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导向研究
2015-05-30李智慧张庆辉张德贤焦素敏
李智慧 张庆辉 张德贤 焦素敏
【摘要】能力培养既是本科教学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决定新一轮质量工程建设水准的关键因素。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前提下,在提高电子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不断提出新的培养模式。文章提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能力导向 毕业设计选题 电子设计大赛
【课题项目】河南工业大学2014GJYJ-A24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27-01
1.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是目前中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保障。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类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很快,尽管数量增加,整体素质却并未随之增加,尤其实践动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以至于出现普通技工供过于求,高端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矛盾局面,给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许多学校老师从建设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中国工程认证协会制订了的认证标准,并陆续在机械、计算机、化工、电子信息等专业开展了认证工作。它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不同的文化取向,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要求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工程认证主旨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确保学生教育品质,其灵魂是学生预期学习结果。把工程教育认证的精神与电子类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起到相互促进、互助共赢的效果。
2.电子信息类学生能力培养现状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要想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有良好的主动的学习能力;(5)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而目前二本类大学生的现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大部分是被动学习和考试,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缺失明显,电子类专业学生不会设计电路,看不懂电路图。而在欧美发达國家,对大学生的培养核心目标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电子类学生只有在动手设计电路,完成系统调试不断学习、修改的的过程中才能深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上所学的内容,才能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教师能力及素质方面分析,电子信息类产品更新速度快,专业知识也要求不断更新才能跟上科技步伐。新技术、新器件日新月异,而很多教师本身就没有参加过动手实践经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本身知识缺乏,无法运用最新科技成果解决实际问题。课堂讲授内容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模式仍是传统模式,忽略电子专业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束缚在理论知识上面,这点也是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实施困难的原因。
从学校方面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展开,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活力。而目前高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多年不变,更新慢,教学设备成了摆设,学生能力培养变成了奖学金评选、学生干部评选,主要参考和衡量的标准也是学生理论考试的成绩,学生技能得分在考核中不受重视。这种考核导向造成学生思维迟钝,只注重背诵书本内容和知识点而轻视动手能力的提高。
3.电子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方法
3.1明确培养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自于自身理论基础及本身的兴趣。在对电子类专业制定培养计划时,课程体系要从培养学生“专业型”转向“综合型”、“实践型”。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适当把课程中理论学时降低,多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从学生入学满一年后,从大二上学期开始陆续增加“电焊小技巧”、“电子元件认识”、“趣味小电路制作”等开放性实验,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到大三年级,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一些“通信技术小电路制作”、“无线收发模块”、“数字电子电路制作”、“小控制电路”等开放性实验或课程设计,增加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比赛。比如全国性的“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加强实践能力。对参加比赛同学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实践类活动在学生成绩中的权重和比例,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察。支持大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等。
3.2加强教师专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者和参与者,教师本身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了解和掌握电子元件、电子产品发展的国内外研究前沿,紧跟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及时在课堂补充新内容。开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过渡到实践能力培养。
3.3建立完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要加强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增强校企合作和技术交流。与周边电子类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及培养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提供一系列训练、学习及掌握专业技能的条件。定期聘请知名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座,结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讲解电子类专业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有效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
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长效学习梯队,有效利用高一届优秀学生资源,开展“大带小”、“老团队带新团队”的方法,鼓励学生组织团队,以老带新的方法让资源更新和继续,逐渐达到广泛覆盖的目的。
4.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大范围、大面积的以专业进行的鉴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良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应该在认证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灌输知识向对话教学转化,封闭教学向开放课堂转化,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化,将创新精神深深根植到实用性人才的思维。随着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的不断完善,学生、教师、学校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出发,以实践能力为考核指标和教学导向培养出的创新型实用性人才,毕业后必将成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的热门人选。
参考文献:
[1]董金波,李大勇,任思璟,闵振辉.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8)
[2]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 , 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1):1-19
[3]王宇英,郭庆.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01)
[4]宋文绪,周桂珍.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12(3):36-39
[5]董秀华.专业认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法[J]. 复旦教育论坛. 2008(06)
[6]徐志国,田锦.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21-22
[7]赵景春.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6):108-112
[8]周艳荣,张玉莲,刘松平.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21)
[9]高迎霞,孙秀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新课程研究, 2015(1),28-29