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尝试
2015-05-30陈忱
陈忱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在美术课堂中孩子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美术课的乐趣。作为一名从事少儿美术教学工作3年之余的教师,仍然像刚来到这个岗位时一样,热爱着美术工作,热爱着纯真的孩子们。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根据低年级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游戏的环节,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课堂教学 集体创作 多元评价 习惯养成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在每个环节都丰富有趣,紧密衔接。我认为,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欢快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我采用了故事导入,课件出示王母娘娘和孙悟空对话的图片,请一年级的小同学配音,讲了蟠桃大会王母娘娘请悟空来到人间选最香甜可口的水果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紧贴课题,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故事情境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
二、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讲解与实物、图片、投影以及多媒体直观表演等形象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我先采用送礼物的方式,拿出盛满各种新鲜水果的果篮,盖上方巾,请一位同学上台帮老师打开礼物。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先摸一摸,说出它的形状,师生一起在形状、颜色、细节、味道等方面说出水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不同水果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让学生猜谜语,出示有特点的水果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果的不同特点,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果的造型、质感等特点。
在示范环节,使用投影仪示范几种基本技法,并且完成一个苹果的制作,接着在投影仪上欣赏其他用橡皮泥塑造出的水果作品。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就是要不断变化教学形式,这几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本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投影仪示范,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基本技法。一系列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创作欲望,迫不及待地想参与进来。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教师扮演了同学朋友的角色,引导学生在乐中学,从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三、给儿童提供集体创作的空间,放手让儿童去创作,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生练习环节,我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让他们共同讨论,商量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选择、综合好的建议和方法,分工合作。在集体创作中,儿童积极商量,合作互助,彼此协调,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让作品更完美,这就是集体创作的魅力。开始时就提醒同学们:“孙悟空一会下去选水果”,提高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并且在制作过程中,播放“水果也疯狂”的短片。在短片里,有各种各样新奇独特的水果造型,篮球形状的橘子,像章鱼的香蕉,芒果小狗,等等,学生一边做,可以一边观看这些图片,看到这些拟人化的水果,会给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不要让学生拘束于水果的颜色和造型,并且可以让作品更加拟人化。给同学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氛围,他们会做出更好的作品。
放手让儿童去画去制作,是开发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喜欢画画的孩子头脑里都藏着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就是一种艺术潜质,一种欲望,一种冲动。这个小精灵可不管家长需要什么,社会赋予他们什么责任,人家就要自己的高兴,自己的习惯,自己的喜爱。能做到这一点的儿童,才是真正把绘画当成兴趣的儿童。追求的过程也一定是快乐的、自由的并带有创造意味的,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最大的精神快感。
低年段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绘画的经验,并对美术造型有了初步的感觉和经验。进行绘画与手工制作活动时,主要在于启迪儿童的智力,丰富儿童的经验,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制作活动中激发了创造性,进而发挥想象,创造出更新颖多样的艺术造型和作品。
四、多元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你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可塑造一个画家,成就一个天才。赞美,我们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个眼神,或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给学生鼓励,不仅限于物质的,精神上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有力的。
“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的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性显现出的不同状态,进行既关注全面性又能保护个体化的评价,强调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角度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美术教学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这就要求评价要多元化。将多元评价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在评价中激励、启发、引导,进而使学生的作品更完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信心。
(一)互动评价
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视觉感受以及语言的描述表达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利用多种形式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人的作品,避免学生专挑别人缺点,只留意个人优点的自我行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交流评价,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个人自评
学生恰当地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监控个人发展,开发自我创作潜能,还能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自信地肯定自己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人自评的环节实施,经常在课前优秀学生作品交流和课后作业展示时,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业的优缺点,谈谈个人对于作业自我改进的想法,或者在作业背面记录个人对作业的自评评语及等级评定,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和美术技能水平。
(三)教师评点
教师富有感情且客观性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生动幽默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善意中肯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多肯定少否定,增强学生自信。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真情实感的表现,要以学生的角度和评价的标准去欣赏学生作品,品读学生的心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教师一定要以欣赏的眼光评判学生的作品。
其次,多鼓励少批评,保持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艺术,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
(四)丰富评价语言,挖掘潜能
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鼓励不是一味地说好,而是应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
因为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评价语言可以丰富多彩,如线条作品: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画面主题突出,夸张,有趣味,构图准确,构思巧妙;画面中的人物大小对比恰到好处。色彩方面评价:色彩明快,颜色到位,用笔大胆等等。教师应用较多的具体性的评价语来评价学生作品。当然,肯定评价后,也应该给他一个小小的建议,给学生一个提高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除了运用口头语言,还可以运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动作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意传给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力缺乏长久性,自我约束能力欠缺。所以,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重长期积累,在方法上注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好习惯。要求学生首先要养成带齐美术用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要求,课要堂堂精彩,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作画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并能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在美术创作中,有些学生比较胆小,不敢参与课堂交流,不愿意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更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了激发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小组合作,更在作品评价阶段,让同桌互评,在进行推荐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自信和展示的勇气,使学生真正感到同学们和老师是欣赏他的,从而鼓励他在今后的课堂中主动去说,主动去想,主动去创新。
六、用饱满的热情激励“后进生”,唤醒“后进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于后进生更应该激励。画不出来,制作不出来,没信心的学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学生作品不够完整,色彩涂得不仔细,也许一幅工艺作业制作得有点粗糙,但其中经常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要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去寻找闪光点,增强其成功愿望,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我对后进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这张画的颜色画得漂亮极了。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想象力丰富,如果构图方面加强些,我想画得会更好。可行性的激励语言,如老师惊奇地发现你的画有了进步,如果构图上再下点功夫,你的画一定能画得更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合适有效的评语,有助于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要巧用激励性的语言,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创作欲望。
孔子曰:“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实践反思,探究改进,求活出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美术课,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创建一个愉悦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菜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6]美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