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5-05-30朱飒飒
【摘要】高职《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的教学改革,优化与丰富了《电路分析基础》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定律定理的掌握,采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而对于焊接知识、基本元器件的识别和应用以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采用万能板电路制作来实现;经典电路结合实际的器件和电路模型,加深理解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彻底改变电路理论枯燥的印象。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 实践教学 电子仿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0-01
1.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是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的定理、定律及分析方法,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它理论分析强、逻辑紧密,其中大量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都是纯理论的推导,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课堂会显得非常的枯燥和疲乏,从而因数学推导过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的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彰显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电路分析基础实践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定律定理的掌握,采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而对于焊接知识、基本元器件的识别和应用以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采用万能板电路制作来实现;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彻底改变电路理论枯燥的印象。
2.实训课教学改革
2.1 实训课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都是用传统的模块电路搭建,见图1所示,器件不仅体积大,而且成本高,加之线路连接复杂,经常出现故障不易排查等问题,另外还有个别同学自觉不自觉的搞坏模块,使得模块器件坏的多,另外,课堂上分发器件占用时间较多,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一个指导老师也很难指导所有学生,这使得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就停在那里混时间。
图1 模块电路器件
为了克服上述搭建传统模块电路出现的问题,老师们也尝试开发了实验箱,见图2所示,但是,这个实验箱中的电路器件不完善,没有可调电源,固定值电源仅有两个,组织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有很多问题,部分器件坏掉。在这种情况下做实训,是不可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可见,这样的实训模式也是不成功的。
图2 实验箱
2.2 实训课教学改革的内容
实训课教学的改革主要采用两层实训模式,探索尝试第三层模式。两层实训模式即,传统的学生搭建模块电路和电子仿真实验,从而构成丰富的实验实训项目体系。核心思想就是将简单实训通过搭建模块电路完成,而复杂的实训则通过电子仿真完成。在搭建模块电路中,由于很多模块器件都已经配置好,学生做的就是简单的导线连接,部分学生可能根本不清楚实训的原理,不利于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电路分析基础》是最早開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需要学生了解电子专业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搭建模块电路完成部分实训,针对模块电路搭建的不足,将Multisim电子仿真软件介绍给学生。Multisim电子仿真软件,见图3所示,用起来简单方便,但是却缺乏实际动手搭电路,认识实物元件的机会与能力,实际现实中,接触的毕竟是实物,全部仿真也容易与实际脱节。因此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实际硬件条件的现实情况,在模块电路搭建和电子仿真实验之间取舍,认真权衡,合理搭配。
图3 Multisim仿真电路
结合以上两种实训模式,探索第三种实训模式,即面包板实验。用面包板做电路实验,可以克服模块器件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又可以不用焊接,直接插接,增加了认识实物器件,布局布线,调试检修等的机会和能力。
3.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与课题成员多年从事《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教学改革,得到了相关任课老师的支持,实验实训条件也得到了实训科相关老师的大力帮助。《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教学改革已经在课程教学中逐步实施,和传统实训课的方法相比,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实训器材的利用价值也有了充分体现,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为了实验而实验的弊端。与此同时,新一届的教学工作也在进行中,将继续实践和探索本教学改革的正确性与可取性,力求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实训课教学改革在任课老师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实施,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和动手能力均有所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各类电子竞赛的参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普遍反应较好,同时工作也得到了同仁们的支持和肯定。
参考文献:
[1]李勤. 高职电子类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6):243-245
[2]马建如.先仿后实教学法在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26):107-108
[3]宋烨, 凌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2):449-458
作者简介:
朱飒飒(198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