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扬师生智慧,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5-06-02朱薇娜

关键词:激发兴趣

朱薇娜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构建高效且充满灵动的智慧课堂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激发兴趣;生成智慧;创新个性;绽放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69-1

一、愉悦情境激发兴趣

绘画是低年级孩子们最喜欢的。它不但能让孩子快乐,而且能自由地表现他们独特见解,凸显个性。“绘画”是具体形象的,也最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白纸”是他们自由的天空,画笔是他们自由的思想。如:在上《蚂蚁和蝈蝈》这课时,蝈蝈由于懒惰,过冬时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学到这,笔者让小朋友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第二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学生很“happy”,高呼“yes”,纷纷拿起了笔和纸。看“一只只蝈蝈们单独出动把找到的食物背上背,步履艰难的把粮食带回自己的家”,再看“一大群蝈蝈围着找到的食物有的拉,有的背,有的则在指挥劳动,各尽所职,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画纸上一一出现了。当笔者问道:“大家为什么把蝈蝈画的这么勤劳呀?”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因为蝈蝈知道不劳动会饿死的,所以我会这样画。”有的说:“蝈蝈们知道懒惰是个坏习惯,现在在向蚂蚁们学习呢。”还有的说:“因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同时又使他们思维活跃,敏于发现。愉快的氛围、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维也就在这愉悦的情境中显现出来了。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同时使他们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求异思维生成智慧

课堂是教师挥洒激情和智慧的舞台,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不过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老师的能力,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笔者在教《狐狸和乌鸦》这一篇课文时,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说,乌鸦长着一身黑色的羽毛,很难看。然而却有一有位同学提出来说乌鸦是漂亮的。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当时笔者也一愣,但没否定他的答案。笔者让他说说理由,他一本正经地说:“黑并不代表难看,我妈妈的晚礼服是黑的,可是妈妈穿上它,却非常漂亮。”他一说完,底下的小朋友都轻轻地议论起来,觉得确实是这样。笔者带着大家对他与众不同的精彩发言鼓起掌来。多么善于发现和思考的的孩子呀!他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多么可贵。我们的语文课堂就需要这样的“新鲜养分”注入活力。笔者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来理解,并给予点拔,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同时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敢于批驳前人的观点,让智慧在课堂中生成并得以充分发展,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怎能不时时闪烁智慧的光芒呢?

三、合作交流挖掘潜能

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由对话、生成智慧的桥梁。将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内在的潜能。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笔者提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自己那袋麦子的过程中,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大家在小组里热烈地讨论开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觉得小猴的做法最棒,它很聪明能干;有的觉得小牛的做法也不错,因为小牛节俭;有的则觉得小猪的做法也不坏,小猪挺憨厚可爱的。学生们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说的都很精彩。在说到自己的做法时,学生们更是畅所欲言,其中最精彩的要数我们班上李戈同学的发言了。他觉得可以把一袋麦子分成两半,一半留着过年时吃,一半把它种下地,这样就两全其美了。笔者被学生们精彩的发言所折服。在小组学习中遇到组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由各组的组长代表组员向全班提出,求得各个小组同学的帮助,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解决疑难。如果还有在课堂里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外收集资料共同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孩子乐学、爱学。孩子生命中的语文潜能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地尽情释放,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灵动,效果才会更好。

四、自由想象创新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想象大多存在于文中的“空白”之处。有些作品给读者留下了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这就是“空白”。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思维,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可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利用结尾的空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笔者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乌鸦会怎么想呢?”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鸟鸦知道自己被骗,心里非常难过。”有的说:“乌鸦哭了一会儿又飞去找食物了。”有的说:“鸟鸦回到家把被骗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教育他们从这件事上要吸取教训。”……看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笔者顺势推舟,又问:“那么狐狸又会怎么样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激发,争着举手发言,有的说:“狐狸很得意,美美地吃了一顿,心想鸟鸦真是大笨蛋,而自己又是那么聪明……”有的说:“这么小的一块肉,狐狸根本吃不饱,它又懒惰去找食物,又在树下等乌鸦。可乌鸦再也不上她的当了,结果狐狸活活地饿死了。”……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品质。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自然地呈现在眼前了。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