中,林夕借佛学思想使流行歌曲脱却了烟火气,将爱情中的缠绵悱恻转化为高姿态的人生参悟。比如《百年孤独》中“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着,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林夕用时间流逝带来的人生寂灭来解脱失恋的痛苦。林夕曾说:“1998年,我解决不到失恋的问题,这个苦太重了!当时所知的佛法很浅,不过是人人挂在口边,写得出,也示必解得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适逢王菲离开窦唯,窦唯又发表了很多很多很难听的说话,王菲要‘开牒,我便想在歌词上开解王菲,也开解自己,其中一首是《百年孤独》。”③ 而在《开到荼蘼》的歌词中,林夕用“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指出人人都是寻常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超脱人本性的能力,带有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可以说,“绵里藏针”法是林夕“援佛入词”初期常用的一种方法,他试着用比较基础和常见的佛理来阐释流行歌曲的爱情主题,以此寻求自身的超脱,同时开解听众,这一尝试为他的歌词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大张旗鼓”法

“大张旗鼓”法,即在歌词语言上引入一些佛教用语,内容上结合佛理与人生观念,用流行歌词传达佛家人生哲学,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有《观世音》《弱水三千》等。《观世音》歌名取自佛教人物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称作观自在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同时《观世音》歌词的语言中也引入了一些佛教用语,如“释迦说法赠下遗言,拈花带笑静默无言,超生破障寂灭忘言,你会否静一点”中的“释迦”“超生破障”“寂灭”等。在内容上,整首歌词借用佛祖释迦摩尼“拈花微笑”的佛教典故,表达人们身处现代社会,听见各种声音,却听不见自身和他人内心深处真正声音的无奈。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大梵天王请佛祖释迦摩尼说法,他率领众人将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行礼之后,佛祖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理解佛祖的用意,只有摩诃迦叶微微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佛家“拈花微笑”的典故中,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祥和、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只能感悟和领会,不需要也不能用言语表达。林夕自己也曾说:“《观世音》所写的,是现在香港社会的众声喧哗,有太多无谓的争拗‘像贪目真痴交响盛宴。”借用佛教典故,林夕在歌词中刻画了深处浮躁喧嚣的现代社会的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在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人们却不能从这些声音中找到任何的抚慰,心灵难以得到休憩。林夕在歌词中劝导人们,尝试“静一点”,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声音,才能寻求真正的互相理解。《弱水三千》中,林夕同样借用歌词表达了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三千春江水,暂住寂寞天空,逛够了世界,撇进了春风,活着自活着,万象在逝水中畅泳”“水慢慢,飘色于天空,水慢慢,将万物玩弄”,指出世间万物皆处于流动变化之中,一切皆如“镜花水月”,终将消逝,人们不必对名利、感情等过于执着。借用流行歌词传达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尝试是比较大胆的,不符合流行歌词在传播上的要求,因此这类“大张旗鼓”传达佛理的歌词在林夕的创作中为数不多。但林夕作为一名歌词创作者,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援佛入词”,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流行歌词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对歌词创作上的有益尝试。

三、“大象无形”法

第三种方法,“大象无形”法。林夕曾受自身感情问题困扰,也曾因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而罹患焦虑症,阅读佛家典籍使林夕获益匪浅,林夕对佛理的认同也日益加深。从1998年林夕尝试“援佛入词”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洗礼,由最初的“绵里藏针”借佛理写爱情,到“大张旗鼓”用佛理揭示人生理念,随着林夕佛学研究的加深,他将佛理与歌词结合得日益圆融、不着痕迹,可谓“大象无形”、得神而忘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结尾这样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段话主要是教化世人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的虚幻和短暂来看待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不要过于执着事物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破除执念,真正超脱人世痛苦。林夕创作的《人来人往》《不来也不去》《爱情转移》等歌词,都将《金刚经》中的这段内容蕴含其中,劝导人们对待感情不要过于执着,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爱情的到来与逝去。例如《爱情转移》中有这样一段歌词:“爱情不停站,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对这段歌词,林夕自己曾说:“其实所谓的爱情路,对我来讲是没有终站也没有停站的,人生很无常,特别是感情方面,你无法控制它,你爱一个人是不受控的,如果受控的话就不是爱情。”④ 林夕通过这段歌词指出了爱情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没有所谓的常态,只有了解感情变化的不受控制,破除执念,才能真正脱离感情痛苦。此外,《再见二丁目》中有两句歌词,“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林夕对这两句话做了如下注解:“所谓感觉,是随心境而生灭,并无绝对的真相或事实的概念,原来同一遭遇,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⑤这两句歌词和林夕的注解恰恰契合了《华严经》中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的画师,其实自身与周围环境并没有必然的形态,关键就在于你想要怎样看待它,同一情境,你既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可以说,随着佛学修养的日益精进,佛理成为了林夕歌词创作的重要精神内核,他的“援佛入词”逐渐脱离了语言形式的束缚,也不再执着于用佛家哲理直接说理,而是将佛理隐藏在朴实寻常的歌词之中,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得神而忘形。

总而言之,林夕“援佛入词”的创作手法从最初的注重形式、注重说理,逐渐发展为注重精神内涵,最终以朴实的语言蕴含深刻的佛理,以佛家精神观照歌词创作整体,呈现出一种意在言外、圆融自然之感。林夕“援佛入词”的创作手法,扩展了华语歌词创作广度与深度,为歌词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① 引自2009年1月18日香港第31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颁奖词,奖项获得者为林夕。

②④ 蔚蔚、刘保禧:《林夕——援佛入詞的填词人》,《佛教文化》2012年第5期,第51页,第53页。

③ 《林夕——心中无敌》,见《温暖人间》,2007年5月第201期。

⑤ 林夕:《原来你非不快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 林夕.曾经林夕九零前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林夕.十方一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林夕.原来你非不快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林夕.林夕经典作品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廖蓉.论香港流行音乐人林夕的歌词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0.

[6] 杨璐.概念整合视角下粤语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分析[D].西南大学,2014.

[7] 朱耀伟.论林夕的歌词创作[J].阅读与写作,2000(2).

[8] 左芝兰.人来,人往:林夕歌词叙事分析[J].北方音乐,2014(11).

作 者:刘 赢,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歌词林夕
月亮假象
林夕,只为那熟悉而陌生的梦
“词神”林夕写一首歌多少钱?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少年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