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及提升

2015-05-30蔡亚军张高岭吴欢欢张宜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蔡亚军 张高岭 吴欢欢 张宜龙

摘 要: 本文对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测评,构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搜集西部12个地区、24项变量指标的原始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得出西部各地区综合质量得分,给出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主成分分析模型

中国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3.7%,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要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而我国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6.03%,中部地区达到47.93%,东北部地区达到58.75%,而西部地区仅为44.26%。西部各省区人口城镇化率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区际间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在过去的传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一味地强调城镇化率的“量”增长速度,忽视了城镇化“质”的提升,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关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1.城镇化质量相关文献研究

目前对于城镇化质量内涵,有不同的定义。方创琳[1](2011)指出,城镇化发展质量是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的统一。陈明[2](2012)提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效率持续改善,城镇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对近五年来的城镇化质量评价相关文献做统计,发现学者们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几个方面。

2.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长率高但整体水平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40%,已从 初始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6611%,最低的是西部地区4426%,相差2185个百分点。另外西部地区城市总数为168个,有1个直辖市、86个地级市和81个县级市,总数与中部地区持平,但由于西部地区地缘辽阔,西部地区的城市密度仅为024个/万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国及其它地区的城市密度水平。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2960091元,比最低的地区(西部地区)多了近1万元。

3.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模型构建

(1)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研究区域范围包括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指标体系分为A目标层、B准则层和C指标层,目标层即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准则层包括6项指数即B1人的城镇化指数、B2城乡一体化指数、B3产城互动指数、B4节约集约指数、B5生态宜居指数和B6和谐发展指数,指标层由反映新型城镇化质量各方面的24项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述:

(2)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过程及结果描述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没有相关性的综合指标来替代原来的指标。

4.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区际差异分析及提升对策

(1)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严重不协调现象,首先注重区域城市群的建设,带动周边省份区域经济发展,对周边小城镇起到辐射作用;其次大力发展就地城镇化,发挥当地的地理人文等各方面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高。

(2) 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需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西部地区应抓住政府鼓励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优势及机遇,结合自身内部优势,转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方式,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3)注重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在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提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新型城镇化质量提高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的技能、素质教育,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外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大力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更大比重的人的城镇化。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