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比较优势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15-05-30刘建伟万方
刘建伟 万方
摘 要: 比较优势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对其他企业而言更为优秀的因素。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无论是行业总体还是企业个体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部分企业深入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以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 比较优势;转型升级;企业;税收优惠
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背景下,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许昌市部分企业依托现有基础,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成功实现整体规模和运营质量新的跨越。对此我们选取3家企业做典型调查,以期形成示范效应。
一、发挥企业软实力,提升产品价值优势
A企业是许昌市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与微电网系统集成、智能配电设备及系统集成的中型企业。受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的影响,A企业一度试图通过规模扩张来抵御冲击压力,但资金始终是规模扩张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该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融资,约占比31.49%①,2014年之后,企业明显感觉银行贷款门槛提高,资金获得难度加大,多以担保或抵押方式取得,信用贷款较少;银行贷款成本较高,其执行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再加上评估、抵押等附加费用。二是货款回流,A企业货款回流周期原为4-5个月,受市场低迷的影响,周期拉长至240天左右,直接造成应收账款占比较大。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方同时收紧,使企业规模扩张受到极大约束。同时,企业所处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产品技术的前瞻性是保持其竞争力的核心,资金的短缺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升级换代。
目前,国家大力引导电力行业逐渐向清洁、低碳、环保方向发展,鼓励开发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推进集成化、系统化设备体系建设,由此在市场中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发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提供可靠的成套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扩大。目前A企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积累,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43.23%,硕士、高级职称及博士人员共46人,形成6大类30种产品,获得专利25项,其电力光纤通信接入设备产品现仍在同类型产品市场保持3-5年的领先技术优势,并且能够充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在此基础上,A企业顺应发展形势,积极进行经营战略调整,从单一设备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从电气传统总承包向设计采购施工(EPC)新模式转变,从制造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第一阶段是产品到纵向产品链的提升,通过多样性和完备性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企业已有新能源与微电网设备及系统集成、电力通信及系统集成、智能配电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三大系统集成领域;第二个阶段是横向生产经营链的扩展,不仅承包电气,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过程的承包,目前已同国家电网某项目电器总承包签订合同;第三个阶段是纵向和横向较之呈网状生产经营链的扩展,由单纯的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提高附加值,企业目前已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三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三级等资质,据企业反映,运营维护利润远高于生产销售制造,生产销售制造毛利大约在27%,后期运营维护利润大约在50%。自14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净利润率提升1.3个百分点。
总结: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当下时期,企业生产普遍受到冲击,对微观企业而言,在经济发展方向调整的大环境下,要顺势而为,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培育、储备和发挥,使企业有目的性的降低硬成本,增加软成本投入,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延伸,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价值优势。
二、开拓新市场,创造市场需求优势
B企业是一家中型造纸机械制造企业,自2008年以后,随着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从紧实施,该企业的生产一度陷入低谷:一方面,造纸装备市场需求固定,企业数量较多,价格竞争激烈,销售处于零利润状态,企业在艰难的维持生存;另一方面国家对造纸机械制造行业进行优化调整,具备高端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去产能化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中亚在市场并未保持较为领先的技术优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利润点的挤压与市场形势的紧缩迫使企业开拓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南亚、东南亚等相对欠发达地区造纸设备需求旺盛,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市场,B企业所处技术层级生产的造纸设备虽在国内不具备优势,但拥有领先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约20年左右的比较优势。介于此,该企业着眼开发国际市场,目前其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订单,利润空间保持在15-20%,销售量也随之提高,2014年,其销售收入大约增长20%,国外订单总额2000万美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走出去”战略使B企业的技术在国外市场比较优势凸显,品牌认可度和熟知度较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相较于国内同行业而言,其国外市场开拓较早又形成了市场需求方面的比较优势。
总结:对于传统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实施技术升级、人才储备、产品创新等行为受到内外多方面的限制,企业自身在维持基本运营的基础上缺乏发展的能力,那么立足于行业或企业自身特点,着力对国内外新市场的开拓,用好出口退税政策,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是一条较为可行的发展道路。
三、弥补行业短板,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C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外部纸箱包装为主的企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缺口较为严重:一是纸箱销售属于快消品行业,行业本身易受到市场影响产生较大波动;二是产品个性化需求繁杂,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产品的可替代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三是市场下行,经营风险较大,企业普遍选择资金稳定可靠、信誉较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商,但这些企业处于较为强势地位,结算周期较长,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占压资金较大,2014年B企业销售收入4.54亿元,截至年末仍有应收账款1.44亿元。银行贷款作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难度日渐增加。一方面是金融风险释放期,银行信贷投放趋于谨慎,另一方面贷款成本提高、手续繁琐,其中票据占贷款总量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给企业融资带来不小的困难。
对资金需求缺口的增加迫使C企业探索多元化融资途径,不再单纯依赖银行信贷,2014年通过新三板上市,股权融资7000万元,2015年已着手定向增发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定向增发(股权转让)和银行贷款相比成本较低,手续简单快捷,并且实施过程较为顺利,资金到位较快,C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紧张,也降低了融资成本,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总结: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必然成为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是资金的缺乏,缺乏资金的保障就难以提升这类企业的竞争力。部分企业只被动的依赖银行,将银行贷款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经济形势下行,市场疲软背景下,银行贷款收紧,过分依赖银行利好的弊端传导至企业,直接反映为资金需求的缺口加大,生产经营趋于困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提高企业应对资金风险的能力,除了依托传统银行业务,发行债券和股票等都应成为企业融资的备选。
四、相关建议
(一)人才储备和信息优势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形势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传统行业,需要降低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中的核心是技术的创新,但技术源自于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积累。当然企业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人才储备的时滞性,就需要政府出面,“筑巢引凤”,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提供适宜生活环境,发挥人才专业特长,切实做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升级人才”,弥补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帮助其提升内在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容易错失发展机会。这就需要政府根据辖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域特色有针对性的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给需要的企业信息支撑和市场机会,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同时给予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二)完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有其独特的转型途径,其采用的方式差异性较大,针对于此,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体系,比如B企业出口贸易95%通过即期信用证结算,信用证手续繁琐,出口资金回收慢,加之目前企业不能将即期信用证作为抵押获得贷款,进一步收缩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针对于这类情况,金融机构需在审慎经营的基础上,严格审查企业的信誉、实力等情况,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予以灵活金融支持方式。
(三)金融机构信贷政策需趋务实
金融机构在制定信贷政策时要更加注重务实,切实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于一些限制性行业企业不一刀切,比如B企业在2013年曾试图加入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缓解融资紧张,但由于其所处于两高一剩行业,在申请过程中未被批复。虽然B企业处在国家限制行业,但其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对过剩产能进行转移,对于这类实施去产能化效果较好的限制行业企业应当灵活对待,适当宽松信贷政策,给予适度资金支持。
(四)税收政策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税收政策支持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措施。首先,税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出台帮助企业解忧脱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支持政策,例如,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出台支持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等。其次,税务机关应该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措施,排忧解难,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另外,企业自身也应认真研究税收政策,用足用够税收优惠,科学节约运营资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许昌市国家税务局;2. 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
注解:
① 截止至2014年12月末数据
参考文献:
[1] 政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EB/OL).杭州社科门户网.2013年11月21日
[2] 尚福林.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升级[J].中国金融.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