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婚姻中追寻自我完整

2015-06-09原蓓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长

原蓓

摘 要:《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人公珍妮在经历了三次婚姻之后,不断成长,最终找寻到了完整的自我,从一个曾经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均依附于男人和他人的不能独立的黑人女性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自我和独立人格的先锋人物。通过珍妮的成长,佐拉·尼尔·赫斯顿揭示了在上个世纪中叶黑人女性获得完整自我和独立自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 成长 妇女主义 完整自我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当代最主要的黑人女性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她不但是作家,还是美国首先收集研究黑人民间传说的社会学家,并积极投身于上世纪6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佐拉·尼尔·赫斯顿以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奠定了自己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写作叙述极具黑人语言特征,诗一般优美,同时反映了那个时代黑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及文化传统。《他们眼望上苍》在刻画黑人妇女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追寻完整自我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如今《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了妇女主义的重要作品,珍妮的人物形象受到了来自世界范围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他们眼望上苍》是妇女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尼尔·赫斯顿出版于1937年的作品。作为黑人文学中第一部深刻描写黑人女性珍妮女性意识觉醒,进而在追寻完整自我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独立自由的新女性的作品,《他们眼望上苍》当之无愧可称为黑人女性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妇女主义”的概念来自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不同于女性主义,妇女主义继承了西方女性主义和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更将其内涵拓展为来自于包括白人和黑人在内的各色人种的全体妇女的平等与解放。主人公珍妮的经历为黑人女性如何追寻自我完整树立争取自由独立提供了借鉴。赫斯顿借珍妮的经历指出,黑人女性要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首先要发现自我,唤醒自我。赫斯顿把黑人女性珍妮从男性的附庸还原为独立的个体,肯定并赞颂了珍妮作为黑人女性对黑人文化传统和遗产的继承,为后来黑人文学的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着重探讨了在以白人为主体的男权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爱情婚姻经历,黑人女性的家庭地位,以及黑人社会中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珍妮按照外祖母“阿妈”的安排,为了寻求一份经济上的保护嫁给洛根,婚后洛根并没有给她在少女时代所企盼的爱情,反而开始要求珍妮像别的黑人女性那样听从丈夫的发号施令。洛根仅仅因为珍妮在白人主人家后院与白人家的孩子一起长大就看不起她,觉得自己与珍妮结婚是把她从白人家的厨房里解救了出来,珍妮为此应当对其感激不尽,因而要求珍妮将其看作救世主来顶礼膜拜。潜意识里洛根其实是把自己对白人的种族仇恨转移到了珍妮身上,同时还把黑人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一并施加于珍妮。正如“阿妈”所指出的那样,“白人是一切的主宰……白人扔下担子叫黑人男人去挑,他挑了起来,因为不挑不行,可他不挑走,把担子交给了家里的女人。就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头骡子”。这段话正是妇女主义者对黑人女性所身受的白人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的最有力控诉。当看清只有面包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只会成为束缚之后,珍妮毅然跟随乔迪离家出走,“突如其来的新鲜感和变化感向她袭来。珍妮急忙走出大门转身向南。即使乔迪没有在那儿等着她,这一变化也必定会对她有好处”。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必须变化,同时也采取行动努力完成人生的改变,这种变化意味着成长,而成长必然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所以珍妮在后来的两次婚姻当中都是自主选择了结婚对象,“我按外祖母的方式生活过了,现在我打算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了”。但第二次婚姻因为丈夫乔迪的男权思想而以悲剧告终,而第三次平等相爱的婚姻中珍妮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幸福婚姻虽因造化弄人而短暂,在丈夫甜点心问她是否后悔跟着甜点心来到大沼泽地过着辛劳生活以致面临洪水的死亡威胁时,珍妮却无比满足:“不会,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两年来,如果你能看见黎明的曙光,那么黄昏时死去也就不在乎了。有很多的人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曙光。我在黑暗中摸索,而上帝打开了一扇门。”至此,珍妮彻底完成了人生转变,从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黑人小女孩成为找到完整自我,独立自由的黑人新女性。她是当之无愧的妇女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穿越一个多世纪仍然带给今天的各族女性新的人生启迪。

二、婚姻幻滅是珍妮自我觉醒的主要原因

在珍妮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时,她对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几乎本能的理解和向往:

她仰面朝天躺在梨树下,沉浸在来访的蜜蜂低

声的吟唱、金色的阳光和阵阵吹过的清风之中,这时

她听到了这一切的无声之声。她看见一只带着花粉

的蜜蜂进入了一朵花的圣堂,成千的姐妹花萼躬身

迎接这爱的拥抱,梨树从根到最细小的枝桠狂喜地战栗,凝聚在每一个花朵中,处处翻腾着喜悦。原来这就是婚姻!

但“阿妈”因为要给珍妮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让她过上黑人当中最好的物质生活:“城里黑人中间只有你的客厅里有风琴,有一所买下来付清款的房子和紧靠大路的六十英亩土地……”而安排珍妮嫁给了洛根。但是珍妮在婚后没有能够爱上洛根,甚至觉得他的形象亵渎了梨树。行为粗鄙的农夫洛根和对世界充满诗意想象的珍妮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洛根也在婚后不久就开始要求珍妮听从他这个一家之长的命令。他抱怨珍妮给惯坏了,要求珍妮和其他黑人妇女一样,切土豆,劈木柴,用骡子耕地。珍妮不是不愿意干活吃苦,她不愿意接受的是洛根将自己看作主宰一切的救世主:“考虑到你是在一个没顶的马车里出生的,你和你的妈妈都是在白人的后院里出生和长大的”,“我以为对你好你会领情,我以为能娶你,就能把你变成个像样的人。从你的所作所为,你以为自己是个白人吧。”而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珍妮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生气是因为我没因为你有那六十亩地而卑躬屈膝。你和我结婚并没有抬举我,你要是觉得抬举我了,我并不感激你。”而身处白人种族主义和男权社会双重语境下的洛根无法容忍珍妮自我意识的觉醒。“黑人男性可能是在种族歧视的牺牲品,但性别歧视让他们可以作为妇女的剥削者和压迫者。”洛根不自觉地充当了这样的剥削者和压迫者。所以在邂逅了乔迪后,珍妮当然也就像随手解下身上的围裙扔到路旁一样抛弃了令她窒息的婚姻,头也不回地走了。从第一次婚姻中珍妮学到的教训是不能光有经济基础没有爱情而结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珍妮憧憬着和乔迪的幸福生活:“从现在起直到死去,她的一切将洒满花粉与春光。她的花上会有一只蜜蜂。”然而乔迪作为黑人男性,一家之长,乃至一市之长,却是完全以传统的妇女规范强加于珍妮,要求她要成為温柔驯服、彬彬有礼、懂事听话的淑女,希望将其塑造称为黑人社区内传统黑人妇女形象的典型。所以乔迪要求珍妮照顾家庭,无条件服从作为丈夫的他代表的夫权统治。乔迪要求珍妮克制自我,没有自己的声音,只以稳重朴实的贤良妇女形象示人。他在别人邀请珍妮作为市长夫人发表演讲的时候,根本没有征求珍妮的意见就一口拒绝:“我要感谢大家的夸奖,不过我的妻子不会演讲。我不是因为这个娶她的。她是个女人,她的位置在家庭里。”对此珍妮颇感不快,因为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在逐步苏醒的黑人女性,她不愿意看到乔迪毫不考虑到她的感受而代表她发言。在乔迪的要求下,珍妮只能把一头浓密的秀发用头巾包起,只能听着商店里的黑人男性聊天讲笑话自己却不能插一句话。珍妮屈从于乔迪的意志牺牲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人格,将她所有的智慧和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乔迪作为男性的市长事业和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商店,努力让自己成为符合传统黑人社会要求的贤妻良母。然而这样的生活不是珍妮所向往的,所以最后珍妮和乔迪的冲突爆发在所难免。“你听着,乔迪,你不是那个和我沿大路一起逃跑的乔迪了,你是他死后留下的躯壳。我和你逃跑是要一起过美好的日子,可你不满意我。不行,我得把自己头脑里的想法挤掉,好为你的想法在我的脑子里留下地方。”摆脱了白人种族压迫的乔迪却转而压迫其他黑人男性及作为其妻子的黑人女性珍妮,并且死到临头都没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无论他如何心有不甘,他和珍妮的第二次婚姻以他的死亡换来了珍妮经济和人身的双重自由而告终。第二次失败的婚姻使珍妮认识到除了金钱,光有爱情,没有男女两性之间真正的平等,仍然不足以缔造幸福的婚姻。

三、婚姻经历是珍妮成为独立的新黑人女性的必

由之路

在珍妮的三次婚姻经历当中,第一次婚姻是“阿妈”为了让珍妮获得一份保护而强加于珍妮的。前两任丈夫作为黑人男性对珍妮作为黑人女性的精神控制与压迫使其从内心唤醒自我,从而做出精神方面的抗争。她先是移情别恋,以背离家庭的方式寻找心灵自由空间。在第二次婚姻中珍妮意识到虽然乔迪很爱她,敢作敢为,利用自己的能力摆脱了白人的统治势力,开创了一片属于黑人自己的天地,让珍妮成为了市长夫人,享受到了在整个黑人社区前所未有的喜爱和尊敬,然而乔迪始终无法摆脱男权主义的偏见而导致了婚姻的

悲剧。

前两次婚姻的惨痛经历使得珍妮在面对第三次爱情和婚姻时格外谨慎。她很清楚围着她转的各色黑人男性都是冲着乔迪留给她的一大笔钱来的。正是这笔钱使她经济和人格上的自由有了保障,让她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珍妮和甜点心经过反复的试探和表明心迹之后,珍妮终于确定“他就像女人在心中对爱情的憧憬,他会是花儿的蜜蜂——是春天梨花的蜜蜂,他的脚步似乎能将世界挤压出芬芳来,他踏下的每一步都踩在芬芳的草上,他周围充溢着香气,他是上帝的宠儿”。回顾珍妮屡次将作为丈夫的男性黑人比拟为梨花和蜜蜂,这段诗一般的语言清楚地表明珍妮在获得经济和人格的独立之后迎来了爱情的春天。而甜点心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珍妮证明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他们俩都热爱黑人传统文化,有着无数的共同话题。同样是希望珍妮能到地里去一起干活,相比起洛根和乔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家长权威,甜点心却是希望借此多和珍妮呆在一起:“珍妮,我一个人整整一天在外头,没有你在身边,觉得很寂寞的。以后你最好也像别的女人一样也到地里找个活干,这样我就用不着因为回家而损失时间了。”所以珍妮欣然跟着甜点心到地里干农活去了,全然没有当初在农场给洛根切土豆或在商店给乔迪干活的难受劲儿。正是因为甜点心不同于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其他黑人男性,懂得平等对待女性,真正欣赏珍妮身上的优点,给了珍妮进一步解放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珍妮才会对一贫如洗的甜点心不离不弃,而甜点心也会在珍妮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护珍妮不受疯狂大狗的伤害。正是这第三次短暂而幸福的婚姻使得珍妮得以成长,人生得以完满:

甜点心身披阳光。他当然没有死。只要她自己尚能感觉、思考,他就永远不会死。对他的思念轻轻撩动着她,在墙上画下了光与爱的图景。这儿一片安宁。她如同收拢一张大渔网般把自己的地平线收拢起来,从地球的腰际收拢起来围在了自己的肩头。在它的网眼里充溢着如此丰富的生活!她在自己的灵魂中呼唤:快来看看这多彩的生活吧。

这预示了珍妮全新的人生开始了。和前两次婚姻结束时不同,珍妮是作为一个自我完整坚强独立的黑人新女性开始人生新里程的。

四、珍妮的成长历程是女性的榜样

三次不同的婚姻经历在珍妮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是极其宝贵的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过程。她对于婚姻的认识及后来对于结婚对象的选择变化反映出她内心深处自我的觉醒,从而才能不断寻求自我、反抗来自男性的压迫,并最终实现自我完整。在经历了前两次痛苦的婚姻之后,珍妮逐渐认识到了依附于男性失去自我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所以珍妮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日渐成长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完整女性。珍妮追寻完整自我的经历展示了黑人女性所面临的时代困境以及珍妮在白性及男人的双重压迫下的社会里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自我的独立的女性;其次珍妮的生活经历还表明黑人女性要实现自我完整,必须首先实现经济独立,内心觉醒,努力追寻妇女自身的价值并争取黑人女性的权利。“对黑人妇女来说,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应该被看成是以上述这种方式联合在

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社会位置,而不是形成

一种对双重损害的添加形式。”赫斯顿通过《他们眼

望上苍》中珍妮的成长历程为生活在白人文化及男权社会里的黑人女性指出了一条通往独立与自由的必由之路,也给当今的所有不同肤色的现代女性以重大启迪。

参考文献:

[1] [英]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晓征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 陈光明.佐拉·尼尔·赫斯顿生平与创作述评[J].外国文学,1997(6).

[4] 程锡麟.赫斯顿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 刘英.赫斯顿与沃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对“母”与“女”——兼谈美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6] 张京嫒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作 者:原 蓓,文学硕士,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